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發展供應
水下野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發展供應,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水下野魚,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回到寮房後,楊文東看了看透過一人高屋頂,射進來的數道陽光,又看了下地麵上還有一點的潮濕。 頓時他更想搬離這裡了,之前一個月,他資金不足,這種事也沒辦法,隨著現在事業的希望越來越大,這種欲望越來越強了。 將東西安置好後,楊文東來到了不遠處趙立明的家裡,他們家的木屋倒是比楊文東的要大一點,但情況也差不多。 “你父母還是上班去了?”楊文東問道。 趙立明點頭,說:“對,他們上班去了,我讓他們辭職跟我們一起,哪怕就是在家給我們做捕鼠筒,他們也不樂意。” “正常,要理解一點。”楊文東笑了笑,說:“他們有正當工作,擔不起風險的,等以後你賺的錢非常多了,再說。” 任何社會都存在的現象,很多老板,都是因為沒有工作,而被迫創業做小生意。 那種在大公司、政府部門有穩定工作的,幾乎不可能出來創業,就算真的做了,必然會麵臨著巨大的家庭阻力。 趙家父母的工作,雖然也一般、很辛苦,每天都是797甚至更久,可在1958年的香港,能有一份穩定工作,就已經強過很多人了。 趙立明說:“我也理解他們的想法,就是看他們太累了,我阿媽的眼睛都快不行了,可還是得去紡織廠上班。” “所以我們也得儘快賺到足夠的錢了。”楊文東點點頭。 錢能解百愁,如果解不了,那就是錢還不夠多。 誇張點來說,一戰二戰的根本原因,也是因為錢…… 趙立明問:“東哥,現在我們又接了6個貨倉的業務,捕鼠設備就不夠了,要不,我和浩宇去再做一點捕鼠筒。” 楊文東搖頭,說:“沒必要,我們現在的精力,是應該在去布置陷阱、研究總結學習規律,還有就是認字識字。 做捕鼠筒這種事,太費時間,沒什麼意義,之前是我們隻能做這個,現在我們得規劃好自己的時間了。” 趙立明問:“那我們找人來做,付工錢?” 楊文東想了想,說:“這寮房內,最近一段時間,不是有不少人也一樣跟著我們做捕鼠筒嗎?這些人的情況你清楚不?” 華人是一種學習能力非常強的群體,就比如,未來在東南亞,很多華人,都逐步成為當地的富豪,甚至掌握了小半個國家經濟。 寮房內大部分都是混的差的人,可看到彆人靠著某樣東西賺錢,小部分人,可能也會去研究,去模仿。 趙立明回答:“是,我知道的就有3個人,其中還有一個,在上個星期,也跑去東菜場擺攤了,可能也是因為我們沒去了。” “嗯,不錯。”楊文東笑了笑,說:“走,我們去看看,如果他們做的好,我們直接買就行了。” “直接買?”趙立明想了想,說:“也是,這樣也方便很多,就是價格?” “我來談。”楊文東說道。 趙立明也站起身來,說:“那我去帶路。” “嗯,走。”楊文東跟在後麵。 香港的寮房,大部分都是建在山腳下的不平之地,因為平整的,早就被人占了。 加上木製房的建設沒有規劃,小路充滿沙石、臟水,各種竹竿、破舊電線橫插房屋之間,掛著很多衣服、破布。 也還好白天時分,大部分人都出去討生活了,不然傍晚的時候,人擠人可以堪比後世上滬市南京路了。 很快,二人便來到了地方,趙立明大聲叫道:“阿杜?出來,東哥來了。” 不一會後,一名精瘦少年走了出來,看到楊文東後,立刻麵帶笑容,說:“東哥怎麼來了?” “過來看看你,聽說,你最近也混的不錯了。”楊文東笑說道。 阿杜尷尬說:“東哥,你也彆笑話我了,我也是找不到活了,才偷偷學了伱的捕鼠筒,也想著去賺點。” 楊文東在邊上找了一塊半人高的石頭做了下來,笑問:“聽說你還去擺攤了幾天,怎麼後來又不去了?” 阿杜回答道:“在那邊擺攤,一天要半塊錢費用,我三天賣了2個捕鼠筒,虧死了,就做不下去了。” 在旁邊的趙立明笑了笑,拍了下阿杜肩膀,說:“你以為東哥隻是靠捕鼠筒賺錢啊?。” 阿杜汗顏說:“是啊,我也發現,我太不會說話了。” “這是天生的,想改可不容易。”楊文東笑了笑。 他前世從小就能說會道,可以直接上台做主持,可大部分人,是沒這個能力的,甚至花長時間鍛煉都不行。 這玩意,似乎就跟藝術一樣,靠天賦。 阿杜問:“東哥,你們來找我有什麼事嗎?” 楊文東沒直接回答,反問:“你這邊還有這麼多竹子,也就是還在做捕鼠筒,做了給誰?” 阿杜回答:“我做一些,給前幾天擺攤的時候,在東菜場一些賣菜的,他們賣菜的時候,順帶賣一點。” “有點小聰明。”楊文東點點頭,問:“賣給他們多少一個?” 阿杜豎起兩根手指,說:“2毛。” “嗯,還行。”楊文東又說:“那賣給我們一些怎麼樣?” 阿杜大喜,說:“好啊,東哥你要幾個?” “不是幾個,是幾百個。”楊文東說。 “幾百個?”阿杜有些不可置信。 楊文東伸開右手,又說:“不過,我隻能給你5分錢一個。” “5分?”阿杜臉上的開心表情,消失了,說:“東哥,你這殺價也太狠了吧?” “做不做隨你,彆忘了我先做捕鼠筒的,它的成本,我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楊文東笑說道。 後山的竹子來自於廢舊建築材料,數量幾乎無窮無儘,捕鼠筒的唯一成本就是人工,按照他們之前的經驗,一個人,差不多一天能做30個。 而寮房這邊,想一天賺15元,可是得非常辛苦才行,遠比做捕鼠筒累多了。 阿杜說:“再加一分錢,一天多三毛,我去吃碗雲吞麵也好啊。” “那不行,到底能不能賺錢你自己清楚。”楊文東絲毫不肯讓步。 “那好。”阿杜思考了一會,答應下來。 楊文東點點頭,說:“行,那我們今天先拿走一些,立明,錢當場結清。” 趙立明笑說:“好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