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信心滿滿的劉啟,目瞪口呆的劉邦
張石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6章 信心滿滿的劉啟,目瞪口呆的劉邦,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張石堅,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聽到這裡,漢初世界之中,劉邦忍不住哈了一聲。
“這小子,口氣這麼大?”
劉恒摸了摸鼻子,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怎麼有點朱允炆的感覺呢?”
換彆人,劉恒的性格不會這麼直接。
但這金幕中的漢景帝劉啟可是劉恒的兒子,老爹吐槽兒子自然百無禁忌。
蕭何表情也是頗為古怪,搖了搖頭。
“法家……”
曹參嘖了一聲。
“嗬,儒家……”
漢初君臣對法家思想,抱有一個非常複雜的心態。
大秦就是法家立國,親眼經曆和目睹秦朝滅亡的漢初君臣,自然對法家避之不及。
問題是,讓漢初君臣們無中生有創立一個新製度來,他們也做不到啊!
劉邦起事前是個混混,蕭何、曹參都是大秦縣衙中層吏員,連“官”都算不上。
陳平是個吃軟飯的,周勃給人在喪事上吹簫奏挽歌,樊噲是個殺豬的屠戶,灌嬰是個賣布的。
呂家這邊,也就是個當地縣城上大一點的地主家庭,而且還是那種被排擠得連老家都待不下去隻能跑路去沛縣的失敗者。
漢初群臣唯一稱得上“高知分子”的人是張良,正兒八經戰國七雄中韓國丞相的直係後代。
但問題是,韓國的主流思想也是法家……
隻不過韓國法家傳承來自於申不害和韓非,並不像秦國那樣主要來自商鞅。
至於黃老學派,也就是道家,本身沒有在任何一個曆史上的國家成功執政過,講究的又是“無為而治”,壓根就沒有國家製度這種東西可言。
沒奈何,劉邦就想,那咱們恢複周禮吧。
儒家畢竟是傳承自魯國嘛,魯國出自周公旦,那是周禮的製定者。
於是劉邦就找了一個魯國大儒叔孫通,召集了一幫儒者,打算把周禮弄起來。
結果呢,搞著搞著,劉邦感覺不對了。
周禮畢竟是封建製的東西,它和大一統王朝是兩碼事。
劉邦是不懂禮儀,但不是傻子。
真要光複周禮,劉邦這皇帝可就太不舒坦了。
劉邦一氣之下,直接把吵得最凶一個儒者頭頂儒冠拿下來,當了尿盆。
意思很明顯,你們搞周禮可以,但彆把老子這個皇帝降格了。
老子還是要當皇帝,隻不過不走大秦皇帝的那條路!
蕭何曹參一合計,覺得這也不行,他們也就提了一些意見。
蕭何曹參本身就是大秦吏員,他們提出來的東西自然就是大秦的那一套。
所以搞來搞去,西漢基本上還是捏著鼻子,用了大秦絕大部分東西。
這就是“漢承秦製”。
事實上,漢朝的製度因為黃老學派“無為而治”的存在,反而比大秦粗糙很多。
劉邦、劉盈、劉恒這三位皇帝的集權程度,也遠遠無法和秦始皇相提並論。
說是個草台班子,也不為過。
當然,漢初君臣本身是不會承認這一點的。
現在,看著漢景帝又要啟用法家、儒家一起培養的晁錯,漢初君臣這個心情就彆提多複雜了。
金幕中,晁錯明顯也被漢景帝劉啟的話給嚇了一跳。
沉吟片刻,晁錯開口道:
“陛下,若是一下子全部削藩,恐怕會引發全天下的動蕩。”
“更何況,您的弟弟梁王也是諸侯王之一,若是把梁王也削了,太後那邊是肯定不會同意的。”
漢景帝一想,也是這個道理。
漢景帝的母親薄太後就生了三個孩子,第一個生的館陶公主劉嫖,第二個生的是漢景帝劉啟,第三個生的是梁王劉武。
俗話說得好,小兒子,大孫子,老人家的命根子。
薄太後對梁王劉武這個小兒子非常疼愛,削藩這事不能搞到梁王身上,不然就會壞事。
晁錯道:
“臣的意思是,先削幾個比較大的諸侯國,以儆效尤。”
“然後步步為營,方為上策。”
劉啟點了點頭,隨後認真嚴肅地開口道:
“吳國必須要在第一批名單之中!”
吳王劉濞的繼承人,當年被劉啟一棋盤砸死了。
有這種仇怨在,劉啟和劉濞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那肯定要第一個弄劉濞。
劉啟想了想,又道:
“先把吳國、楚國還有膠西國給削了,趙國其次,剩下的再排後麵。”
晁錯信心滿滿地點頭。
“請陛下放心,臣省得。”
當天晚上,晁錯在家中書房奮筆疾書。
他將這份奏疏命名為《削藩疏》。
突然,房門被敲響。
一名老者走了進來。
晁錯有些驚訝地站了起來。
“爹,您怎麼來了?”
這老者便是晁錯的父親。
晁父坐下,對著晁錯道:
“錯兒,聽說你和陛下商定,打算對藩王們動手?”
晁錯點了點頭,正色道:
“爹,孩兒眼下就在寫削藩的奏疏。”
晁父聞言,臉色頓時變了,下意識伸手搶過奏疏,想要燒掉。
晁錯大吃一驚,趕忙將奏疏拿回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