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太禹0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四十八章 朝堂議檄文,烽煙四起:逐鹿天下,常太禹01,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當大捷的消息如同疾風般傳至大荊都城鹿中時,整個城市瞬間沸騰起來。

百姓們奔走相告,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的神情;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都在談論著這場偉大的勝利。

在宏偉壯麗的宮殿之中,荊武公張鄴正端坐在龍椅之上,處理著日常政務。

突然,一名傳令兵匆匆闖入大殿,單膝跪地,激動地高聲稟報:“君上!大喜啊!崤穀關傳來捷報,我軍大獲全勝!”

張鄴聽聞此言,猛地從座位上站起,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急切問道:“快詳細說來!”

傳令兵深吸一口氣,朗聲道:“回君上,三位大將軍肖導成、陳實、南霸率軍作戰英勇無比,不僅一舉消滅了雁國百萬有生力量,更是乘勝追擊,挺進了崤穀關,如今已攻入雁國境內!”

張鄴聽後,仰天大笑:“好!好!此乃上天佑我大荊也!”

他背負雙手,在殿中踱步幾圈,隨後轉身對身旁的丞相白駒異白老說道:“白老以為如何?”

白老微微躬身行禮,神色莊重地說:“君上,此戰意義非凡,乃是我大荊開疆拓土、威震諸侯之良機。如今我軍勢如破竹,應趁熱打鐵,進一步造勢。”

張鄴點頭讚同:“正合孤意。”

這時,禦史大夫崔鈺也出列奏道:“君上,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昭告天下,揭露雁國曾滅大乾天子之惡行,師出有名,方能凝聚人心,使各國響應我軍號召。”

張鄴目光堅定地看著他:“說得有理,那便依卿所言。”

次日清晨,張鄴召集文武百官於朝堂之上,共同商議向天下發布共擊雁國的檄文一事。

大殿內氣氛嚴肅莊重,眾臣分列兩側,屏息凝神等待張鄴示下。

張鄴環視四周後開口道:“諸卿,今日聚於此,是為商討一件大事。如今我軍於崤穀關取得大勝,然雁國素行不端,昔年以臣克上之名行侵略之實,滅大乾王朝,此等暴虐行徑人神共憤。

吾欲以此為契機,頒布檄文,號召天下諸侯共討之。”

戶部尚書汪宇率先站出來發言:“君上聖明!隻是這糧草輜重的供應需得提前籌備妥當。若各國聯軍雲集,消耗必巨,不可不慎啊。”

張鄴微微頷首:“汪卿所言極是,此事交由你部負責籌劃。”

兵部尚書李軒接著說道:“君上,軍事行動亦要周密部署。各路人馬如何協同作戰、行軍路線怎樣規劃等諸多事宜皆需細細斟酌。”

張鄴讚許地看了他一眼:“李卿乃軍事奇才,這些細節就勞煩你多費心了。”

工部尚書商子衍拱手道:“君上,若要長期征戰,兵器甲胄等物資的生產更新也至關重要。臣願督造更精良的武器,確保我軍裝備優於敵軍。”

張鄴笑道:“甚好,有卿把關,孤放心。”

此時,丞相白駒異白老輕撫長須緩緩說道:“君上,這檄文的內容至關重要。既要痛斥雁國之罪惡,又要彰顯我大荊之正義,措辭須得恰到好處。”

張鄴點頭稱是:“還請相國親自執筆。”

白老躬身應諾:“臣遵旨。”

退朝之後,白駒異白老來到書房,鋪開宣紙,蘸墨提筆開始構思檄文內容。

他時而皺眉沉思,時而奮筆疾書,每一個字都斟酌再三。

窗外陽光透過窗欞灑在他專注的臉上,映出斑駁光影。

一旁侍立的幕僚忍不住輕聲問道:“相國大人,這檄文當如何著手?”

白老停下手中之筆解釋道:“首段先述雁國滅大乾之事,言其悖逆天道、罔顧倫理;繼而列舉其曆年來侵犯他國之劣跡,以證其狼子野心;再闡明我大荊興師問罪乃替天行道之舉;最後呼籲各國摒棄前嫌,攜手抗敵。”

幕僚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布局。”

經過數日精心撰寫與修改,一篇氣勢磅礴、義正言辭的檄文終於完成。

其中寫道:“夫雁國者,虎狼之邦也!昔以臣淩君,篡逆乾坤,致大乾傾覆,生靈塗炭。觀其往昔所為,侵擾鄰境,掠殺無辜,罪惡滔天……今我大荊秉天地正義,舉兵討之,望諸君侯深明大義,同襄盛舉……”

張鄴看過後撫掌稱讚:“妙哉!此文定能激起天下共鳴。”

隨即命人將檄文謄抄多份,派快馬送往各國。

檄文傳出後,各國反應不一。

雲國雲王齊盤閱畢檄文後拍案而起:“好個雁國,竟做出這般禽畜不如之事!吾當即起兵響應!”

公子辛也道:“吾叔荊武公舉大義滅雁,此乃為正義之舉!君父,我雲國自然不應落於後,兒臣以為當以舉兵攻雁之中州。”

齊盤笑聲“善!”

中州之地,本來各諸侯都在此占有疆域,雲國又與荊國聯盟,率先對雁出兵,自然順理成章。

不過,雲國也不傻,斷然不會出兵去幫助荊國攻占雁國本土,轉而盯上了中州之地。

同樣如此想法不在少數!

昌國大臣們經過商議也認為時機已到:“此時不隨大荊之後討伐雁國更待何時?”

坤國雖稍顯猶豫但最終還是決定加入聯盟:“既已至此,若不從大勢恐招禍端。”

然而並非所有國家都立即表態支持。

寒驪公書單收到檄文後冷笑一聲:“哼,不過是想借機擴張罷了。”卻全然忘記了,他攻離國,是荊國幫他鉗製雁國的。

公子書餘卻不以為意,道:“君父,荊國助我寒國攻離,此為盟義,我寒國應當應盟義之舉。”

臣子溫良卻不同意,道:“君上,我寒國剛剛經曆一場戰爭,雖吞並了離國,但尚不穩定,不足以響應荊國攻雁”

寒驪公最終雖未明確反對,卻也按兵不動觀望局勢發展。

川國、順國等小國則因實力薄弱而心存顧慮:“萬一戰事不利該如何自處?”

麵對種種不同態度,張鄴並不著急。

他對眾臣說:“凡事皆有先後緩急之分,且讓他們先去思量一番也好。”

果然沒過多久,隨著越來越多國家表明立場支持大荊,那些原本持觀望態度的國家也開始動搖起來。

喜歡烽煙四起:逐鹿天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烽煙四起:逐鹿天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