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46章 忽必烈的新姓名,曆朝西征盤點開始,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張石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改姓這件事情,忽必烈思考過很多次,心中也有好些選項。

既然是大元王朝,第一個想到的肯定就是用“元”來作為國姓。

但元這個姓,最為人知的無疑就是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皇族。

大元是蒙古皇族,和鮮卑沒有一毛錢關係,所以元姓就被忽必烈棄用了。

還有一個比較靠譜的選項,那就是出自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的“鐵”姓。

但鐵這個姓也有問題。

契丹建立的大遼,就有“镔鐵”之意。

完顏阿骨打的女真政權滅掉遼國後,為了壓勝遼國“镔鐵”,特地選擇了“金”作為國號。

意思就是金比鐵更硬。

大元滅掉了金國,怎麼能選一個還不如金國的鐵姓來作為皇族之姓呢?

思來想去,忽必烈最終選擇了另外一個姓。

這個姓在華夏曆史上也算是相當久遠的,是一個赫赫有名的皇族之姓。

而且所有人一聽到這個姓,就會下意識地將它和“漢”聯係起來。

大元要推行漢化,采用這個姓作為皇族姓氏就非常應景。

忽必烈帶著笑容,淡淡道:

“朕已經決定,從今往後大元皇族改為——劉姓!”

“朕之漢姓,為——劉烈!”

群臣聞言,頓時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一個漢化的皇族,采用創建了大漢的劉姓,這太合理了!

就在忽必烈話音落下的一瞬間,曆朝曆代的所有金幕上同時飄過一行字幕。

【係統提示:用戶“元世祖忽必烈”從現在開始,改為“元世祖劉烈”。】

曆朝皇帝先是驚訝了一下,隨後紛紛發出彈幕。

【漢高祖劉邦:劉烈?忽必烈你老實交代,是不是朕淪落在草原上的子孫啊?】

【元世祖劉烈:那都是世人牽強附會的無稽之談。朕改名劉烈,是為了讓所有大元臣民知道大元推行漢化的決心而已。】

【漢武帝劉徹:隻要你願意漢化,朕對你改姓是沒啥意見的。】

【光武帝劉秀:雖然有點怪怪的,不過劉姓的確就應該是皇族,朕非常歡迎你改姓!】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不改姓趙?這才是百家姓之首!】

【元世祖劉烈:你給朕一邊去,大元都把你的大宋給滅掉了,誰會用你的丟臉趙姓?】

【唐太宗李世民:其實李姓也挺好的,不過你愛姓啥是你的事,總之還是恭喜!】

對忽必烈改姓這件事情,曆朝皇帝都很高興。

韓愈在《原道》中曾經說過:“孔子之作 《春秋 》也 ,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後來雍正在《大義迷覺錄》中則寫道:“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

雖然雍正的話本意是為了大清洗白,但無論是韓愈還是雍正,他們的觀點有一點是相同的。

那就是華夏文明並非以血統,而是以文化來進行區分。

漢族自然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核心基石部分,但其他民族隻要願意加入華夏文明的大家庭,自然也就是華夏的一份子。

有清朝的閉關鎖國在,很多人誤以為華夏文明是保守、封閉、不思進取的。

這種觀點大錯特錯。

沒有開放包容的思想,華夏文明怎麼可能從黃河中下遊的一隅之地,發展成獨霸東亞的超級強國呢?

從周武王分封八百諸侯開始,薑子牙教化東夷,諸葛亮教化南蠻,這都是華夏曆史上非常成功的教化案例。

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經驕傲自稱“我蠻夷也,不奉中國禮儀”的楚國所占據之荊楚大地,後來卻成為了華夏最核心的領土之一。

開放包容、兼收並蓄、與時俱進,這些才是華夏文明之所以能一直從古代延續到現代,成為現代曆史上唯一一個從未斷代文明的核心要素。

所以曆朝曆代這些有資格觀看金幕的明君們,並不會去嘲笑忽必烈是硬湊、硬融合,反而會對忽必烈這種行為大加讚賞和鼓勵。

這對大元所有華夏子民都是天大的好事!

忽必烈,不,現在應該稱呼他為劉烈。

劉烈看著這些彈幕,心情非常愉快。

金幕中的大元的確是滅亡了。

但金幕之外的大元世界,卻獲得了脫胎換骨的新生!

“妥懽帖睦爾這小子,也算是給大元做了一件好事。”忽必烈感慨著。

徹底漢化,采用漢姓之事,忽必烈其實已經想了很多。

但種種因素之下,始終未能行動。

直到見證了妥懽帖睦爾這部盤點視頻中大元的滅亡,忽必烈終於下定決心。

曆史上的大元,蒙古、色目人還能掌控兵權、朝權。

在那樣的情況下,依舊還是被朱元璋率領漢人推翻。

如今的大元,漢人早就已經成為社會方方麵麵的主力。

必須要全麵漢化,讓大元皇族真正成為漢人的一員,才能有效保證大元的長治久安!

眾人剛剛恭喜完劉烈改名,金幕中就出現了新的提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