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惡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一章 爭來爭去一刀而已,將北伐進行到底,陳惡禪,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報!劉節度親率騎兵殺來了!” “不可能,靖難大軍即便再精銳,也不可能徹底隱藏身形,即便飛虎子會飛,他難道還能帶著大軍一起飛過來嗎?!” “回稟相公,劉節度兵分兩路,他親自率領二百甲騎,自 十二月二十日,劉淮大軍於哈拉和林以北三百裡紮營。此地已近蒙古王庭最後據點,地勢起伏,風雪交加,白日裡也難見日光。草原之上,積雪皚皚,寒風如刀,士卒皆裹甲披裘,仍覺寒意徹骨。 “劉帥,前方便是窩闊台藏身的斡耳朵。”謝扶搖低聲說道,“此地乃蒙古舊都,地勢險要,守軍雖不多,但多為親兵精銳,不可輕敵。” 劉淮立於營帳之外,遙望遠方,沉聲道:“我軍連戰連捷,士氣正盛。窩闊台逃至此地,已是窮途末路。若能將其擒獲,便可徹底終結北伐之戰。” 陳仲文皺眉:“然我軍遠道而來,補給困難,若久戰不下,恐生變故。” 李鐵衣卻道:“我軍輕騎精銳,可速戰速決。若此時退縮,豈非前功儘棄?” 劉淮目光堅定:“我意已決,大軍繼續北上。” 十二月二十一日,劉淮率軍深入草原腹地。 草原之上,風雪漫天,行軍艱難。蒙古軍亦知劉淮軍至,派出大量斥候,四處偵查,伺機襲擾。 “劉帥,敵軍斥候頻繁出沒,恐有埋伏。”一名斥候回報。 劉淮點頭:“傳令,全軍戒備,斥候加倍派出,務必掌握敵軍動向。” 十二月二十四日,大軍行至一處山穀,地勢險峻,兩側皆是山嶺,唯有一條小路可通。 “此地易守難攻,若敵軍設伏,我軍恐難脫身。”謝扶搖提醒。 劉淮沉思片刻,道:“李鐵衣,你率輕騎先行探路,若有伏兵,立即回報。” 李鐵衣領命而去。 片刻之後,山穀兩側果然伏兵四起,箭雨如蝗,李鐵衣軍猝不及防,傷亡不小。 “敵軍伏兵!”斥候急報。 劉淮當即下令:“全軍列陣,盾牌手在前,弓弩手掩護,步兵推進!” 大軍迅速列陣,穩住陣腳。 謝扶搖率輕騎繞行山穀兩側,趁敵軍不備,突襲其側翼。 陳仲文則率弓弩手壓製敵軍火力,掩護主力推進。 戰鬥持續至黃昏,敵軍終因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此戰,劉淮軍雖損失不小,但成功擊退敵軍,震懾草原。 十二月二十六日,大軍抵達斡耳朵城外。 斡耳朵城牆低矮,但地勢險要,守軍約五千人,由窩闊台親自統帥。 窩闊台年邁,但依舊沉穩,見劉淮軍至,立即下令閉門死守,同時飛馬向蒙古各部求援。 劉淮立於城外,遙望這座草原最後的堡壘,心中百感交集。 “斡耳朵,乃蒙古舊都,亦是窩闊台最後的據點。”謝扶搖道,“此城若破,蒙古將徹底滅亡。” 劉淮點頭:“然此城雖小,但地勢險要,若強攻,恐傷亡慘重。若久圍,恐敵軍援軍南下,與我軍決戰於此。” 陳仲文沉聲道:“不如分兵一部,北上牽製敵軍援軍,主力則圍困斡耳朵。” 劉淮沉思片刻,道:“好,此計可行。” 他當即下令:“謝扶搖,你率一萬輕騎,北上阻擊敵軍援軍。若敵軍勢大,不可力敵,可退守居庸關,待我軍主力破斡耳朵後,再行合圍。” 