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12章 平定楚國,天下一統,回到戰國當趙括,石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當李牧在江南會稽郡征戰的時候,趙括也同樣在攻略九江郡。

九江郡的由來,是因為在這個郡之中的長江水道上有九條河流彙聚入江,從而得名。

由於年代的原因,後世的鄱陽湖這個時候還沒有出現,在鄱陽湖更北方的地方則有一座大湖,它的名字叫做彭蠡澤。

彭蠡澤的麵積比起鄱陽湖還要更大一些,但即便是再大的湖麵,當數百艘大大小小的戰船齊至的時候,還是給人一種非常強烈的壓迫感。

趙括就站在其中最大的一艘戰船之上,這艘戰船的名字叫做餘皇,傳說是當年越王勾踐命人所製造的,也是如今大漢國水師的旗艦。

項燕就站在趙括的麵前,興衝衝的介紹著:“大王,這可是當世最為強大的戰艦,絕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一般的存在啊!”

趙括微笑著聽完項燕的話,不置可否。

餘皇確實是相當大的,但是對於趙括而言,他當年也是去過航母博物館的人,當然知道真正的海洋霸主級艦船應有的模樣。

餘皇戰艦或許能夠幫助漢國征服所有大江大河,但若是真的拿到海上去的話,其實也就隻能在近海作戰,遠洋能力還是十分欠缺的。

這也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們基本上都是在近海活動,基本上不會有什麼人無聊到跑去深海航行,活著不好嗎?

趙括突然開口了:“聽說吳縣那邊的造船技術水平還不錯?”

項燕愣了一下,忙道:“確實如此。

以前越國最優秀的工匠就是在琅琊和吳縣,後來我們楚國滅了越國,琅琊那邊成了和齊國對抗的前線,所以大部分的造船工匠就被遷移到吳縣去了。”

趙括聞言微微點頭,道:“這樣的話,將來的海洋艦隊基地就可以放在吳縣了。”

在趙括的規劃之中,大漢國將來會有兩個艦隊基地,一個是在齊地膠東,另外一個就是在楚地吳縣。

這兩個地方都屬於是後世海運非常發達的地方,尤其是吳縣所在的江南更是在宋朝時期成為了天下最富庶的海運地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八字成語就是在那個時候享譽世界的。

當然了,其實以大航海而論,還有一個更好的港口,那就是嶺南。

隻不過嶺南的征服和開發顯然還是需要不少時間的,所以現在的趙括暫時還指望不上那邊。

就在這個時候,一陣喊殺聲突然傳來,吸引了趙括的注意力。

趙括放眼望去,正好看到一群奇裝異服之人從湖邊的森林裡衝出來,站在湖岸邊上對著漢軍的艦隊張牙舞爪,一陣鬼哭狼嚎。

趙括看了一會,確定麵前這群家夥應該是越人。

雖然楚國在長江以南設立了會稽、長沙、九江三個郡,但事實上隻有會稽郡由於是當年吳國和越國的核心地帶所以基本上實現了華夏化,長沙和九江兩個郡偏北的地方還好,稍微往南一點的地方基本上都是這些越人的聚集地了。

越人是什麼樣的呢?

簡單的說就是“斷發紋身”,越人由於生活在當時比較炎熱的江南、嶺南地區,所以他們的頭發是不像華夏人那樣無論男女都留得很長並且梳成發髻,而是直接就剪成各種各樣的短發,並且在身上塗上各式各樣的刺青。

即便是在後世,南方的某些少數民族老一輩之中依然保留著這樣的習俗,這就是因為他們是越人演化而來的後裔。

不僅如此,越人身上的飾品也很有特點,他們喜歡把貝殼、珠子之類的東西串起來佩戴,像手腕、脖子、腳腕等都是可以佩戴的地方。

還有一點,就是許多越人由於生活在山林之中的緣故,他們還喜歡赤足。

但值得一提的是,越人也是一個很早就學會種水稻的種族。

趙括想了想,開口道:“項燕,你能和他們溝通嗎?”

