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修仙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6章 秦時的年,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最後一個修仙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與後世人想的不同。

華夏人對‘過年’的曆法,經曆過許多次大的變遷。

李緣在後世經曆的‘正月春節’,其實是在漢武帝讓司馬遷、落下閎(hóng)等人製定了《太初曆》之後才在製度上有確立的。

在這之前,開春時是會有祭祀,但真正過年卻不叫春節,而叫“年節”,也未必是在春天。

西漢之前,到有相對明確記載的黃帝時期這期間,上古六曆輪番在華夏大地上盛行。(黃帝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顓頊曆)

到了戰國時期,由於天下紛亂,各諸侯國對過節一事也變得混亂了,因為所用的曆法不同。

秦國用顓頊曆,年節在十月初一;可這是秦國的,彆的國家未必。

有的國家是用的商代曆法,年節在十二月初一。

還有的國家用的夏曆,以一月為正月,年節在一月初一。

而且曆法當中對閏月的設置也不同,有的在末尾,有的在中間,以至於農事混亂。

於是到了統一之後,為了避免華夏大地上天天過年的搞笑事,也為了方便統治,始皇將顓頊曆沿用全國。

顓頊曆也成為華夏大一統以來的第一個通行曆法。

直到漢武帝時期,顓頊曆誤差變大,《太初曆》才徹底成型;哪怕此後曆法也經過一些調整,但太初曆的整體框架和運算規則卻沒怎麼變過。

然而這也沒完。

到了王莽時期,《太初曆》再次有些誤差,他直接用了以十二月為正月的殷曆。

但老百姓不買賬,直到東漢建立,曆法又改了回來。

然後三國時期,魏明帝又改了曆法,年節又成了十二月。

到了南北朝,老百姓已經習慣了十二月作為正月過年節,這個時候南朝宋文帝又改成了一月。

這時候華夏的過年再次出現了和戰國時一樣混亂的情況:

戰國時你要是能到處跑,你能十月在秦國過年、之後十一、十二、一月又可以跑到其他國家去過三個年……南北朝時期,在北邊十二月過完年後,你可以跑到南邊一月份再過一次年……

直到隋唐時期,一月為正月才大致穩定下來,雖然武則天時期又改了一次,但之後還是以一月為正月,直到後世。

當聽到李緣說起華夏這過年的曆法。

嬴政懵了許久。

曆法主要是以天象和農事為基準而製定的,秦國如今雖然用的是《顓頊曆》,但也經過史官和觀星官員的測算,最近一次測製年代是在秦獻公時期。

可聽上去,怎麼之後到隋唐一千年左右,華夏後世王朝好像將曆法完全不當回事?

“倒也不能全怪他們。”李緣說:“雖然他們有些人確實是想著刷存在感,但畢竟天氣的變化不是他們能左右的。”

“你知道嗎?要按照我們後世的曆法來推算,這個時候的鹹陽估計隻是十一月。”

“可現在大秦的鹹陽就下過幾次雪了,比後世冷多了。”

“後世之所以說秦朝運氣不好也有這天氣原因,在這個古代社會,這麼冷的氣候,強盛的大一統王朝都不好過,更何況是秦朝。”

後世明朝雖然有許多問題,但不可否認其國力之強。

然而它在一定程度上都頂不住小冰河時期。

秦朝這個時期雖然沒到小冰河時期的程度,但也屬於氣候異常的時期,生產力不發達且剛統一、內部還遺留了一大堆問題的秦朝,要是沒李緣出現估計真頂不住。

嬴政聽了許久,道:“顓頊曆,確實有些誤差。”

“現在就有了?”

“有,但曆史上也曾有過曆法在某些年間有誤差的情況,因此一般也沒人在意。”嬴政說:“不過既然你提到了,那修改曆法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若隻是曆法有些誤差,或許人們還能接受,甚至自己慢慢摸索規律都可能。

最開始的遠古先民們,不就是自己摸索製定的曆法嗎?

但聽說這氣候和王朝滅亡有一定關係,嬴政直接就坐不住了。

彆的問題都可以放緩,和滅亡相關的一律得加急處理。

看到天色漸晚,李緣打算出宮。

但嬴政卻起身跟他一起走了。

“你乾嘛?”

“出宮過節。”

“???”

“你不怕王後晚上嘮叨你嗎?”

“寡人又不是一整晚都待外麵,隻是先去街上看看。”嬴政白了他一眼,走向宮門口。

在這裡,李由已經帶著幾個小官拿著紙筆等候在這了。

李緣認出來了,這是報紙的幾個編輯。

他心裡有些預感,卻還不確定。

嬴政穿著便服,周圍護衛和李由等人也穿著便裝,一群人漫步在本就熙熙攘攘的街道上。

今夜,國師府會放煙花,在缺少娛樂活動的秦朝,這是人們不可多得的歡樂場麵。

先秦時期,人們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癘之鬼”。

而在南方楚國的一些貴族之家,他們則會用燒爆竹的方式,後來此方式漸漸傳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