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3章 秦始皇給扶蘇講規矩,大漢使者教朝鮮王什麼是規矩,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張石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始皇聞言,笑了起來。

“大多數情況下是沒什麼用。”

“這些蠻夷,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和華夏王朝對抗,又怎麼可能是區區一個使者能改變的呢?”

扶蘇疑惑道:

“那為何漢武帝劉徹還要執意派出使者?”

秦始皇淡淡道:

“王不可怒而興師。”

“劉徹這麼做,為的是師出有名。”

自周公定禮以來,華夏文明講究的就是名分。

做什麼事,都必須要名分。

劉徹派人去警告就是告訴衛右渠,你要是再不聽話,那就揍你。

衛右渠不遵守當年祖父衛滿和大漢的約定,這是第一。

扣押前來朝見大漢的使者,這是第二。

大漢使者上門警告,衛右渠不聽,這是第三。

有了這個警告不聽的事實,大漢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

同時也可以讓其他臣服大漢的小國心安。

大漢並不是看到周圍有個小國就想著滅掉,是這個衛右渠犯了三次禁,大漢忍無可忍,才必須出兵蕩平衛氏朝鮮。

很多人都覺得華夏的藩屬製度似乎很落後,但事實上,這是一套相當成熟且行之有效的製度。

製度就是規矩,有規矩了,所有的藩屬小國都知道怎麼做是對,怎麼做是錯。

在規矩的範圍內,大家都能愉快相處。

不遵守規矩的,大漢師出有名,就能最大化的保障大漢的利益。

規矩和名分,其實就是相輔相成的。

講規矩有多重要呢?

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這是遵守周王朝的規矩。

天下諸侯景從,奉齊桓公為諸侯宗伯,周天子親自派人冊封,讓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國。

而另外一個霸主楚莊王,陳兵洛邑郊外,問九鼎之重。

這就是不講規矩,沒有名分。

周天子的九鼎,是你一個諸侯能問,能索要的?

被周天子派來慰問楚軍的王孫滿隻說了一句話。

“統治天下,在德不在鼎。”

什麼是德?

“德”就是周天子統治天下這麼多年,遵守規矩積攢下來的威望、人脈。

現在周天子是衰落了,但周王朝的“德”還在。

你楚莊王敢動周天子的九鼎試試?

你必會被天下諸侯群毆。

楚莊王聽懂了這句話,於是灰溜溜地撤軍了。

無論是從疆域、人口、經濟、軍隊實力來說,楚莊王統治的楚國綜合水平都不比齊桓公的齊國差,許多地方甚至猶有過之。

為何卻奈何不得周天子,拿不到唾手可得的九鼎?

就是因為規矩不允許。

因為楚莊王“師出無名”。

不講規矩,就沒有名分。

沒有名分,天下人就不支持你。

沒有天下人的支持,任憑你是春秋五霸之一,那也辦不成事。

春秋時代的霸主如此,大漢朝的皇帝同樣也是如此。

劉徹打匈奴是師出有名的。

匈奴帝國壓製大漢帝國百年,無數次入侵,劉徹在這件事情上可太正義了。

打南越,是南越樛太後和國王趙興獻土內附,被丞相呂嘉謀害,同樣師出有名。

打朝鮮,也得師出有名才行。

師出有名,才能凝聚人心,才能讓將士們相信自己是正義之師,在戰場上奮勇作戰。

可彆小看這一點,開創現代華夏的那支軍隊,他們最開始一窮二白,不也從白山黑水打到了海南島,從鴨綠江打到了三八線?

因為他們心知,自己代表著正義!

扶蘇好奇道:

“朝鮮扣押真番使者,難道還不夠師出有名嗎?”

秦始皇淡淡道:

“當然不夠。這件事情畢竟是在朝鮮和真番之間發生的,可能僅僅是他們兩國的矛盾,隻不過當事者恰好是前來大漢的使者而已。”

“必須要大漢使者親自站在衛右渠麵前,以事實讓全天下人看到衛右渠不講大漢的規矩,這樣才是真正的師出有名。”

扶蘇忍不住揉了揉太陽穴。

秦始皇哈哈地笑了起來。

“是不是覺得很繁瑣,好像沒有必要?”

“傻孩子,你好好想想,規矩是什麼,製度是什麼,法律又是什麼?”

扶蘇下意識道:

“這些都是規定人們行為的各種規範。”

秦始皇點了點頭,道:

“對了。所以歸根結底,規矩、製度、法律都符合法家的‘法’字。”

“有些行為僅僅是道德上的東西,夠不上法律來懲治,就隻需要用沒有約束力和懲罰的規矩來管理。”

“規矩其實也是法,沒有法律國家就會亂套,沒有規矩,人們的道德也會亂套。”

“看似繁瑣無用,但其實規矩和法律一起保證了從道德到行為的規範,維持了社會穩定,這就是它最大的好處啊。”

扶蘇忍不住道:

“可很多規矩根本沒用啊。”

秦始皇笑道:

“那就改啊,這世界上哪裡有什麼千萬年不變的真理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