項燕聳了聳肩膀,有些無奈的說道:“不瞞大王,我們項氏的封地都是在淮河以北,和這些長江以南的越人基本上沒有什麼交流。

倒是本地的幾名楚國封君,可能有辦法和這些越人交流。”

為了方便控製住這些當地的越人,楚國在這裡采取了和中原地帶完全不同的辦法。

在中原地帶,雖然也有一部分的土地會被楚國的大小貴族們占有,但是大部分的土地還是掌控在王室的手中,但是像九江郡這種地方,楚國就直接設置了幾名封君,讓這些封君來控製麾下的大小越人部落,楚國中央並不直接管轄此地。

趙括在聽完之後,也是有些遺憾:“那就沒辦法了。”

就在這個時候,那些越人不知為何,居然紛紛掏出了弓箭,朝著趙括所在的餘皇戰艦射擊。

隻不過這些越人的弓箭看上去都十分的簡陋,壓根就碰不到餘皇戰艦便紛紛掉到了水裡。

趙括一看,直接樂了:“好家夥,寡人不去找他們,他們倒是主動找上門來了?

弩手們何在,給他們一點教訓!”

趙括一聲令下,上百名蚩尤軍立刻迫不及待的掏出了身後的勁弩。

“嗖嗖嗖!”

一陣密集的勁弩破空聲之後,越人們被射倒一大片,哀嚎之聲此起彼伏。

趙括哼了一聲,緩緩說道:“去,抓幾個俘虜,再找一下那些投降的楚國人,看看有誰懂和這些越人交流的,能不能問一點口供!”

這就是趙括當了大王之後的好處,想要做什麼事情,直接讓下麵的人去想辦法就是了。

很快,就有一艘漢軍的艦船靠岸,將那些在地上翻滾慘叫的越人帶上了艦船。

又過半天,一份新鮮出爐的口供就送到了趙括的麵前。

原來這些越人是奉了楚國餘乾君的命令,想要在半路騷擾漢國軍隊的。

餘乾君,正是楚國在九江郡之中設置的幾名封君之一。

趙括一聽,也是好笑:“這餘乾君的麾下就這幾百人不成?”

負責問話的楚國降臣忙道:“啟稟大王,這些越人說了,餘乾君其實已經把這個命令發布給了整個九江郡之中的所有越人部落,就是不知道為什麼隻有他們一個部落出現在這裡。”

趙括聞言,也是不由攤手:“懂了,我們啊,這是碰到了一個老實人部落。”

彆的部落都在觀望,都知道滅亡了楚國的漢國軍隊必然是十分強大的,隻有這個部落傻乎乎的聽了命令就殺上來,這不是老實人是什麼?

這個小小的插曲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趙括繼續率領著兵馬南下,並且在一天之後率領大軍登陸彭蠡澤的南岸,繼續朝著楚國最南方的據點——餘乾城進發。

一路上,趙括所率領的大軍也遭遇了不少其他越人部落的騷擾,但是這些越人部落在這件事情上是失算的。

越人部落滿以為在崇山峻嶺之中對漢國大軍的襲擾絕對是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覺,讓漢國方麵一點脾氣都沒有,但他們卻萬萬沒有想到,趙括早就已經培養了一支既能夠騎馬射箭,也能夠呼嘯山林的全能精銳之師——蚩尤軍。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要拿你的興趣愛好來挑戰我的職業。

當這些越人碰上了蚩尤軍的時候,他們的手段在蚩尤軍看來是那麼的拙劣而又可笑。

蚩尤軍抓獲了大量的越人俘虜,並且在當地通曉越人語言的楚國降官們的幫助下,利用勸降、嚴刑拷打得諸多手段套出來許多越人部落的住址,隨後對這些地方進行了一波毫不留情的掃蕩。

每一次的掃蕩過後,趙括的大軍之中都會多出幾百到幾千不等的越人俘虜,這些俘虜將會被作為戰利品賜給有功的將士們。

這樣來了幾次之後,漢軍所到之處越人部落全部都是望風而逃,彆說是騷擾了,就連在漢軍麵前冒個頭都不敢了。

七天後,大軍終於抵達了餘乾城。

讓趙括稍微有些意外的是,他原本以為在這裡會遭遇十分強烈的抵抗,但卻發現了一座城池大開的小土城,以及一群跪在地上畢恭畢敬的楚國官員、將軍。

趙括有些意外的注視著跪在最前方的一名年輕楚國貴族男子,說道:“餘乾君呢?”

