姒洛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77章 龍潛於淵(22),四合院:一人縱橫,姒洛天,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念安藤的銀葉沾著晨露時,第七十六座碑的地基突然自己裂開了。不是人為挖掘的痕跡,是從地底往上拱的——石縫裡鑽出的不是尋常泥土,是帶著金屬光澤的黑沙,每粒沙礫都在陽光下折射出不同的人臉,有穿長袍的老者,有戴眼鏡的學生,還有個梳雙馬尾的姑娘,正對著沙礫裡的自己做鬼臉。

“是城市拆遷區的渣土。”陳念蹲在石縫邊,銅鈴的響聲裡混著機械的轟鳴,“昨天夜裡有卡車往山後倒廢料,我跟著去看了,車鬥裡的黑沙裡埋著半截校徽,還有個摔碎的瓷娃娃,娃娃的後腦勺上寫著‘丫丫’。”

陳風抓起一把黑沙,沙礫在掌心涼得刺骨,那些人臉突然開始說話,聲音細碎得像靜電:“推土機來了……”“我的書還在抽屜裡……”“媽說晚上做紅燒肉……”最後所有聲音彙成一句哭喊,“彆推我的家!”

掌心的黑沙突然發燙,燙出三個燎泡,形狀與第七十六座碑的輪廓分毫不差。她抬頭時,看見念安藤的新枝正往山後延伸,銀葉上浮現出拆遷公告的投影:“為推進城市建設,定於本月拆除舊城區17-23號街坊,望居民配合……”公告右下角的蓋章模糊不清,卻能認出是“無字會”的徽記,隻是這次的烏鴉徽記多了個推土機的影子。

“他們在毀‘活人的名字’。”陳念的銅鈴指向山後,那裡的黑沙正在堆積,形成道小小的沙丘,沙丘頂端插著塊木牌,上麵用紅漆寫著“待拆”,字跡歪歪扭扭,像個孩子的塗鴉,“老嬤嬤說,舊街坊裡有戶人家,女兒三年前走丟了,家裡的牆上貼滿了尋人啟事,現在連房子帶啟事都要被推平了。”

陳風的左翅突然豎起,最外側的翎羽映出間老房子的模樣:青磚牆,木格窗,窗台上擺著盆仙人掌,花盆上刻著個“丫”字。她順著翎羽的指引往山後走,黑沙在腳下發出“咯吱”聲,像是無數細小的骨頭在摩擦。

沙丘後麵果然有間歪斜的老房子,像是從城市裡平移過來的,牆皮剝落處露出裡麵的報紙,日期是三年前的:“本市近日發生女童失蹤案,姓名丫丫,七歲,穿粉色連衣裙……”報紙旁邊貼滿了尋人啟事,照片上的小女孩梳著雙馬尾,嘴角有顆痣,與黑沙裡那個做鬼臉的姑娘一模一樣。

“是被黑沙‘搬’過來的。”陳念摸著門板上的刻痕,那裡記錄著丫丫的身高,最後一道刻痕停留在1.2米,旁邊寫著“2021.6.1”,“無字會的人推平房子前,先用黑沙吸走了所有帶名字的東西——照片、刻痕、甚至仙人掌花盆上的字。”

他的指尖剛碰到刻痕,門板突然變得透明,露出裡麵的場景:個穿粉色連衣裙的小女孩正在給仙人掌澆水,嘴裡哼著童謠,窗台的陽光裡浮動著無數細小的塵埃,每個塵埃上都寫著“丫丫”。

“她還在這裡。”陳風的銀羽輕輕拂過門板,透明的場景裡突然多出個女人的身影,正對著空花盆流淚,花盆上的“丫”字被淚水泡得發脹,“她媽媽每天都來廢墟澆水,說仙人掌沒死,丫丫就會回來。”

黑沙突然開始流動,像潮水般湧向老房子的地基。陳風看見沙礫裡浮出無數尋人啟事的碎片,上麵的照片正在被黑沙吞噬,丫丫嘴角的痣變成了黑洞,與念安藤根部的黑霧如出一轍。

“是‘遺忘蟲’。”陳念的銅鈴發出尖銳的響聲,左翅的翎羽倒豎起來,“老嬤嬤說,無字會養了種蟲子,專吃帶名字的東西,吃得多了就變成黑沙,能把整座房子的記憶都吸乾淨。”

他指著黑沙裡蠕動的細小影子,那些影子像米粒般大小,卻長著無數隻眼睛,正往尋人啟事的碎片裡鑽。每鑽進去一隻,碎片上的字跡就淡一分,丫丫的身影在門板的透明場景裡也變得模糊,雙馬尾的發梢正在消失。

“得讓她媽媽的記憶壓住蟲子!”陳風咬破舌尖,將魂汁往門板上潑去。透明場景裡的女人突然站起身,從懷裡掏出個布偶,布偶的衣服上繡著“丫丫”,針腳歪歪扭扭,像是初學刺繡的人繡的,“這是她媽媽親手做的,每天都帶在身上。”

布偶接觸到魂汁的瞬間,突然發出微弱的光芒,照亮了黑沙裡的遺忘蟲。那些蟲子在光芒中痛苦地蜷縮,有的化作了普通的沙礫,有的則吐出了吞噬的字跡,“丫丫”兩個字在陽光下閃著金光,重新回到尋人啟事的碎片上。

門板上的刻痕開始變深,最後一道1.2米的刻痕旁邊,多出了道新的刻痕,標注著“2024.6.1”,旁邊寫著“媽媽等你”。陳風看見女人的身影在透明場景裡笑了,用手指在新的刻痕旁畫了個小小的愛心,愛心裡浮現出個模糊的男人身影,正笨拙地給仙人掌施肥,應該是丫丫的爸爸。

但黑沙的流動並沒有停止,反而從地基下湧出更多的遺忘蟲,這次它們的目標是念安藤的新枝。銀葉上的拆遷公告投影開始扭曲,“17-23號街坊”變成了“無名人區”,居民的名字被蟲洞取代,隻剩下密密麻麻的編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四合院:一人縱橫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四合院:一人縱橫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