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漢武帝的集權政策,劉邦為酷吏叫好,劉恒恍然大悟
張石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6章 漢武帝的集權政策,劉邦為酷吏叫好,劉恒恍然大悟,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張石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任何的改革都首先要從用人開始,劉徹自然也不例外。
對於這位年輕的皇帝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儘可能地提拔更多的官員起來,取代黃老學派官員們在朝堂中的支配地位。
所以無論是剛剛成年的年輕人,還是白發蒼蒼的老翁,隻要是能用,能換掉黃老學派官員的,劉徹一律任用。
這一天,劉徹來到了郎署中,準備親自接見那些被挑選出來的人才,授予官職。
一名老者須發皆白,從容地走了進來,對著劉徹行禮。
“臣顏泗,見過陛下。”
“臣曾經在文帝時為郎官,如今希望能夠在陛下朝真正出仕,治理一方。”
劉徹打量著顏泗,心中也是好奇。
郎官,屬於皇帝提拔的年輕後備力量。
一般來說,能當郎官的,在郎官的位置上鍛煉一段時間就會弄到地方上的郡縣去任職,最少也是一個縣令起步。
從時間來推算,顏泗在劉徹祖父漢文帝時代應該也就二十出頭,不到三十歲。
正常的郎官,早就應該獲得機會了。
劉徹疑惑問道:
“你為何如此之老而依舊不得機遇?”
這句話顯然問到了顏泗的傷心處,表情變了許多,歎息著說道:
“文帝喜好文官,而臣好武。”
“先帝喜好老臣,而臣少年。”
“如今陛下喜好少年,臣卻已老。”
“故三世亦不得機會也。”
劉徹搖了搖頭,覺得這家夥是慘,大寫的慘。
“顏泗,朕命汝為會稽郡都尉,即刻上任吧。”
顏泗大喜過望,再三跪謝而出。
很多人都以為,劉徹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代表著他隻用儒生。
其實不然。
在劉徹剛剛發布舉賢令的時候,為了儘可能地打壓黃老學派,劉徹所啟用的人才是不拘一格的。
除了年齡分布廣泛之外,他啟用的人中性格分彆儒雅、忠厚、耿直等,擅長的有寫文章、口才好、能製定法律、能研發機械、會彈琴甚至是擅長演小醜伶人的,都能在劉徹手中獲得一官半職。
這些人裡不僅僅有儒家,還有法家、縱橫家、兵家、方術士、占卜家,乃至不為主流朝堂所用的黃老中人,同樣也被劉徹大力提拔。
為了貫徹初衷,劉徹對漢初的選拔製度進行了開拓創新。
首先是漢朝傳統的察舉製度,分為賢良、孝廉、茂才(秀才)三科。
舉賢良製度是漢文帝的時候就開始的,晁錯就是通過賢良科的選拔脫穎而出,進入到漢文帝的視線中,最終成為漢景帝登基時的心腹大臣。
賢良科相當於是漢朝版的“國考”,隻要能通過就能留在朝廷之中為官,起步最高,前途最好。
孝廉科則類似於地方的省考,通過之後一般會被授予吏員之職。
但彆以為吏員就是小官,那就大錯特錯。
黃霸通過了舉孝廉之後,就一路晉升為河南太守丞,趙廣漢也因為舉孝廉成為郡城首府陽翟令(相當於市長)。
在後世,芝麻綠豆大的職位也被稱為“官”。
但在漢朝,絕大部分的職位都是“吏”,比如說任何一個縣衙,包括縣令、主簿、縣丞在內所有人都是“吏”。
隻有做到兩千石郡守級彆,被冊封為“XX大夫”,才有資格被稱為“官”。
剩下的茂才科,通俗的說就是“奇人異士特殊才能征召科”。
會打仗的,通過選拔可以讓你直接當將軍。
會外交的,通過選拔直接讓你以大漢使者出使國外。
還有一些人,本身很有才能,但道德不行,放浪形骸,無法通過“賢良”“孝廉”科的道德標準,也可以通過茂才科出仕。
這一科的標準非常靈活,也可以理解成專用的人脈走後門通道。
察舉製度屬於漢朝征召官員的主要方式,屬於定製。
但察舉三科並不是固定進行的,一般都是朝廷有需求了才會不定時進行,補充足夠的官吏數量,這一點和科舉有很大區彆。
除了察舉之外,還有征召。
征召製度也分兩種,一種是對比較有名氣的。
這種人要麼就是喜歡裝,不願意參加察舉覺得掉價,要麼就是時間緊急就必須提拔這個人,等不及開啟察舉和其他人一起批量提拔。
比如枚乘父子、司馬相如、大儒魯申公等等,就是通過征召出仕。
第二種征召方式,就是“北闕上書”,又稱為“公車上書”。
這種征召方式需要有意者先主動上書,發表自己的政見,接受皇帝和官員們的審核。
審核通過後篩選出一批合格的,再經過皇帝或者三公九卿們的召見進行一輪麵試,最後授予官職。
通過公車上書而獲得官職的武帝朝名臣有不少,比如說朱買臣、主父偃以及東方朔。
此外,漢武帝還建立了太學,設五經博士,教授學生。
太學這個機構,倒是專門用來培養儒家士人的了。
然後,還有恩蔭製度,在這個時候叫做“任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