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不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從小事做起,吾乃世家子,天心不二,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甘露殿中,李承乾斜倚在榻上,懶洋洋的說道:“所以崔堯就是這般簡單粗暴的解決的?”

“回陛下,確實如此,崔大人並未扯那些有的沒的,隻是一味的撒錢。”

李承乾悠然道:“朕這個小師兄當真是師父的好弟子呢。”

躬身彙報的內侍不言,於是武照湊趣道:“怎麼說?”

李承乾徐徐說道:“師父他老人家曾言,能用錢解決的事通常不是什麼大事,朕昔年有些不以為然,總覺得錢有什麼大用?再如何了得,能比得上權力嗎?”

武照笑道:“陛下所言不假。”

李承乾搖頭:“可在百姓眼中,一文錢真能難倒英雄漢呐,拔一毛而利天下,嘖嘖嘖,何等快哉!

朕還是不如他,最起碼站在百姓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一點,朕還是難以感同身受。

在朕的思慮中,為百姓解決問題,總得要高屋建瓴,謀劃全局才能顯得本事,瞻前顧後之下卻不如崔堯這般簡單粗暴來的效果直接。

朕有時候在想,這麼簡單的問題為何朕就想不到如此解決呢?不就是撒錢嗎?朕也會啊,緣何就是捅不破這層窗戶紙呢?”

武照正要安慰陛下,卻見李承乾擺擺手說道:“莫要打擾朕自省,這些年,朕是有些不切實際了,總是想著如何掌握權術,卻忽略了民生,確有些本末倒置了。

父皇曾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朕深以為然,卻也隻是深以為然。

印書坊朕開了個頭,然後就沒再管過,結果今日翻閱戶部的檔案,卻發覺全國最大的印書坊卻是崔氏所有,皇家的印書局連一個民間作坊的一成的規模都沒有。

你知道嗎?崔家的印書坊還不是處於天機工坊的序列,是人家崔堯在三年前自己組建的,也就是說他短短三年時間就將印書坊的規模擴大到了恐怖的程度。

你知道如今一本《論語》的價格是多少嗎?”

武照思忖一番說道:“妾身倒是沒有買過《論語》,但話本的價格還是清楚的,大概一本四百文到七百文。”

李承乾點頭:“朕即位首年,不管是什麼書,就沒有低於一貫錢的,如此說來,那廝的印書坊已經開始涉及的雜書的行列了。

你猜猜,像《論語》、《詩經》、《中庸》、《大學》這等書籍,你知道他印了多少本嗎?”

武照搖頭,她此前未關注過,故而不知。

“朕告訴你,每套書足足印了超過十萬本!全部堆起來,隻怕太極宮都裝不下!你知道一本這樣的書賣多少錢嗎?”

武照搖頭,但心裡揣測道,想必會是一個實惠的價格,或許不到二百文?

“朕今日在回來的路上買了一套,喏,你看看吧,背後有一行小字。”

武照接過李承乾遞過來的一本書,打量了一眼。

而後就被吸引住了,隻見那本書的封麵上以素雅的藏青為底色,兩個拙古的小篆赫然其上。

名字正是《論語》!

這還罷了,封麵上還淺淺的刻印者一位老者的全身像,那老者額頭高聳,一副奇古無比的尊容,偏生還身材高大,健碩的身材衝淡了老者儒雅的形象,給人一種莫名信任的感覺。

武照看著怪異不已,仔細想想史書中記載的模樣,好像又貼切無比。

於是問道:“這書上供的是孔夫子?”

“多新鮮,晏子也不長這樣啊!看封底,玄機在後麵。”

武照聞言翻過書籍,上好的紙張摩挲在手裡,讓人莫名有股愉悅。

“貞觀書局出版社,崔氏堯舜書店發行,長安市文華書苑印刷二廠印刷,永徽四年三月長安第七次印刷……”

武照看的有趣,不由得打趣道:“這小子門道還不少,小小的印書坊竟設了這麼多機構,不嫌煩嗎?”

李承乾點點那書,說道:“重點在後麵。”

武照接著往下看去,隻見右下角有行小字格外刺眼——建議國內零售價:十二文。

“嘶,陛下,你說這本書還不如一枚雞子貴?怎麼可能?”

李承乾點點頭,說道:“朕買書的時候,那掌櫃的還向朕連連致歉,說是這個價格麵向的是十六歲以下的孩童,若是國子監或其他書院的學生也可憑書院開具的證明按此價購買。

朕這年歲不符合要求,故而朕必須按照十八文的售價才能購買。

哈哈,朕頭一回被商賈區彆對待了,可朕卻怎麼也生不起氣來,你說怪不怪?”

武照嗔道:“這掌櫃的怎能以貌取人呢?賣誰不是賣?憑什麼隨意加價?”

李承乾笑道:“那掌櫃說的也在理,對於學子和少年而言,書是必須的工具,而朕這種閒人,這書就是消遣的東西或是藏品,故而要先緊著學子購入。

朕仔細想想,其實不無道理,貴就貴唄,區區六文的差距,朕掏不起還是怎麼的?

要知道,在貞觀六年那時,朕第一次和青雀去書坊淘換話本的時候,可是清晰的記得,一本論語要賣到一貫三百文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吾乃世家子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吾乃世家子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