謝扶搖領命而去。 十二月二十七日,劉淮下令圍城。 斡耳朵四門皆被封鎖,城中糧道斷絕,守軍雖頑強,但士氣逐漸低落。 十二月三十日,城中開始出現糧荒,守軍士氣大降。 劉淮趁勢派使者入城勸降。 使者帶回消息:“窩闊台言,若劉帥願與蒙古議和,可保斡耳朵百姓無恙。” 劉淮冷笑:“議和?我軍既已至此,豈能與蒙古議和?” 他命使者回話:“若降,則活;若戰,則死。” 使者帶回回信:“斡耳朵守軍,願戰。” 劉淮點頭:“好,那便戰。” 十二月三十一日,劉淮下令攻城。 斡耳朵城牆低矮,守軍拚死抵抗,劉淮軍苦戰一日,未能破城。 謝扶搖建議:“劉帥,斡耳朵守軍戰意未失,若強攻,恐損失慘重。不如圍而不打,待其糧儘自亂。” 劉淮沉思片刻,點頭:“好,圍而不攻。” 正月初一,劉淮下令停止攻城,改為長期圍困。 城中守軍雖頑強,但糧食短缺,士氣低落,不久便生內亂。 正月初五,城中爆發兵變,部分守軍殺其蒙古將領,開城投降。 劉淮率軍入城,命謝扶搖接管城防,自己則繼續北上。 正月初七,劉淮親自率軍北上,直逼窩闊台藏身之地。 前方,便是草原的儘頭,便是真正的北伐終點。 劉淮立於馬背之上,遙望遠方,目光如炬。 “真正的敵人,就在前方。” “真正的北伐,才剛剛開始。” 正月初八,劉淮大軍抵達蒙古最北端,距斡耳朵三百裡之地。此地地勢荒涼,風雪交加,不見人煙。 “劉帥,前方便是窩闊台最後藏身之所。”謝扶搖低聲說道,“此地乃草原儘頭,敵軍已無退路。” 劉淮點頭:“傳令,全軍戒備,準備決戰。” 正月初九,大軍行至一片山穀,地勢險峻,兩側皆是山嶺,唯有一條小路可通。 “此地易守難攻,若敵軍設伏,我軍恐難脫身。”謝扶搖提醒。 劉淮沉思片刻,道:“李鐵衣,你率輕騎先行探路,若有伏兵,立即回報。” 李鐵衣領命而去。 片刻之後,山穀兩側果然伏兵四起,箭雨如蝗,李鐵衣軍猝不及防,傷亡不小。 “敵軍伏兵!”斥候急報。 劉淮當即下令:“全軍列陣,盾牌手在前,弓弩手掩護,步兵推進!” 大軍迅速列陣,穩住陣腳。 謝扶搖率輕騎繞行山穀兩側,趁敵軍不備,突襲其側翼。 陳仲文則率弓弩手壓製敵軍火力,掩護主力推進。 戰鬥持續至黃昏,敵軍終因傷亡慘重,被迫撤退。 此戰,劉淮軍雖損失不小,但成功擊退敵軍,震懾草原。 正月初十,大軍抵達窩闊台藏身之地。 此地乃草原儘頭,窩闊台已無退路。 劉淮率軍包圍,窩闊台率殘部死守,拚死抵抗。 正月十一日,劉淮下令總攻。 戰鬥持續至夜,窩闊台被擒,蒙古軍徹底覆滅。 正月十二日,劉淮於草原之上舉行受降儀式,窩闊台跪於劉淮麵前,低頭不語。 劉淮望著遠方,緩緩開口:“北伐,終於完成了。” 謝扶搖、陳仲文、李鐵衣等將領皆跪地高呼:“大帥威武!” 草原之上,風雪依舊,但戰火已熄,北伐之戰,終於落下帷幕。 正月十三日,劉淮於斡耳朵城中設宴,犒賞三軍。此戰雖勝,然士卒傷亡慘重,尤以攻城戰中最為慘烈。謝扶搖、陳仲文、李鐵衣皆在席中,眾人雖表麵歡笑,然心中皆知,此戰雖勝,然北伐之路尚未真正終結。 “劉帥,蒙古雖滅,然其殘部尚在,若不徹底肅清,恐日後再生禍亂。”謝扶搖沉聲道。 劉淮點頭:“我亦知此理。然我軍連戰連捷,士卒疲憊,若貿然追擊,恐反被其所乘。” 陳仲文皺眉:“不如分兵掃蕩各部,肅清殘敵,以絕後患。” 