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白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吃豆腐和投稿,1980:他承包了我們的童年,泥白佛,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梅是個年僅20歲出頭的俏寡婦,自從去年丈夫趙墩走後,整個人都沒了生氣,見誰都沒個笑模樣。
她拽著兩歲大的兒子德彪對魏銘道:“彪子非要找你家老幺玩,我都說了,坤坤不在家不在家,他偏不信。”
趙德彪穿著一雙紅色的虎頭布鞋,整個人也虎頭虎腦的,他和魏坤同歲,是一起長起來的小夥伴,還不到三歲的年紀,有時候確實難溝通。
魏銘蹲下去,對他笑了笑:“彪子啊,坤坤現在確實不在,等過年的時候你再來吧,到時候你們可以一起放鞭。”
魏濤應該是跟她們說過啥,孫大娘驚奇道:“小銘你真要把弟弟妹妹全接回來自己養啊!”
魏銘點點頭:“是有這個打算的。”
孫大娘還想再打聽些細節,被兒媳咳了一聲,她這才想起自己是來乾啥的。
“哦,對了,這是你家昨天豆子磨出來的豆腐,俺娘親手做的,豆子品質好,三斤豆子出了八斤多豆腐,一天肯定吃不完,吃一點,剩下的凍起來做成凍豆腐,過年都能吃著哩。”
“麻煩大娘了。”魏銘接過那一蓋簾水嫩的豆腐後先是騰到自家器具上,然後又去拿刀,要給孫大娘切一塊帶回去。
孫大娘家最擅做豆腐的是她婆婆趙錢氏,當年也是十裡八鄉有名的豆腐西施,村裡隻她家有一個手搖小磨盤。
特殊年代不好收錢,每次幫村民加工豆腐,大家都會分一些豆腐給她家以作報酬。
孫大娘連忙擺手拒絕:“用不著用不著,你帶著兩娃也不容易,你們留著吃吧,那些豆渣留給我們,讓那些雞啊鴨啊能吃個零嘴就挺好的,你不知道,靠著鄉親們的這些豆渣,我家每天能拾三顆雞蛋一顆鴨蛋嘞,不過豆渣不能直接喂雞,還需要處理……”
李梅又“咳”了一聲,止住了婆婆喋喋不休的客套話,用眼神催促她快點進入正題。
魏銘也著急,眼看就晌午了,他還要碼字賺錢呢。
“大娘,是不是家裡急著用錢啊。”魏銘猜道,作為近鄰的趙家也是魏銘家的債主之一。
孫大娘忙擺手:“不不不,錢你不用急著還,大娘就是想跟你念叨點事,你畢竟是在城裡讀書的高材生嘛,見多識廣,也幫大娘出出主意。”
她總算說明了來意:“你說鄉親們每次來俺家磨豆腐都留下一塊豆腐酬謝,俺們是天天吃頓頓吃,換著花樣各種吃,都快吃吐了,恨不得一頭撞死在豆腐上,你說要是每次磨豆腐能給點錢就好了,也不枉我們娘仨兒辛苦一場不是。”
魏銘明白了,孫大娘是想問,這樣做合不合政策。
畢竟當年她家老太太吃過這方麵的虧,全家都跟著遭殃,讓當時已經給趙家生了兒子的孫大娘後悔不已,早知道還不如留在川渝呢,餓極了大不了吃熊貓或者被熊貓吃唄。
就連那口手推磨也是前兩年才還回來的,以前是集體所有。
魏銘之前寫過一本撲街年代文,雖然成績一般,倒也了解過一些這個年代的政策。
在改開初期,對於經商的政策並不穩定,時而放鬆,時而收緊,到底是可以還是不可以,非常難以界定,朝令夕改,反複打臉是常有的事。
所以魏銘重生過來後沒想著經商發家,而是走文抄致富的道路,等自己大學畢業後經商環境可能才會好一些。
他問:“這件事大娘你問過老支書了嗎?”
孫大娘:“老支書他也拿不準,不過他說我們一家仨寡婦確實困難,倒是可以試試有償做豆腐。”
李梅又道:“不過大隊長春來叔說不可以,還警告我娘不要走他老嬸的老路。”
趙春來和她們家是本家,他要管錢奶奶叫一聲嬸子。
雖然“改革開放”的口號已經喊了一年多,但衡州畢竟是燕京門戶,越是離燕京近的地方,官員們越是謹慎。
所以南方都已經大乾特乾了,這邊還在靜觀其變。
趙春來的態度體現了很多北方基層官吏隻要什麼都不做,就什麼都不錯的心理。
看著婆媳倆渴求從自己這裡得到答案的眼神,魏銘想了想道:
“我隻能說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中間可能會有一些波折,但最終結果肯定是要放開的,過去那種日子不會再來了,你們如果真的想把磨豆腐這門生意拾起來,隻要頭幾年彆雇人,就不會被揪著不放。”
聽到村裡學曆最高的人這麼說,孫大娘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
她眉開眼笑道:“不雇人不雇人,我們就是做一些加工,自己忙得過來!”
