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帝大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74章 殿試!能連中三元嗎?,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喵帝大人,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啟看到了那篇論述“漕運改海運之利弊”的文章,裡麵精確計算了人力、物料、時間損耗的對比。

他看到了那篇分析“寶鈔貶值之根源”的文章,從貨幣流通,講到了國家信用。

這些,是他從未想象過,甚至嗤之以鼻的“奇技淫巧”、“商賈賤業”。

可現在,這些文字組合在一起,卻勾勒出了一幅他從未見過的,名為“經世濟民”的宏偉藍圖。

他引以為傲的錦繡文章,在這些文字麵前,連花拳繡腿都算不上。

那不是羞愧。

那是一種發自靈魂深處的,對更高層次學問的恐懼與……向往。

“咚。”

一聲悶響。

王啟雙膝落地,跪在了冰冷的青石板上。

“學生王啟……今日方知,何為學問。”

他的聲音沙啞,帶著一絲失落與絕望。

他身後,一片死寂。

沒有人立刻跟著下跪。

更多的人,是呆立當場。

有人雙手顫抖,指著其中一篇文章,嘴唇哆嗦著,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有人彎下腰,試圖看得更清楚,仿佛要把臉貼到皇榜上去。

還有兩個相熟的學子,下意識地開始低聲爭辯。

“這……這簡直是荒謬!修身治國,豈能與銅臭為伍!”

“可……可你看他算的這筆賬,若真如此,每年能為國庫省下多少銀子?能讓多少百姓免於徭役之苦?”

先前那個還在高聲爭辯的老儒生,渾濁的眼睛裡寫滿了茫然和不解。

他看著那些他一輩子都沒見過的詞句,看著周圍學子們或震撼、或迷茫、或激動若狂的神情,張了張嘴,卻發現自己所有的道理都顯得蒼白。

不然,這些文章,為何會貼在這裡?

還不是因為上麵的授意……

最終,老儒隻是頹然一歎,踉蹌著轉身,撥開人群,落寞地離去。

更多的儒生在低聲爭論。

真正能讓天下大治,萬民飽腹的大學問,到底什麼才是對的?

不知過了多久。

那個先前悲呼的中年書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對著皇榜,深深地作了一揖。

緊接著,是第三個,第四個……

或躬身長揖,或頹然坐地,或依舊站著。

但目光,裡已沒了半分輕慢。

一場足以動搖國本的科舉風波,卻還沒有徹底落幕。

既然會試的榜單沒有變動。

那麼。

殿試之日,已漸漸逼近……

……

奉天殿。

殿試之日。

數百名貢士身著青色襴衫,如同一片片整齊的禾苗,在金磚鋪就的殿內盤膝而坐,麵前是矮案、筆墨、硯台。

氣氛近乎凝固,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屏著呼吸,垂著眼,不敢望向龍椅。

朱元璋今日未穿那身繁複的十二章袞服,僅著一身明黃色的常服。

但那股君臨天下的氣勢,卻比任何華服都更令人心悸。

他的目光沉靜如淵,緩緩掃過下方每一張年輕又緊張的麵孔。

太子朱標侍立在側,神情同樣嚴肅。

“開題吧。”

老朱的聲音不高,卻在空曠的大殿中回響。

一名年老的宦官從托盤中捧起一卷黃綾聖旨,展開。

他的聲音尖細而清晰,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紹膺鴻業,統禦萬方,夙夜孜孜,惟以安民為念。邇者倭夷跳梁,屢犯海澨,剽掠城邑,荼毒黎元,致令濱海之民,室家蕩析……”

終於。

宦官頓了頓,提高了音量,一字一頓:

“論倭患之根源,及平定之策!”

話音落下,殿內響起一片細微卻清晰的倒吸涼氣之聲。

又是實務!

許多埋首故紙堆,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傳統士子,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他們滿腹的仁義道德,滿腦子的子曰詩雲,在“倭寇”這兩個字麵前,顯得如此無力。

要他們寫一篇錦繡文章歌功頌德,他們能洋洋灑灑數千言。

可要他們論述如何打仗,如何平定外患……

這,這難道不是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事情嗎?

這考的不是經義,是兵法,是國策!

然而,與他們的慌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皇家科學院出身的那幾十名學子。

尤其是坐在最前排的會元周誌新。

當聽到這個題目時,他的眼睛“唰”的一下亮了起來。

那是一種獵人看到獵物,餓狼聞到血腥的興奮。

倭患!

這簡直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題目!

在科學院的策論課上,陸師早就將大明周邊所有潛在的威脅分析了個遍。

從北方的殘元勢力,到西南的土司,再到東南沿海的倭寇流匪,甚至是萬裡外的南海……

每一項都被當做專題,反複推演、討論過無數次。

他們的老師,那位廣智侯,甚至畫出過簡易海圖,標明了倭寇的主要來源地、活動路線,分析過他們的船隻、戰法和補給弱點……

周誌新幾乎是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杆,原本因殿試而有些緊繃的神經徹底放鬆下來。

他拿起筆,飽蘸濃墨,心中已有了萬字腹稿。

現在該考慮的,是如何精簡一些……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將下方眾生百態儘收眼底。他看到了那些士子的慌亂,也看到了周誌新等人的自信。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冷笑。

這就是他要的結果。

他要讓天下所有讀書人都知道,讀死書,沒有用!

他朱元璋要的,是能為大明開疆拓土,安撫萬民的實乾之才!

……

……

殿試之後,便是漫長而焦灼的等待。

整個應天府的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名為“期待”的味道。

酒樓茶肆,街頭巷尾,所有人都在議論著今年的科舉。

從最初的南北榜之爭,到後來的皇榜策論,再到如今的殿試題目,一波三折,精彩紛呈。

最大的懸念,無疑是會元周誌新,能否一舉奪魁,成就“連中三元”的佳話。

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那還用說?聽聞殿試考的是平倭之策,這不正是皇家科學院的長項嗎?”

“周會元怕是當世第一人了!”

“連中三元啊!光宗耀祖,往後幾百年還為人傳誦!”

有些吃瓜群眾,對此反倒是極為熱衷。

喜歡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娶妻一個月,才知嶽父朱元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