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名震香港:華資首勝英資!
水下野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2章 名震香港:華資首勝英資!,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水下野魚,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92章名震香港:華資首勝英資!第12頁 九龍倉的其他業務出現問題,比如海港城、正在開建的寫字樓、住宅,甚至天星小輪,這些都是小事情,後續也可以彌補; 但港口這邊跟航空一樣,屬於一個區域最重要的基建設施,還可能涉及海外業務,所以必須謹慎。 股東大會結束後,不少記者連忙上前想要采訪楊文東,考慮到人設需要以及安穩九龍倉內部的英資員工,楊文東也就回答了部分記者的問題; 特彆是關於九龍倉未來員工的,他也做了詳細的回答,表示不會隨意動任何員工,以保證九龍倉未來的正常運營;同時還會調集資金,加大速度修建海港城,以促進更多建築工人就業,緩解如今香港建築行業大量的失業問題。 一番回答,頓時讓九龍倉股民及記者覺得未來滿是希望。 大會結束後,楊文東便返回公司,整個康樂大廈內部的員工也知道自己公司獲勝了,到處都是笑容,不少人看到楊文東後,也是紛紛打著招呼; 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後,卻發現蘇依依已經來了,看到楊文東後笑道:“我帶了一點吃的過來,是我媽燒的。” “郭嬸年紀也不小了,就彆親自做事了。”楊文東笑著回道。 其實郭嬸的年齡也不算很大,畢竟40年代的人結婚比較早,生蘇依依的時候還不到20,如今的郭嬸,其實也才不到50歲;整個年齡不算大不算小,可郭嬸年輕的時候過於辛苦,導致如今身體較差,楊文東也是找了最厲害的中醫,一直給她調養。 蘇依依回道:“沒事,醫生也都說了,要適當的做點什麼事,總不能天天坐在家裡看電視吧?” “也對。”楊文東點點頭,生命在於運動,這個運動不是說要每天跑步多少公裡,或者擼多少鐵,而是要做一些事情,同時在心理層麵,也有一些目標。 郭嬸準備的菜也很簡單,一盤紅燒肉、一盤青菜、一盤胡蘿卜炒肉絲,外加一碗西紅柿蛋湯; 不算多好,但二人也是吃的津津有味,這也讓他們二人回想起了當年的情景; 快吃完的時候,蘇依依詢問:“九龍倉你都收購到手了,感覺半個香港都是我們家的了;現在外麵可是有人將我們楊家稱為楊半城啊。” “這是必然的,我早就有心理準備了。”楊文東笑了笑說道。 原先曆史上的李嘉成,在90年代也被稱為李半城,但其實他巔峰時候的成績,還是比不過如今的楊文東的; 長興地產在67年前後借助實際擴張,外加後續幾年的發展,還動用了長興航運在海運市場的巨大利潤,購買了大量物業以及地皮,連中環的大廈,在數量上,也是僅次於置地了; 如今九龍倉到手,雖然九龍倉在港島這邊物業差了點,但在九龍半島上的地皮,位置就真的是太多了,海港城能夠成為未來香港第一商場,本身位置自然也是頂級的,除了不在中環,其他也可以說是毫無缺點。 蘇依依接著道:“想想當年我們都是住在寮屋的木房裡,如今15年時間,變化居然如此之大。” 楊文東點點頭道:“是啊,都15年了,時間真快。” 從1958到1973,這一路走來,一步一個腳印,借助“先知金手指”,他也成功的在香港打造了一個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了; 蘇依依又道:“好多時候,我都怕這一切是一場夢啊,但又覺得,以我那個時候的見解,估計也做不出這樣有水平的夢了。” “是啊,普通人哪有這樣的野心。”楊文東笑了笑說道:“彆想太多,以後說不定,我們楊家的成就會更高。” 蘇依依好奇問道:“還會有什麼更高的成績?香港之外嗎?” 對於楊文東的商業發展規劃,蘇依依一般不怎麼過問,但大概也還是知道一些的。 楊文東道:“對,未來在香港,或許我還會發展一些,但主要還是進軍海外市場了,彆看我們今天在香港看起來很厲害,但對比歐美的大型公司,就差遠了。” 在沒有電子科技與互聯網的時代,都是傳統產業,即使有所創新,後來者想超過前麵的巨頭,幾乎是不可能的; 唯獨軟件與互聯網,它們的傳播模式可以指數級增長,同時未來趨勢被資本看好,所以財富才可以爆發式增長; 而之前,就真的隻能一步一步的趕超,即使是穿越者的優勢,借助各種機遇,也需要很久很久才可能成功;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汽車行業,在50年代之後,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車巨頭,隻有一個現代殺入進去,但現代殺入進去的前提是韓國政府層麵的全力扶持,外加老美為了打壓日本汽車,特意給了韓國汽車行業很多技術、政策上的優惠,要不然也不可能成功; 唯獨等到幾十年後新能源時代,算是一場技術革命,才成功的改變了全球格局。 