男子趕忙從身邊的箱子裡取出一顆人頭,對著趙括道:“啟稟大王,餘乾君熊先的人頭在此。”

這下子不用解釋也明白了,看來是這位餘乾君不想投降,所以這些想投降的人就把餘乾君給殺了。

趙括想了想,又問道:“你和餘乾君是什麼關係?”

男子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不瞞大王說,這位餘乾君……其實是家父。”

氣氛突然有些凝固。

趙括也是有些無語,好家夥,感情你還是個殺父投降的和平人士?

但想了想,趙括倒也沒有說什麼,而是直接同意了餘乾城的投降,並且把殺父投降的熊厚也封了個漢王侍衛的虛職,讓他跟著趙括將來回歸帝京。

餘乾君畢竟是在這裡經營了幾十年,如果一下子把熊厚也殺掉的話,那麼餘乾君原本能夠控製的那些越人部落就要重新自立,這對於想要控製這裡的漢國來說也是個麻煩。

在攻克了餘乾城之後,這一次對九江郡的征服也就到此結束了。

其實從地理的條件來看的話,餘乾城也就僅僅是位於後世江西的北部而已,距離中南部還有好大一段路程呢。

之所以不繼續進軍,主要是因為餘乾城這裡就是平原和丘陵的分界線了,再往南就要進入到漫長的丘陵之中。

那裡遍布著被華夏諸侯驅趕到南方的越人部落,也就是閩越、楊越、方林、蒼梧等等,這些部落大部分對於華夏人都充滿了敵意,而且丘陵地形之中到處都是瘴氣,在做好足夠的準備之前並不適合大軍南下。

餘乾,也是戰國時代華夏諸侯控製的最南方的城池之一。

這一次的戰爭目標主要是滅亡楚國,所以趙括的軍事行動也就到攻克楚國最後的城池就結束。

將來做好準備之後,大軍再繼續南下,平定百越!在駐紮了三天之後,趙括給餘乾城留下三千兵馬駐守此地,隨後就帶著大軍和無數俘虜、戰利品浩浩蕩蕩的北歸了。

又過了半個月,當趙括再一次的踏上了長江北岸時,來自長沙郡和會稽郡的捷報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長沙,會稽兩個郡也已經完成了所有的征服,並且申請班師回朝。

趙括想了想,親趣÷閣給李牧、司馬尚回信下令,讓李牧和司馬尚留下一部分精銳鎮守,其他主力可以班師回朝!至此,楚國也就徹底的滅亡了。

作為戰國七雄之中建國時間第三悠久(齊國和燕國並列第一),同時也是強盛時間最長(從春秋直到戰國幾百年都是強國),也是戰國七雄之中最後一個被趙國滅亡的國家。

從此,華夏所有的諸侯國儘歸漢國治下,新生的漢國也就成為了一個坐擁六百萬平方公裡疆域的巨型王朝。

六百萬平方公裡是什麼概念?

西方世界的“精神領袖”羅馬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是五百九十萬平方公裡,不如現在的漢國。

其他的什麼法蘭克王國,神聖羅馬帝國乃至法蘭西第一、第二、第三帝國,麵積更沒辦法和漢國相提並論。

曆史上的西漢王朝鼎盛時期疆域是六百萬平方公裡,正好和趙括的漢國旗鼓相當。

大唐王朝最鼎盛時期的疆域是一千五百六十七萬平方公裡,但這隻是曇花一現,實際控製的區域其實也就是漢朝舊地六百萬平方公裡。

北宋王朝的疆域麵積是二百八十萬平方公裡,不到趙括漢國的一半。

大明王朝鼎盛時期的疆域麵積是一千萬平方公裡出頭,但烏斯藏和東北隻是名義上控製,實際上明朝真正被中央控製的疆域在四百萬到五百萬平方公裡左右,依然不如漢國。

換句話說,若是以實際控製的疆域麵積而論,趙括的漢國如今已經足以比肩那些曆史上最強大的華夏王朝了。

至此,戰國七雄,儘歸大漢,昭昭天命,乃屬華夏!趙括,榮耀班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