李鐵衣卻道:“我軍遠道而來,補給困難,若分兵,恐反被敵軍各個擊破。” 劉淮沉思良久,終是緩緩開口:“此事暫且擱置,待我軍休整數日,再行商議。” 正月十五日,元宵佳節,斡耳朵城中張燈結彩,士卒歡慶勝利。然劉淮卻獨自立於城頭,遙望遠方,心中思緒萬千。 “劉帥,夜寒風冷,何不回帳中歇息?”謝扶搖輕聲問道。 劉淮搖頭:“我心中不安,總覺得此事尚未結束。” 謝扶搖沉默片刻,道:“劉帥可是擔憂蒙古殘部?” 劉淮點頭:“蒙古雖滅,然其部族眾多,若其首領未除,恐日後再生禍亂。” 謝扶搖歎息:“然我軍士卒疲憊,若貿然深入,恐難以為繼。” 劉淮沉思片刻,終是緩緩開口:“傳令,明日召集諸將,商議下一步行動。” 正月十六日,劉淮召集諸將議事。 “我軍雖勝,然蒙古殘部仍在,若不徹底肅清,恐日後再生禍亂。”劉淮道,“諸位有何高見?” 陳仲文沉聲道:“不如分兵掃蕩各部,肅清殘敵,以絕後患。” 李鐵衣卻道:“我軍遠道而來,補給困難,若分兵,恐反被敵軍各個擊破。” 謝扶搖思索片刻,道:“不如派遣使者,招降各部,若願降,則封其首領,若不願,則大軍壓境,以武力震懾。” 劉淮沉思良久,終是點頭:“好,此計可行。” 他當即下令:“謝扶搖,你率三千輕騎,攜帶詔書,前往各部,招降納叛。若其願降,則賜其封號,若不願,則大軍壓境,以武力震懾。” 謝扶搖領命而去。 正月十七日,謝扶搖率軍出發,前往蒙古各部。 劉淮則率軍駐守斡耳朵,等待消息。 正月二十日,謝扶搖歸來,帶回消息:“各部大多願降,唯獨一部,乃窩闊台之子貴由所領,拒不投降,且揚言要為父報仇。” 劉淮冷笑:“貴由?不過一介莽夫,何足道哉。” 他當即下令:“李鐵衣,你率五千輕騎,前往貴由部,若其願降,則封其首領,若不願,則大軍壓境,以武力震懾。” 李鐵衣領命而去。 正月二十一日,李鐵衣率軍出發,前往貴由部。 劉淮則繼續駐守斡耳朵,等待消息。 正月二十五日,李鐵衣歸來,帶回消息:“貴由拒不投降,且率軍迎戰,我軍與其激戰一日,終將其擊潰,貴由被俘。” 劉淮點頭:“好,將其押回,待我親自審問。” 正月二十六日,貴由被押回斡耳朵。 劉淮親自審問,貴由拒不投降,且破口大罵。 劉淮冷笑:“你父窩闊台尚且敗於我手,你有何資格在我麵前放肆?” 貴由怒吼:“你不過一介漢人,怎敢妄圖統治草原?” 劉淮淡淡一笑:“我非為統治草原而來,而是為天下百姓而來。若不徹底擊潰蒙古,中原永無寧日。” 貴由怒視劉淮,咬牙切齒。 劉淮揮手,命人將其押下,暫且囚禁。 正月二十七日,劉淮召集諸將議事。 “貴由已被擒,蒙古殘部已儘降,北伐之戰,已告一段落。”劉淮道,“諸位,我軍遠道而來,士卒疲憊,若繼續深入,恐難以維持。” 陳仲文沉聲道:“然我軍若就此撤退,恐敵軍再生禍亂。” 李鐵衣卻道:“我軍士氣正盛,若此時退縮,豈非前功儘棄?” 謝扶搖思索片刻,道:“不如留下部分兵力,駐守斡耳朵,其餘大軍,班師回朝。” 劉淮沉思良久,終是點頭:“好,此計可行。” 他當即下令:“謝扶搖,你率一萬輕騎,駐守斡耳朵,以防敵軍反撲。其餘大軍,隨我班師回朝。” 謝扶搖領命而去。 正月二十八日,劉淮率軍啟程,踏上歸途。 草原之上,風雪依舊,然戰火已熄,北伐之戰,終於落下帷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