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1章 董仲舒出場,漢武帝找到方向,竇漪房再度出手壓製劉徹,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張石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時間是每一個人類最大的敵人。

對司馬遷來說,能拿到曆史上完整版的《史記》,就可以節省非常多的時間。

這是天大的好事!

漢武帝表情突然變得嚴肅,道:

“從今天開始,朕會派人對你撰寫《史記》進行協助,你也可以根據需要調閱你想要的資料。”

“嗯,起居注除外。”

司馬遷趕忙點頭應是。

起居注是從漢武帝開始進行記載的,並不僅僅是記載漢武帝的日常生活,也包括了對接見大臣,商議國家大事等記錄。

漢武帝的初衷是為了給後代皇帝一個參考,讓他們看看自己在麵臨大事的時候是怎麼去思考和決斷的。

這裡麵包含了許多漢朝的隱秘和國家利益,是絕對不能泄露出去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起居注的撰寫也並不由司馬遷這個太史所負責。

頓了頓,漢武帝又開口道:

“今後,你每個月,嗯,每三個月都要把最新的史記編撰成稿送到朕這裡,朕要進行審閱。”

必要的審核把關還是得做。

在安排完這一切之後,漢武帝就將司馬遷打發走了。

隨後,他看了一眼太子劉據。

“據兒,這一次你做得很不錯。”

若不是劉據在關鍵時刻敢於進諫的話,司馬遷現在多半已經是亡魂一條。

漢武帝也反思了一下自己。

最近這些年,漢武帝的性格明顯暴躁了不少。

或許是真的老了……

這位千古大帝無聲歎息,將視線重新轉向了金幕。

金幕中,正是剛剛登基,充滿了少年激情和熱血的他。

【太皇太後竇漪房和太後王娡對執政並無興趣,劉徹剛剛登基,就已經能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運用皇帝的絕大多數權力。】

【周亞夫死後,漢景帝嚴厲地打擊了一批黃老學派的功臣,這也讓劉徹能在剛剛執政後就立刻將東宮時教授自己知識的一批儒生提拔起來。】

【其中,堅決主張“獨尊儒術”的趙綰被任命為禦史大夫。】

年輕的漢武帝在書房中召見了趙綰等新提拔的心腹。

“諸位,關於黃老學派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劉徹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雖以黃老為主,但他作為太子跟隨漢景帝耳濡目染之下,對黃老學派並無好感。

在劉徹看來,一個真正的帝王就應該大權在握,控製整個帝國,言出法隨!

什麼狗屁的垂拱而治,一邊玩去。

趙綰顯然早有想法,對著漢武帝開口道:

“荀子曾雲: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勢。”

“當務之急是提拔一批忠於陛下的儒家士人進入朝堂和各地郡縣為官。”

“若單單隻是從三公九卿著手,底層全是黃老,亦沒有太大作用。”

劉徹非常讚同地點頭。

黃老學派從大漢開國成為主流,至今已經七十多年。

想要當官,就必須學黃老,不然你就當不了。

在這樣的氛圍下,黃老學派從朝廷到基層都有一大批的擁躉。

儒家弟子的確是天下諸子百家之冠不假,但黃老的人數也並不少,位於第二。

而且儒家之中派彆眾多,有魯儒(孔子原教旨主義),有孟氏之儒,有荀氏之儒,有公羊派,有穀梁派……等等。

某些儒家派彆因為對儒家經典著作的理解不同甚至勢同水火,最典型的就是同樣研究《春秋》的公羊派和穀梁派。

因為對《春秋》中“微言大義”理解的不同,大漢建國以來,公羊、穀梁兩派儒家弟子相互廝殺而導致死亡的案件不下一百起。

反之,黃老學派並不是道家,僅僅是道家中尊奉《黃帝內經》和《老子》的一個學派,內部思想高度統一。

而且,黃老講究的“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思想,也注定了這個學派屬於學術氛圍非常寬容的一種。

指望黃老學派因為研究分歧而內訌是不可能的。

漢武帝緩緩道:

“那諸卿的意思是?”

趙綰道:

“陛下,臣以為當下詔舉薦鄉野群賢,依照才能進行任官,如此便可體現出陛下對人才的重視。”

這句話聽起來是非常正常的,皇帝治國都需要人才嘛。

但搞政治的說話,總是喜歡層層套娃以免落人口實。

很多時候,不能隻聽,還得想一想這些政治家們話語背後的意思。

就好像趙綰剛剛這句話,重點其實就六個字“舉薦鄉野群賢”。

那麼問題來了,所謂的“鄉野群賢”是個什麼群體呢?

當然就是儒家中人。

黃老學派現在勢力這麼龐大,隻要是學黃老的,有點才能的,還怕沒有當官的門路?

隻有一直被牢牢壓製,同時人數又是最多的儒家中人,才是所謂“鄉野群賢”的最大構成者。

舉薦鄉野群賢,說白了就是要大批提拔儒家士人為官!

作為一個五歲就能演戲討老婆搶太子之位,九歲就敢瞪著周亞夫半小時的早熟之人,十六歲的劉徹並不缺乏這樣的理解能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