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1213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5章 奸細,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青田12138,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離開工坊,葉明直奔東宮。李君澤正在批閱奏章,見他來了,立刻屏退左右。

"表弟,你來得正好。"太子遞過一封密信,"邊關來的。你大哥對軍糧讚不絕口,還說發現了胡人騎兵的新動向。"

葉明快速瀏覽信件,眉頭漸漸舒展:"大哥說軍糧在三次突襲行動中都發揮了關鍵作用,士兵不用生火就能進食,大大提高了隱蔽性和速度。"

"這是大功一件!"李君澤興奮地說,"父皇今早還提起,要嘉獎你呢。"

葉明卻搖搖頭:"現在還不是慶功的時候。楊家雖然暫時偃旗息鼓,但絕不會善罷甘休。"

他講了工坊外的可疑人物,"我懷疑他們想竊取配方。"

李君澤冷笑:"楊毅被罰閉門思過,倒是給了他暗中操作的機會。"

他走到書架前,取出一張小紙條,"我安排在楊府的眼線傳來消息,前天晚上有個胡人打扮的商人從側門進去了,半夜才走。"

"胡人?"葉明心頭一緊,"難道楊家與北方部落..."

"噓..."李君澤做了個噤聲的手勢,"無憑無據,不可妄言。不過..."

他意味深長地看著葉明,"父皇昨日突然派欽差去了北境,名義上是巡查軍備,但帶隊的是他最信任的密探頭子。"

兩人正說著,侍衛來報:皇上召太子和葉明即刻入宮。

皇宮內,李雲軒正在禦花園賞菊,看似閒適,但葉明敏銳地注意到皇帝眉間的凝重。

"來了?"李雲軒沒有回頭,"看看這株''金鳳朝陽'',開得多好。"

李君澤和葉明行禮後,恭敬地站在一旁。李雲軒剪下一枝菊花,遞給葉明:"邊關軍報看了?"

葉明心頭一跳——皇帝怎麼知道他們看了軍報?但麵上不顯,恭敬回答:"舅舅,看了。家兄對軍糧試用效果頗為滿意。"

"嗯。"李雲軒點點頭,突然話鋒一轉,"葉明,你那軍糧在潮濕環境下能保存多久?"

"若密封良好,普通環境四個月,乾燥環境可達半年。"葉明如實回答,"但若長期暴露在潮濕環境中,保質期會縮短到兩個月左右。"

李雲軒眼中閃過一絲異色:"兩個月...那若是胡人得到了樣品,仿製出來,大概需要多久?"

這個問題如驚雷炸響。葉明強自鎮定:"陛下,軍糧的關鍵在於配方比例和工藝。即使得到樣品,沒有詳細製作方法,很難仿製出同樣效果的產品。況且..."

他頓了頓,"我們的配方還在不斷改進。"

李雲軒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是嗎?那朕就放心了。"

他轉向李君澤,"太子,北境欽差有消息傳回嗎?"

李君澤搖頭:"尚未收到。"

"嗯。"李雲軒擺擺手,"你們退下吧。葉明,加緊生產軍糧,朕有大用。"

離開禦花園,葉明一邊走著,一邊想著,他舅舅的話裡有話,似乎在擔心軍糧被胡人獲取。難道北方部落已經...

李君澤同樣神色凝重:"父皇不會無緣無故問那些問題。表弟,我們必須做最壞的打算。"

葉明點頭:"我會加強工坊的防衛,同時準備幾套備用配方,以防萬一。"

兩人剛走出宮門,一個商會夥計急匆匆跑來:"三少爺,不好了!工坊那邊抓到一個奸細!"

葉明和李君澤對視一眼,立刻上馬趕往工坊。工坊內氣氛緊張,幾個護院押著一個瘦小男子,張廚娘手裡拿著一包東西。

"三少爺,這廝偷偷摸摸溜進原料庫,想偷配方!"張廚娘氣憤地說,"還帶了這包東西想調換我們的鹽!"

葉明接過那包"鹽",用手指蘸了一點,放在鼻前一聞——有股淡淡的苦杏仁味!

"氰化物?"葉明脫口而出,隨即意識到失言,改口道,"這是毒藥!他想在原料裡下毒!"

眾人嘩然。李君澤臉色鐵青:"好大的膽子!誰指使你的?"

那奸細咬緊牙關不吭聲。葉明仔細打量他,突然注意到他耳後有一個小小的刺青——狼頭圖案,和那半塊令牌上的徽記如出一轍。

"楊家..."葉明冷笑,"帶下去嚴加看管。記住,彆讓他死了,這是重要人證。"

處理完奸細,葉明檢查了所有原料,確認沒有被動過手腳才稍稍安心。但他舅舅的問話和這個奸細的出現,讓他意識到危機比想象的更近。

當夜,葉明輾轉難眠。起身點亮油燈,他重新翻閱大哥的來信,突然注意到一個之前忽略的細節——信中提到,有個炊事兵每晚都會收集士兵們吃剩的軍糧殘渣,說是要"統一處理"。

這行為本身沒什麼,但聯想到皇帝白天的問話...葉明心頭一緊。難道邊關大營裡也有楊家的眼線?那些軍糧殘渣會落入誰手中?

他立刻提筆寫信,用隻有兄弟倆才懂的暗語提醒葉秋注意此事。寫完後,他卻沒有立即封口,而是盯著信紙發呆。

北方的胡人、楊家的陰謀、皇帝的擔憂...這一切似乎都在指向一個更大的危機。而軍糧,不知何時已成了這場暗戰的關鍵棋子。

窗外,一輪冷月高懸。葉明輕輕吹滅油燈,黑暗中,他的眼神異常明亮。

喜歡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