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鋼鐵蜂群的死亡俯衝
蒼茫遺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 鋼鐵蜂群的死亡俯衝,三角洲行動之第三次世界大戰,蒼茫遺篇,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沙漠的溫度已經開始攀升,沙粒在微風中簌簌滾動,仿佛大地本身在呼吸。
硝煙裹挾著沙礫在NW-77號公路交彙處盤旋,這座被稱作"血門"的檢查站宛如蟄伏在戈壁深處的機械巨獸。
三輛T-62主戰坦克的殘骸以精確的三角陣列橫亙在瀝青路麵上,布滿彈痕的炮塔與扭曲的履帶在夕照下泛著暗紅色鐵鏽,車體內部早已被掏空改裝成混凝土掩體,鏽跡斑斑的裝甲間隙隱約可見光纖探頭閃爍的幽藍微光。鏽蝕的炮管刺向天空,像是從地底長出的鋼鐵荊棘。
這些卡紮菲時代遺落的戰爭巨獸,被雷斯用鋼筋和混凝土重新澆築,複刻了1942年阿拉曼戰役的工兵技法——炮塔上甚至能看到刻意模仿英軍反坦克陣地的焊接痕跡。
陽光透過坦克裝甲的裂口,在沙地上投下蛛網般的光斑,但GTI特戰隊的每個人都清楚,這看似破敗的廢墟中埋藏著致命的殺機。
阿薩拉衛隊的工兵將坦克底盤與地麵焊接成整體,又在殘骸之間澆築了摻入碳化矽的複合防護牆,形成高達四米的立體防禦體係——這絕非普通路障,而是經過數字化改造的殺戮陷阱。
紅狼將戰術目鏡切換至熱成像模式,遠處混凝土裂縫間躍動的橘紅色光斑證實了他的猜想。
四聯裝"短號"反坦克導彈發射器被巧妙嵌入第二輛坦克殘骸的炮塔座圈,棱形發射管表麵覆蓋著與鏽鐵同色的偽裝塗層,毫米波雷達的碟形天線正在以每秒37轉的速率掃描著半徑五公裡的扇形區域。
這個代號"血門"的要塞比他預想中更加危險:除了明麵上的防禦工事,道路兩側的砂岩丘陵裡至少埋設著十二個震動傳感器,更彆提那些藏匿在風化岩洞中的狙擊手觀測點。
"威龍,我需要火控係統接入北鬥衛星的合成孔徑雷達。"紅狼的食指在觸控屏上劃出三道交疊的軌跡,全息投影立即將地形數據轉化為三維網格,"敵方防空圈存在17度的掃描盲區,從東南方沙塵帶切入或許……"
突如其來的尖嘯聲撕裂了他的話語,六架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如同鋼鐵禿鷲般從雲層中俯衝而下,旋翼攪動的氣流在戈壁灘上掀起渾濁的沙暴。
這些隸屬雷斯將軍直屬航空團的殺戮機器顯然早有預謀,機腹掛載的9M120反坦克導彈在陽光照射下泛著死亡冷光。
GTI特戰隊的陣型在首輪空襲中就被徹底打亂。
首枚導彈拖著湛藍的尾焰撲來時,威龍猛拉操縱杆,三十噸重的戰車以不可思議的靈活性側滑,彈體擦著反應裝甲掠過,將兩具阿薩拉衛隊士兵掀上半空。
他們的血尚未落地,第二波導彈已至,紅隼-9激光防禦係統過載前的最後一道光束,將兩枚彈頭熔化成鐵水,赤紅的金屬液滴如暴雨般潑灑在戰車頂部,納米鍍層在高溫下發出瀕死的嘶鳴。
第四輛ZBD25步兵戰車剛完成戰術轉向,連續幾發9M114反坦克導彈就貫穿了它的側裝甲,激光近防係統和車載滅火係統甚至來不及啟動,30噸重的鋼鐵猛獸便在燃油爆炸中化作扭曲的殘骸。
第五輛戰車試圖用30毫米鏈炮構築防空彈幕,但直升機群發射的火箭彈雨精準覆蓋了方圓百米的地麵,破片殺傷彈在戰車四周炸出無數彈坑,飛濺的鋼珠將反應裝甲撕扯得千瘡百孔,碳化硼-石墨烯複合材料也收到了重創。
沙暴的帷幕在這一刻被暴力撕開。六架米-28N“暗夜獵手”武裝直升機以楔形編隊突現,旋翼攪動的氣流卷起曆史的塵埃——這些本該在博物館安度晚年的鋼鐵猛禽,被雷斯植入了量子協同火控係統。
它們的武器掛架堪稱軍火史的活化石:左側懸掛著1979年阿富汗戰爭遺留的9M114反坦克導彈,彈體上蘇軍士兵的塗鴉仍依稀可辨;右側卻是2036年生產的“毒刺-7”量子製導火箭巢,激光編碼器上還貼著哈夫克集團軍工複合體的出廠標簽。
當首輪火箭彈覆蓋戰場時,時空仿佛在爆炸中錯位——某枚老式9M120導彈在半空解體,飛散的1980年代模擬電路板竟乾擾了蜂醫的電磁屏障,而兩枚“毒刺-7”趁機穿透防禦網,將三輛GTI的裝甲運兵車炸成燃燒的骨架。
"全體散開!尋找岩體掩護!"紅狼的怒吼在通訊頻道裡回蕩,他親眼看見三枚"旋風"火箭彈將一輛ZBD25 30噸級履帶式步兵戰車的殘骸掀上半空。
被衝擊波拋飛的GTI特戰乾員在砂石地上翻滾,防彈衣的凱夫拉纖維在燃燒,血腥味與臭氧味在熱浪中蒸騰。
更致命的是,檢查站方向突然騰起四道白熾尾焰——蟄伏多時的"短號"導彈終於亮出獠牙,串聯戰鬥部輕鬆洞穿了另外兩輛苟延殘喘著的ZBD25的複合裝甲,聚能射流在車體內迸發的刹那,液態金屬與人體組織在密閉空間裡完成了死亡交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三角洲行動之第三次世界大戰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三角洲行動之第三次世界大戰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