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提高稅收方案
90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2章 提高稅收方案,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90後,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甘露殿。
李世民和房玄齡、杜如晦、李靖等人商議了李承乾組建十萬海軍一事。
在場的人聽見養活十萬海軍所需的軍費,都目瞪口呆。
“陛下,這二百萬貫是不是太多了些?”房玄齡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
如今大常備的府兵也就幾十萬,在不打仗的情況下,都花費不了這麼多。
為了養活十萬海軍,就要用二百萬貫,這國庫根本無法承擔如此龐大的開支。
李世民也是緊蹙眉頭的說道:“玄齡考慮的何嘗不是朕所考慮的,可太子所言也並不無道理,今日你們也感受到了新式戰船的速度,如果海上絲綢之路真的能比西域絲綢之路減少一半的時間,那麼海軍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這個時候李靖忽然站出來拱手道。
“陛下,太子殿下所說的海軍,不就是大唐的水軍嗎?如果把水軍並入海軍,這是不是會減少一些開支?”
“嗯?”李世民一愣。
大唐也是有水軍的,隻是規模一直在三五萬人。
也是按照府兵製招募的。
經過這麼一提醒,李世民忽然有點明白了李靖的意思。
“藥師的意思是將水軍並入海軍,另外讓太子招募五萬人?是這個意思嗎?”
府兵製肯定是要省錢一些。
畢竟李承乾募兵製是需要發俸祿的,而府兵基本上不需要俸祿。
李靖頷首道:“陛下,如今海軍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要是可以減少一半,那麼按照太子殿下所說的二百萬貫,朝廷需要拿出八十萬貫,減少一半的話,是不是朝廷隻需要拿出四十萬貫呢?”
這筆賬一下子算明白了。
所有人的眼前一亮。
可李世民很快眼神就黯淡了下去,歎息著問道:“哪怕減少一百,朝廷拿出四十萬貫,可循州、潮州能夠維持每年都拿出六十萬貫嗎?”
額......
大家再次沉默了。
循州和潮州是什麼地方,在場之人都非常的清楚。
要讓這兩個地方每年拿出六十萬貫,這不是開玩笑嘛。
“陛下。”裴寂此刻上前一步道:“何不找來太子殿下問詢一番,在確定呢?”
“萬一太子殿下有什麼辦法能讓循、潮兩地增加賦稅也不一定。”
“裴仆射,增加兩地百姓的賦稅,百姓又該如何生存呢?”房玄齡皺著眉問道。
自古以來,增加賦稅隻會引起民怨沸騰。
所以朝廷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可能去增加百姓的賦稅。
畢竟百姓們日子也不好過,這才剛過幾天好日子,就增加百姓的賦稅,豈不是胡鬨。
何況這養海軍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長期下去,百姓肯定不堪重負。
裴寂也不惱,笑著道:“玄齡莫急,我說的不是增加百姓的賦稅,而是其他辦法增加賦稅。”
“比如,商賈......”
嗯?
經過這麼一提醒,大家才反應過來太子殿下是個經商天才。
如果在經商一道增加賦稅,倒不是不可行。
“張阿難,去傳太子。”李世民沉聲道。
“喏。”
在就張阿難應聲的時候,殿外便傳來了李承乾的爽朗的聲音:“不用了。”
所有人扭頭看向殿外。
發現李承乾正大步的往這邊走來。
李承乾走到龍案麵前,對著麵前這些大唐的肱骨之臣微微頷首,最後對李世民拱手道:“兒臣拜見父皇。”
“嗯。”李世民奇怪的看了眼李承乾,便問道:“剛才正在商議你所說海軍一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兒臣都聽見了。”
李承乾也是從立政殿出來之後,想了想還是先來了一趟甘露殿,知道李世民跟這些大臣商量不出什麼來,畢竟不是小錢,所以最終還是要自己來解釋。
“父皇,裴仆射說的話沒錯,兒臣能夠在五年之內將循、潮兩地特區的賦稅增加到百萬貫一年。”
“什麼?”大家都不淡定了。
整個大唐一年才兩千萬貫,太子開口就說可以增加兩個地方的賦稅,而且還是百萬貫一年。
怎麼做到的?
哪怕是長安城,一年的賦稅堪堪過百萬貫,那也是因為商賈雲集。
李承乾不理會大夥的震驚,而是自顧自的說道:“首先,兒臣在潮州已經建立了大唐最大的碼頭,碼頭是由潮州當地的富商共同出資建造,未來碼頭停靠船舶或者是貨物運輸,他們都會收費,而收取的費用,兩成將會上交給特區作為賦稅。”
“兩成?”李世民驚訝的說了一聲。
如今大唐針對商稅是二十抽一,也就是半成左右。
這一上來就收兩成。
會不會太狠了?
李承乾自然明白大家為什麼如此驚訝,也知道大唐的稅收體製。
如果按照後世兩成到兩成半的收肯定不行,畢竟那是利潤收取,而且也分行業,很多行業還免稅呢。
何況交通運輸也是大唐的短板。
所以李承乾解釋道:“並不是所有商稅統一如此征收,列如胡商來販賣,依舊是二十抽一,可碼頭是大唐的地盤,潮州碼頭原先就是商賈的,特區重新劃定,原本想著讓他們繳納碼頭征用的費用,想了想這不妥,所以決定向他們收兩成的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唐記:太子的逆風翻盤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