如今的長興集團,對比海外的石油、汽車、重工、金融集團,還是差遠了,甚至想達到這些層次的水平,唯一的機遇就是電子科技了; 隻不過蝴蝶效應之下,他還能不能成功投資未來的電子巨頭也不好說,自己本身產業能做到多大,也無法確定,所以自然要多條路一起走,香港內地的機遇不錯過,海外市場也是一樣。 蘇依依則笑問道:“我們現在的財富,已經十輩子花不完了,為何還要這麼辛苦經營呢?”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第692章名震香港:華資首勝英資!第22頁 “這句話問的好啊,我其實有時候也這樣問過自己。”楊文東回道:“但我們的人生,總是得有所追求的,沒有追求,也就沒有欲望,那人生就麻木了,沒有意義,很快人也會頹廢; 雖然錢花不完了,可目標還得有,到了我們這個層次,也就隻能繼續向前了; 再說,一個大型企業,不進則退,內部還有多少萬名員工,很多時候,都在一條前進的船上,不可能停下來的。” 人都是要有生活的動力的,不然就太無趣了,那麼多政界人士在追求最高峰位置、那麼多商業人士,也在追求更多的財富,沒有幾個人會因為賺到了財富自由的錢就真的從此退休的。 蘇依依點點頭,道:“我是擔心你的身體,古代的皇帝很多都是累死的。” “放心,我不會很累的,這一點我很有分寸。”楊文東安慰說道:“對於健康,我比財富看的更重要。” 健康才是一個人永恒的需求,不然身體不好,那財富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 甚至很多人放棄自己的人生目標,也是因為身體出了問題後,人生觀大為改變的結果。 蘇依依這才道:‘好,你要注意,不要太累了,楊家目前還是需要依賴你的。’ “我知道,其實我也希望看到誌文他們早點長大。”楊文東笑說道:“如果他們真的長大了,那就可以開始學習接手公司業務了。。” 不管是古代的王朝還是現代的企業,最核心的事物除了發展,就是培養接班人了,要不然,千年王朝也可能毀於一旦; 隻是孩子們最大的也才十歲,還需要等個十幾年,自己這邊也還年輕,暫時也不急。 長興集團成功收購九龍倉的消息,立刻成為全港最火爆的新聞; 《長興集團智取九龍倉,避免了一場新的‘置地飲牛奶’》 《華英最大財團的決戰,華資財團獲得最終的勝利》 《香港第一財團位置易主,華資是否從此掌握香港經濟?》 《怡和集團衰敗,楊半城下一個目標會是何方?》 香港幾乎所有的報紙公司,都對著九龍倉被收購這件事進行了全方麵的報道,基本上都是封麵標題外加後麵幾頁黃金位置的內容評價; 無數對經濟有著關注、甚至一些普通人士,也非常熱衷於看這種報紙內容,因此,都買了不少報紙,因為雖然標題都差不多,可內容還是不一樣的,看著很多評論者對於未來香港經濟的評判、華英資本層麵雙方關係的分析,其中的內容都讓人讚不絕口; 特彆是如今香港經濟仍然不是很好,長興集團雖然收購了九龍倉,可並非跟置地飲牛奶那樣在股市大量收購,而是利用股東大會,這對經濟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因此社會層麵,很多人都希望楊文東能夠繼續在市場上再做點什麼,好讓香港經濟好轉一些,甚至從經濟危機之中走出來。 不過,當記者湧向康樂大廈,想要進行采訪的時候,卻發現根本就沒機會見到當事人,之前在股東大會上的發言,似乎就已經是極限了。 彙豐大廈: 沈弼看著眼前的一堆報紙,連英資報紙都對這件事進行了報道,甚至還顯得有些絕望,認為英資可能大勢已去,也有一些報社還攻擊了彙豐,認為彙豐沒有插手這件事。 “這些困守在香港的小家夥,又怎麼知道,楊文東在海外的資產有多少,就算彙豐出麵,也注定贏不了的。”沈弼歎息說道。 在沈弼入主彙豐之前,就考慮過他上任之後,彙豐的核心任務會是走向國際,一方麵避免幾十年前的危機再現,另外一方麵就是香港這個城市,對於彙豐來說,也實在沒什麼好發展的了。 而對海外市場的考察之中,沈弼也進一步收集到了長興集團這些年來在海外的投資、市場收益等等,特彆是在美國、東南亞等,這些地方的投資之大,比起香港本部還要強的多; 香港也有很多英資財團在海外投資,比如怡和,但投資的大部分屬於穩定業務、效益不算很好,雖然規模看起來大,但沒什麼投資成果,甚至還會虧損;可長興集團則是恰恰相反,大量的海外投資,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在海外的工廠,也都是效益極高。 這還隻是已知的,未知的就可能更多了,沈弼也已經知道,今日的長興集團,在規模上已經遠超過怡和與彙豐; 或許借助“準央行”的身份,彙豐能夠幫怡和一把,但最終成功的概率也不高,且真的不計代價幫了怡和,對彙豐也沒什麼實際好處,甚至還可能擔上極高的風險,那他自然不會答應。 一名女性助理道:“沈弼先生,這些媒體想的太簡單了,如今內地與英國都已經建交了,加上67年的事情,香港這邊的未來,跟以前必然是完全不一樣了。” “嗯,不用管他們了,我是要對彙豐的股東負責,不是對他們。”沈弼搖搖頭道:“據我所知,楊文東在收購九龍倉後,可能會大規模開發九龍倉的一些項目,你安排人去詢問下,看看我彙豐有什麼可以與他們合作的,最近幾個月,經濟危機對我們彙豐的影響也不小。” “是,沈弼先生。”助理答應說道。 :求月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