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諸葛哲的傾訴
橡皮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諸葛哲的傾訴,打到北極圈了,你讓我繼承皇位?,橡皮泥,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徹的話,振聾發聵,如洪鐘大呂,在眾人耳邊轟然炸響。 來自一個皇子的請罪,在這個時代無疑存在著顛覆性的威力。 自古以來,皇權天授,至高無上,高高在上的天會向人道歉嗎? 前朝煬帝荒淫無道,把天下禍害成什麼樣了? 即便如此,哪怕他國滅身死的那一刻,天下百姓也沒有得到他的一句道歉。 而在李徹那個時空,漢武帝晚年幡然醒悟、洗心革麵,頒布輪台罪己詔的行為,更是讓他坐實了千古一帝的位子。 由此可見,在某種條件下,皇族之道歉,非是無能,而是勇敢。 諸葛哲深吸一口氣,逐漸恢複了冷靜。 他壓下心中驚濤駭浪,環顧四周,沉聲道:“諸位都去忙吧,切記,此事定要守口如瓶。” 眾人齊聲應諾,臨行前神色複雜地看了李徹一眼,而後各自散去。 “殿下。”諸葛哲恭敬道,“我們進去詳談如何?” 李徹自無不可,抬腿走進山洞,身後眾人齊刷刷地要跟上來,本就狹小的洞口更顯擁擠了。 “行了,你們在外麵守著吧。”李徹開口道。 “可是”燕三連忙焦急道。 “沒什麼可是的。”李徹微微一頓,看向前麵的諸葛哲,“我相信諸葛先生不會害我。” 眾人猶豫不決,唯有胡強已經扛著棒子,蹲坐在洞口了。 胡強是李徹親信,眾人見他都如此,便不好再堅持,老老實實把守在門口。 諸葛哲聽得真切,腳步頓了一下,但沒有說什麼。 兩人步入岩洞之中,借著洞壁火把上微弱的火光,李徹好奇地四處打量。 洞中擺放的皆是書籍,一箱箱保護嚴密地放在各處,其中甚至有些古老的竹簡。 書籍在古代那可是家傳之寶,由此可見,這位諸葛先生似乎出身不凡,來頭不小啊。 李徹好奇地問道:“不知諸葛先生出自何家?” 諸葛哲回過頭,麵上帶著苦笑:“讓殿下見笑了,在下乃是琅琊諸葛氏之人,因家事牽連,舉族遷徙至此。” 李徹聞言,心中暗自驚歎。 琅琊諸葛氏,前朝宰相世家!一門三宰相,妥妥的名門望族! 前朝煬帝自焚於皇宮之後,諸葛家的輝煌也到了頭。 諸葛家追隨前朝太祖起事,與皇室關係匪淺,煬帝身死國滅,諸葛家自然也難逃清算。 隻是諸葛家在世家中威望太重,哪怕慶帝也不敢將其族滅,隻能全部流放到寧古郡來。 “諸葛家舉族遷到寧古郡,怎麼本王隻看到先生一人?” 聽聞此言,諸葛哲麵露愧色,忽然跪地不起。 “先生這是為何?”李徹訝然道。 “諸葛氏……有罪。”諸葛哲咬牙切齒,羞愧難當,“除哲以外,諸葛家闔族皆居於內城,所作所為,皆為悖逆之舉!” 李徹聞言大驚失色。 怪不得沒看見諸葛家的其他人呢,堂堂百年世家,竟然全都跑到內城去了? 原道是舉族北遷,卻不想竟是舉族投敵! 一門三宰相啊,哪怕不求你救世濟民,至少不能甘願委身蠻夷吧?! 他深吸一口氣,望向諸葛哲,緩緩問道:“先生為何不去?” 諸葛哲咬牙抬起頭:“寧為大夏鬼,不為蠻族奴!” 李徹麵露欣賞,好在還有一個硬骨頭,也算沒把諸葛家的脊梁完全彎下去。 起身將諸葛哲扶起,柔聲道:“諸葛家之事,與先生無關,先生不如和本王詳細說說內城之事。” “至於諸葛家之事,本王自由決斷。” 諸葛哲站起身,張口欲言,但最終還是將那份求情的話咽了回去。 血濃於水,縱然族人再如何不堪,他亦無法坐視不理。 他隻能穩定心神,將內城的大概情況娓娓道來: “如今的內城共有三股勢力,一為官府,二為前朝遺老,三為各蠻族使節。” “寧古郡城建城以來,朝廷便派遣官吏和軍隊入駐。初時,尚能控製城池,有新的罪徒遷來也能有序安排。 然寧古郡城與各蠻族衝突不斷,軍士死傷積累,又無兵源補充,導致官府的控製力越來越低下。 及至後來,官府勢微,軍隊更是形同虛設,反淪為前朝遺老與蠻族手中傀儡,任人擺布。” 李徹默然點頭,心中了然。 說白了,就是好人沒好報。那些敢和蠻族拚命的大慶官兵都戰死了,孬種反而活了下來。 為國捐軀之忠烈,屍骨未寒,苟且偷生之輩,反倒竊據高位。 如此官府,焉有威信可言? “至於前朝遺老,則是內城中人數占比最大的一股勢力。 桓朝滅亡後,陛下接連判定十餘個世家有罪,儘數遷往寧古郡。 這些世家雖然落寞,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很多死忠於他們的仆從、佃戶、門客,幾乎都是拖家帶口而來。 這就導致前朝遺老的勢力越來越大,逐漸發展成了城內最大的勢力,真正的掌權者。” 李徹的嘴角抽了抽。 想起前身以為這群人在關外受罪,還經常為前朝遺老說情,他忍不住抽自己兩個耳光。 這叫哪門子受罪啊,再不管這群人,他們都能在這關外再建立起一個桓國了! “莫非,與蠻族勾結者,便是這些前朝遺老?”李徹問道。 諸葛哲點了點頭:“沒錯。” “前朝遺老掌權後,不願和蠻族爭鬥,便邀請各族首領入城,商定和平相處的事宜。 蠻族趁火打劫,索要錢財無數,更提出種種無理要求:不許修繕城防,不許郡兵出城,不許百姓養馬等等。 而這些前朝遺老,為求苟安,竟一一應允了。 並且花費重金在內城建立使館,允許各族權貴隨時入城,在城內為非作歹、尋歡作樂! 而那些普通蠻族,每逢糧草短缺之時,便會越界來外城掠奪一圈,內城養著的那群郡兵對此也不管不顧!” 李徹聞言,不由得冷笑一聲。心中怒火中燒。 大慶版本的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是吧? 如此沒有骨氣,這桓朝滅得當真不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