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3章 有好的,有好的,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90後,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這樣,在涪州到長安的道路上,出現了很多的工人。

都是順豐鏢局征召了當地的民工。

因為順豐鏢局的特殊性,很多縣衙的官員發現隻是修路,也沒有說什麼。

何況還給工錢呢。

可這一消息傳到了李世民耳朵裡,卻是有些不一樣。

修路?

此時的李世民正和長孫皇後用膳,聽聞張阿難的彙報,他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你說這是太子下的令?”

“回稟陛下,是的。”張阿難想了想,道:“之前順豐鏢局就跟臣說過,隻是當時陛下正在處理朝政,過後臣就忘記了。”

“順豐鏢局那邊說太子殿下調撥了十萬貫給魏忠魏總經理,也就是順豐鏢局如今的管事,要清理涪州到長安道路上的碎石,說是準備弄順豐快遞。”

順豐快遞?

李世民蹙了蹙眉:“就是這樣?”

“是。”張阿難想了想,發現沒有其他遺漏,便頷首回應道。

十萬貫修路倒不是很多錢。

李世民也知道了李承乾如今的行事作風,以前大唐修路都是徭役,朝廷也不需要拿出很多錢財,頂多就原料的錢。

如今李承乾弄出來以工代賑,朝廷也是儘量的去發工錢。

但國庫有限,不能一下子全部用工錢來代替,偏遠的地方還是需要征召徭役。

可這快遞是什麼?

為什麼要選擇涪州到長安?

一旁的長孫皇後一直沒發言,因為有什麼東西在腦中一閃而過,沒有來得及抓住。

李世民不解的問道:“難道就沒說是為了什麼?這快遞又是何物?”

被提問的張阿難有些為難。

“陛下,太子殿下的行事作風那是我們敢問的,恐怕這事隻有太子殿下自己知道了。不止是清理道路的碎石,還每隔五十裡設置了驛站,每個驛站配了二十多匹快馬,如同八百裡加急一般。”

其實張阿難沒說的是,這比八百裡加急還誇張。

八百裡加急也不是五十裡設一個驛站啊。

涪州到長安一共兩千裡,隔五十裡設置驛站,光這個驛站的數量就超過四十個。

帝後二人又有些看不懂李承乾的操作了。

之後李世民因為有事處理便沒有理會了,反倒是長孫皇後讓紅秀去打聽東宮的消息。

想看看李承乾到底在乾什麼。

希望彆惹出什麼事來才好。

一個月後。

魏忠來跟李承乾彙報,道路的碎石都清理的差不多了,而且還專門讓人跑了一趟。

從涪州出發到長安,日夜兼程隻需要四五日的時間。

也就是從涪州夜間出發,最遲第五日的清晨便能到長安。

李承乾挑眉道:“那涪州的荔枝熟了嗎?”

“有一部分已經熟了,太子殿下是不是需要現在就跑一趟?”魏忠興致勃勃的問道。

他也想試試,這荔枝是不是真能運到長安。

“嗯。可以試試。”李承乾道。

一番話,數百號人直接調動了起來。

涪州這邊百姓聽聞太子殿下要給太上皇上貢新鮮的荔枝,嚇了一大跳。

都知道荔枝嬌氣,三日必壞。

要是把壞的荔枝送到太上皇麵前,他們會不會被責罰?

可又不敢違令。

順豐鏢局的人卻安慰這些農戶,太子殿下仁慈,哪怕不行也不會責罰與他們。

可百姓淳樸啊,他們哪會信啊。

得罪太子和太上皇,這不是不要命了嗎。

他們也就這樣,心裡忐忑的按照李承乾的做法,開始洗荔枝,裝荔枝。

一位老農還留了心眼,沒有將荔枝摘下來,而是直接折斷了枝頭,一根枝頭上有五六個荔枝,直接過了清水,然後塞進了冰壺之中。

又用棉布封住了冰壺口。

然後交給順豐鏢局的人,塞入裝滿冰水的匣子之中。

做完一切,順豐鏢局的十個人便啟程了。

涪州鄉下的農戶眼神擔憂的看著十匹馬揚塵而去,眉頭緊蹙,黝黑的麵容上全是害怕。

十個人到了一個驛站,便按照上麵交代的換冰匣盒。

因為匣盒內有水,自然是比他們試驗跑的時候重一些,何況匣盒外麵還布滿了棉被,更是增加了重量。

按照常理來說,用棉布不是更熱嗎?

他們想不通,為什麼用棉布來包裹住冰水。

可上麵怎麼安排,他們下麵就如何做。

直到第五日清晨,換了五批人,四十批馬之後,終於來到了長安城。

魏忠早早的便在城門處等著了。

看見十人十騎,他連忙招呼道:“快,快,快去東宮。”

沒讓十人下馬,直接指著東宮的方向喊道。

然後魏忠將一塊令牌交給了城門守衛,看見是東宮的令牌,城門守將也沒說什麼,直接放行了。

駕~

十匹快馬在街道上飛馳,不少的百姓都抬頭看去。

發現是順豐鏢局的標識,他們也就沒說什麼。

畢竟順豐鏢局騎快馬護送的什麼,誰也不知道。

有時候送的是奏折,有時候送的是戰報,有時候送的又是.......嗯,反正百姓不知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