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洛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73章 鳳翔於天(18),四合院:一人縱橫,姒洛天,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後唐天成三年的驚蟄,洛陽宮的紫宸殿總在卯時裹著鬆煙香。李嗣源攥著那枚刻著“敕令”的玉圭站在丹陛上,圭角的裂痕裡凝著層墨漬——黑的汁液順著螭紋的弧線蔓延,在“令”字最末一筆處積成個細小的墨窪,這形狀竟與昨夜從樞密院案頭發現的密信火漆完全相同。張從賓捧著盞剛沏好的建州茶從偏殿走來,茶盞的兔毫紋裡突然映出些字跡,是“藩”與“鎮”兩個字,筆畫的交錯處與殿柱的木紋如出一轍。
“河東的快馬往西北去了。”張從賓突然壓低聲音,李嗣源順著他瞥的方向望去,隻見個內侍正佝僂著腰往殿外溜,腰間的魚袋在晨光裡晃出暗紋。他認得那是石敬瑭的心腹,魚袋的犀牛角紋路裡嵌著極細的銀絲,絲的走向與懷中《河朔藩鎮圖》上“太原道”的標記完全吻合。李嗣源突然注意到紫宸殿的每塊地磚都有被人踩過的凹痕,凹痕裡的香灰凝成個與玉圭螭紋相同的圖案,隻是最邊緣的卷草紋處,被人用指甲刻了道淺痕,痕的形狀與那封密信的封口完全相合。
“這些地磚是按十二辰排列的。”李嗣源數著地磚的數量,不多不少正好十二塊,“對應子醜寅卯十二時辰,缺的‘亥’位定在洛陽城北的含嘉倉。”他話音剛落,最西側的那塊地磚突然鬆動,底下露出個錦袋,袋裡的絹帛上用契丹文寫著“倉有十二窖,窖藏十二密”,每個字的筆畫裡都卡著極細的銅絲,絲的末端纏著顆青金石,石麵的光紋與密信火漆的缺口完全吻合。
含嘉倉的第七號窖前,幾個看守的兵卒正用皮鞭抽打偷糧的饑民,鞭梢的破口處纏著半片絹帛,帛上的“糧”字缺角與玉圭的螭紋完全相同。張從賓突然指著窖門的封泥:“你看這泥裡混著麻線,線的紋路與《河朔藩鎮圖》裡的‘糧道’標記完全重合。”兩人趁著夜色撬開窖門,黴味裡突然飄來股鬆煙香——窖壁的木板上用炭筆寫滿了字,漢文的“兵”、黨項文的“馬”、突厥文的“甲”、吐蕃文的“鹽”,四種文字在潮濕的空氣裡絞成繩,繩的末端纏著塊被蟲蛀的兵符,符的缺口處正好能嵌進那顆青金石。
“是成德軍的暗記。”李嗣源想起去年在魏州見到的賬簿,其中一頁的批注裡,漢文的“糧”與契丹文的“鐵”被人用墨線連成長弧,弧在鎮州的位置突然折向東北,折角處的墨點裡沉著半顆珍珠,珠麵的暈彩與玉圭的裂痕完全吻合。張從賓突然拽著他往窖底鑽:“快來看這處的磚縫在滲水,水痕畫出的竟是幅地圖。”
窖底的暗門比預想的更沉,兩人合力推開時,門軸的鐵鏽裡掉出些銅屑,屑在地上聚成個“北”字,字的筆畫與石敬瑭送來的表章筆跡完全相同。門後的密道兩側堆著些陶罐,罐裡的箭矢已經生鏽,但箭杆的漆皮上仍能看出極細的刻痕,痕的末端粘著片絹帛,帛上的“軍”字缺口,與紫宸殿那片完全相同,隻是這缺口處用銀線補了道短撇,撇的末端往西北的晉陽方向拐。
密道儘頭的石室裡藏著輛鐵甲車,車轅的鐵環上刻著與玉圭相同的螭紋,環的內側纏著極細的銀絲,絲的末端纏著塊被血浸透的布條,布條上的“戰”字已經模糊,但仍能看出與魏州軍碑那片的淵源。李嗣源突然注意到車軸上刻著行小字,是用漢文寫的“兵驕則叛,將疑則亂”,字跡的墨痕裡藏著極細的麻線,線的末端纏著片金箔,箔上的“禁”字缺了最後一點,缺口的形狀正好能接住從洞頂滴落的水珠。
水珠在金箔上暈開的瞬間,石室的地麵突然震動,震落的碎石在空中組成條往東北的路線,線的末端指向幅繪在岩壁上的地圖,圖上的“太原”被人用紅筆圈了起來,圈的形狀與手中珍珠的缺口完全相同。此時密道外傳來甲葉摩擦聲,李嗣源拽著張從賓躲進鐵甲車後,透過縫隙看見隊銀槍效節軍舉著火把走來,他們的鎧甲上都烙著與青金石相同的雲紋,領頭的將官手中舉著塊刻著“晉”字的銅牌,牌上的紋路在火光裡泛著綠光。
“他們是衝著這些符號來的。”張從賓從懷裡掏出塊火石,“老樞密使說過,這些符號能打開‘河朔十二關’,關裡藏著曆代藩鎮的兵甲賬。”火星在黴味裡炸開的瞬間,岩壁的鑿痕突然亮起,亮的軌跡在空中連成條往東北的箭頭,頭的末端指向塊被糧袋半掩的石碑。碑上的契丹文已經模糊,但李嗣源仍能辨認出“耶律”“牙帳”等字樣,字的筆畫裡卡著極細的鐵線,線的末端粘著顆琥珀,珀裡裹著的箭羽排列成與《河朔藩鎮圖》上“契丹道”相同的走向。
“是幽州節度使的標記。”李嗣源想起昨夜在含嘉倉見到的賬冊,其中一頁的墨跡裡,漢文的“買”與契丹文的“賣”被人用墨線連成長弧,弧線在幽州的位置突然折向西北,折角處的墨點裡沉著半塊玉佩,佩麵的光紋與玉圭的裂痕完全吻合。張從賓突然指著石碑後的暗門:“這門的門縫裡有風,定是通向城外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四合院:一人縱橫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四合院:一人縱橫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