魏銘點點頭,現在隻是做加工,等分田到戶後,土地種什麼可以自己做主了,做加工的豆腐作坊肯定會變成自產自銷的模式,這是必然的,畢竟這樣賺得多。
等自產自銷也不能滿足了,就該購買更多原材料,雇傭更多工人了。
趙德彪去屋裡轉了一圈,果然沒找到魏坤,他大失所望,眾人哈哈一笑,隨後魏銘把他們送出了門。
“對了嫂子,現在幾點了啊?”魏銘家沒有鐘表,但趙家有座鐘。
李梅道:“我們出門那會兒十點半了。”
魏銘點點頭,現在應該差不多十一點了,為了兩個小的回家就有口熱乎飯,他現在就要準備了。
看著案板上的豆腐,魏銘有了主意。
正所謂“吃了鹹菜滾豆腐,皇帝老子不及吾”。
魏銘要做的正是互聯網四大名菜之一的“鹹菜滾豆腐”——出自電視劇《天下糧倉》。
正好家裡有鹹菜,地窖裡有大白菜,剩菜甕裡還有一些肉,做一次簡配版鹹菜滾豆腐還是可以的。
如果換做另一道名菜“蔣侍郎豆腐”的話,以現在家裡的條件簡配版都做不出來。
這玩意兒還是熱乎著吃才好,魏銘把配菜準備好,又根據記憶蒸起了棒子麵窩窩頭。
為了讓窩窩頭的口感更好一些,魏銘還添了一把白麵,又把家裡所剩不多的一點紅糖也加了進去。
等金燦燦的窩窩頭出鍋,兩個娃也回來了,豆腐正好可以開滾。
本來有些悶悶不樂的魏濤見到大哥的勞動成果,立即擠出一臉笑。
“哥,我幫你燒火。”
魏銘問他:“學費交給齊姑父了沒?”
“交了。”
魏銘點點頭,回頭可以把那筆賬劃掉了。
“大哥,”魏濤今天很奇怪,沒有問為什麼今天的窩窩頭這麼喧軟,也沒問為什麼那鍋豆腐湯那麼香,而是問,“你的小說會在哪裡發表啊,是報紙上嗎?”
“是雜誌,就那個《兒童文學》,你看過的。”
魏濤又問:“那是很厲害的雜誌吧?”
“嗯,還行吧,在兒童文學領域算是這個。”魏銘豎起大拇指。
聽到這話,魏濤徹底放心了,虎虎生風地拉著風箱。
魏銘敏銳地注意到魏濤的反常,問他:“怎麼突然這麼多問題?”
魏濤是個直腸子,對他傾訴道:“還不是齊可……齊老師,他問我哪來的錢交學費,我就說你在寫小說賺錢,是要成為作家的,然後他就笑了,他一笑,全班同學都跟著笑我。”
“他不信?”
“不信,他說作家那都是文曲星下凡的人物,而且需要什麼什麼天賦,還要有什麼閱曆,反正他就是不信,說我亂彈琴,吹牛皮,大話王,還問我在哪發表的,我都答不上來,不過等下午我就能告訴他了,是在,誒?在哪來著?”
燦燦:“兒童文學。”
“對對對!”
等中午吃上美味的鹹菜滾豆腐,魏濤就徹底把《兒童文學》拋諸腦後了,不過沒關係,妹妹記著呢。
“大哥,豆腐我也吃過,但你做的這個也太好吃了!”
燦燦也用揮舞不停的筷子表達了對大哥廚藝的最高敬意。
最後三人把豆腐湯喝的一乾二淨,一口不剩,豬崽子看了都流淚。
不過魏銘卻沒有自滿,豬肉選的不好,主要是沒得選,鹹菜也差些意思,豆腐再放老一些就更好了,條件有限,總之以後有機會再改進吧。
而午間在他們吃飯的時候,通過齊可修之口,魏銘要當作家這個驚天奇聞傳到他老婆魏春花耳中。
等下午魏春花和村民一起乾活的時候,這個天方夜譚的笑話又被這張大嘴巴傳的全村皆知。
春花姑倒也沒太多壞心眼,不過自家老公是全村最有文化的人,而且出身首都,他都沒說要當作家,魏銘一個15歲的小娃子怎麼可能。
她隻覺這個本家侄子沒了爹娘後,腦子也受了刺激,這不是妄想是啥。
而下午又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奮戰,魏銘總算完成了8000字的《黑貓警長》第一篇——《痛殲搬倉鼠》。
可惜沒能水夠一萬字,不過也可以了,手寫一天寫了這麼多,而且字跡還都清秀工整,這狀態簡直不要太好。
快速修改了一下錯彆字,魏銘拿起信封郵票,還有那本連環畫,騎上二八大杠就往鎮上趕。
總算在郵局下班之前把稿件郵給了燕京東四北12條21號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兒童文學》編輯部。
因為這是一篇有科普性質的童話故事,魏銘還特意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叫“魏什麼”,對於小朋友來說很有記憶點。
谘詢了信件從這裡到燕京需要幾天後,魏銘心裡有了底,又趕緊騎車去供銷社還書,順便還要買一些東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耽美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