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韻公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流民,流華錄,清韻公子,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邴原的斡旋之下,魏郡太守府與冀州豪族之間的紛爭得以暫時平息,華歆亦未輕諾,僅言魏郡諸官吏須速儘心竭力,完成流民歸籍、田土丈量之事。豪族之不可或缺,此際彰顯得淋漓儘致。
會堂之內,氣氛肅穆。廳內燭火搖曳,映照出一張張嚴肅的臉龐。沮授、田豐、審配、崔林等冀州豪族代表齊聚一堂。
沮授端坐於首席,身著一襲素色長袍,衣袂隨風輕擺,顯得格外飄逸。他麵龐方正,眉宇間透出一股沉穩而威嚴的氣息,一雙深邃的眼眸中,飽含著對天下的深情厚誼。
“諸君,”沮授的聲音溫和而有力,如同春日暖陽,既溫暖又不失威嚴,“吾輩生於斯世,當以聖人之教為指導,以儒家經學為骨體,行仁政,布德澤,以期天下太平,蒼生安康。”
他這話雖是堂皇了些,卻並不虛偽。華歆看中沮授,也正是因為這深厚的經學修為。他雖出身世家,卻甚是清貧,於冀州享有盛譽。
說罷,他輕輕舉起手中的一卷竹簡,那是《論語》的一卷——“各位雖為士族,然心懷天下,當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國家之安危為己任。聖人曰:‘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儒者便是那器,當以德行與智謀,使黎民得以安居樂業。”
崔林出身名門望族,乃光祿勳崔烈之侄,其從兄崔琰為大儒鄭玄門下高徒,父子兄弟皆有聲望於世。崔琰長子崔鈞,字州平;次子崔安,字元平,崔琰的長子崔鈞(州平)、次子崔安(元平)皆在帝都,崔林、崔琰兄弟便是冀州崔氏之表率。
崔林言辭懇切,道:“我等雖暫允太守府之議,然非棄己權不顧也。所求者,不過一公道而已。既欲流民得以安頓,又須保我等耕稼之地不受侵擾。若法度得宜,二者並行不悖。”
沮授頷首讚許,繼而言:“確實不錯。冀州門閥眾多,多年來侵占土地之事做了不少。此時還囿於眼前小利,而忘卻長遠之圖,到時候帝都追責起來,恐怕不好善後。今當務之急,乃協力助太守府成此善舉,同時謹守公正才是。”
田豐麵容清臒,目光如炬,透出一股不屈不撓的堅定。他緩緩開口,聲音雖不高,卻字字有力,道:“然亦不可不慎,防奸佞之徒趁虛而入。此等時刻,任何不當之舉皆可致事態逆轉。”
他的右手輕輕撫過案上擺放的一把長劍,那劍身反射著燭光,更添了幾分凜冽之氣。
田豐之言,字字珠璣,深得眾人心。此番話語不僅警示同僚,亦是對自身之警醒。在亂世之中,人心叵測,奸邪之人常伺機而動,意欲攪動風雲,從中漁利。故而,每一步行動皆需慎之又慎,以免落入他人彀中。
為達此目的,各豪族間更需緊密協作,互通消息,共同抵禦外患。同時,亦當加強內部管理,嚴明綱紀,防止家臣部曲中出現不軌之徒。唯有如此,方能在這動蕩不安之世,守護好自家基業,乃至一方百姓的安寧。
此番言論,既是策略上的考量,也是道德上的堅持。在亂世之中,保持一份清明之心,堅守正義之道,實為難能可貴。田豐之語,無疑為這場複雜的博弈添了一筆。
審配附和:“誠如所言,吾等當內外兼修,對外彰顯豪族之責,對內嚴明紀律,以防微杜漸。”
散會後,各豪族代表歸各自領地,著手準備後續事宜。太守府麵對黃巾軍和流民兩處亂源,顯然仍是鐵板一塊,表麵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
春末夏初,萬物複蘇,可整個冀州仍是一片混亂。
魏郡太守孫原獨處府衙,窗外綠意盎然,生機勃勃。輕風吹過,帶來了遠處花香與泥土的氣息,卻也帶不走他眉宇間的憂色。他對當前局勢的憂慮,如同這季節交替時的變幻莫測,讓人難以捉摸。
無數衣衫襤褸的人影在黃昏的餘暉中匆匆而過。張鼎和盧植的努力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已經儘可能地分割了流民和黃巾軍的關係,大量的流民被隔絕在廣宗戰場之外,一則可以使各地的安撫政策得以施行,避免百姓再蒙戰亂;二則黃巾軍失去補給,也避免百姓成為黃巾軍源源不絕的兵力補充。
在盧植和孫原的眼裡,黃巾軍是黃巾軍,流民是流民,能救一個是一個。
但是他們終歸是輕視了張角在民間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即使明知是死路卻還要源源不絕往張角身邊去。
流民們眼中充滿了堅定與絕望,他們不顧一切地向廣宗方向湧去,就像是被某種不可抗拒的力量牽引著。
“校尉,我們真的能阻止這一切嗎?”護衛站在張鼎身旁,目光凝重地看著遠處不斷湧來的流民,心中不免生出幾分疑慮。
張鼎微微搖頭,歎了一口氣:“我們儘力而為罷。張角利用了百姓的苦難,用虛無縹緲的承諾換取了他們的信任。但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可以挽救的機會。”
“可是……”護衛繼續說道,“這些人明明知道前方是一條不歸路,為什麼還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流華錄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流華錄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