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5章 壽山的大難題,劉徹劉秀直接吵起來了,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張石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場的大明臣子們聞言,都露出淡淡笑意。

都開國群臣,要麼就是開國大臣的第二代。

大元怎麼回事,彆人不知道,大明君臣還不是門清?

金幕中,一條條彈幕飄過。

【漢高祖劉邦:這個壽山看起來倒是頗有中興之君的樣子。】

【漢武帝劉徹:也不好說,咱們這是敗家子盤點,中興之君真的能上榜?】

【隋文帝楊堅:話說,這元朝都換了三個皇帝,你們看出來盤點哪個敗家子了嗎?】

【唐太宗李世民:現在看起來,鐵穆耳和海山都有點敗家,但又都有可取之處。】

【元世祖忽必烈:朕和你們說,黃金家族可沒這麼垃圾。】

【明太祖朱元璋:哈哈,其實已經在盤點了,你們看下去就懂了。】

視頻繼續播放。

【但壽山的統治也並非完美,他麵臨著兩個巨大的問題。】

大都,後宮。

壽山看著麵前的太後答己,深吸一口氣,緩慢開口道:

“母後,您得約束一下鐵木迭兒他們。做得實在是太不像話,大元的法律都要被他們全部違反一遍了。”

答己聞言頓時大怒,柳眉豎起。

“皇帝這是什麼話?”

“若是沒有鐵木迭兒,當年你和你皇兄能這麼順利的登基嗎?”

“他們從漢人手裡拿點好處怎麼了,這天下都是黃金家族的,能少得了這麼一點嗎?”

壽山無奈,隻能離開。

【太後答己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在海山時代就多次乾預朝政,到了壽山時代更是變本加厲。】

【偏偏這兩位皇帝從小是被這母後撫養長大的,對母親還不敢反抗。】

【以鐵木迭兒為首的太後答己寵臣、麵首們在大元各地無惡不作,讓百姓和官員怨聲載道,卻根本無法製裁。】

【這也引發了臣民們對壽山這位皇帝的不滿。】

但不管怎麼說,鐵木迭兒這些混賬東西畢竟是太後的寵臣,出於兒子孝順母親的理論,大元臣民也不至於怎麼樣。

真正讓壽山引發眾怒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太子之位。

按照之前海山、壽山兩兄弟達成的盟約,壽山死後就應該傳位給海山的兒子。

而且,海山死前已經明確告知壽山,將來傳位給長子和世?(he shi la)。

【海山一登基就立壽山為皇太弟,並在死後將皇位傳給壽山。】

【從這個角度出發,壽山也應該在登基之後第一時間將海山長子和世?立為皇太子。】

【然而壽山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讓太子之位空懸了好幾年。】

【圍繞著這個太子之位,元朝迎來了曆史上最大的政治旋渦。】

對於這個太子的問題,太後答己及其寵臣鐵木迭兒是這麼告訴皇帝壽山的。

“你現在立和世?當皇帝,他將來會把皇位傳給皇子碩德八剌嗎?”

就這麼一句話,讓壽山直接沉默。

當年海山和壽山,一對從小在一起長大、親密無間的親兄弟,為了皇位尚且差點就兵戈相向。

如今兩人的長子和世?跟碩德八剌,從小不在一起,基本沒啥感情。

怎麼保證和世?一定傳位回來?

大秦世界之中,扶蘇頗為疑惑。

“父皇,這個太後答己當年不是促成兄終弟及嗎?”

“怎麼現在反而希望壽山破壞這個她一手打造的約定?”

秦始皇聽完這個問題,目光一時間放空,想起了自己的母後趙姬。

隨後,這位千古大帝嗬嗬冷笑了一聲。

“這就是女人。”

父母愛幼子,這是一個方麵。

有人說,蒙古人和漢人又不一樣。

對,蒙古人比漢人更愛幼子,所以才會有“幼子守灶,長子出征”的傳統。

這種傳統是符合遊牧民族傳承的。

大的兒子,有能力組建家庭,能早早就出去打拚。

不管是放牧也好,參軍打仗也罷,總之大一些的兒子是有門路也能掙出新家業的。

而小兒子就不一樣。

草原遊牧民的壽命普遍偏短,很多時候爹娘死了,小兒子可能都還沒成年,或者剛剛成年。

這種時候的小兒子是最沒根基的,很容易就在草原類似於狼群的社會中被彆人吃乾抹淨。

把家業留給小兒子,就能保證小兒子在這個最沒根基的艱難時刻穩住陣腳,最終能順利存活下去成家立業。

秦始皇清了清嗓子,淡淡道:

“以答己太後的身份,兩個兒子都是皇帝,自然不需要考慮生存的問題。”

“這種時候,隻需要按照喜好來選不就行了?”

扶蘇沉默片刻後道:

“可不是說爺奶疼長孫嗎?和世?也是答己的長孫啊。”

秦始皇嗯了一聲,道:

“這就要說到另外一個因素了。”

“答己的兩個兒子裡,海山可不聽話,壽山才是聽話的那個。”

“所以答己當然要支持壽山的兒子,才能方便她將來繼續用太皇太後的身份乾政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