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要收回我王位?要弄死我?這是
堂燕歸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4章 要收回我王位?要弄死我?這是,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堂燕歸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袁紹醒了! 這四個字,如一道驚雷,劈在了袁尚頭頂。 他心中瞬間湧起的懼意,比聽到袁譚降楚,黎陽失陷的消息,還要濃烈數倍。 “你說什麼,父王他…他真的醒了?” 袁尚臉色蒼白,聲音沙啞的喝問。 恐慌二字,已清清楚楚的寫在了他的臉上。 他能不慌麼。 黎陽失陷,最多就是魏國南大門被踢開,楚軍能長驅直入逼近鄴城。 他的魏王之位還在,手中九萬精兵也還在,不是說就不能守鄴城。 袁紹醒了就不一樣了。 這意味著,他矯詔袁紹傳位給他的謊言,將就此被揭穿。 甚至袁紹還能收回他的王位,重掌魏國大權。 到時候他就不止是失去王位,倘若袁紹一怒之下,治他們奪位謀逆之罪,隻怕連性命都得丟掉! 袁尚他焉能不慌? “啟稟大王,先王確實蘇醒了,其侄審榮就在帳外,是他親口帶來的消息。” 袁尚心頭又是咯噔一下,隻得急叫審榮前來相見。 大帳之內,卻是一片議論,眾臣們是幾人歡喜幾人愁。 司馬懿,文醜等袁尚心腹,自然是心下不安,隻恐袁紹的蘇醒,會收回袁尚的王位。 那他們這些人的前程命運,隻怕都要受到影響。 唯有沮授一人,眉宇間卻閃過一絲喜色。 他雖為河北派,天然就不得不擁護袁尚爭位,但內心之中最忠於的,自然還是袁紹。 當初審配矯詔,擁立袁尚繼位,他也是因袁紹昏迷不醒不能視事,他是為了魏國大局才默認。 現下袁紹蘇醒了,若能重掌大局,對眼前的不利局麵,顯然是大為有利。 沮授自然為之暗自欣喜。 眾人各懷心思間,帳簾掀起,審榮已匆匆踏入帳中。 “快說,到底是怎麼回事,鄴城現下是誰掌大權?” 袁尚神色焦急,迫不及待的問道。 他最關心之事,卻並非袁紹的身體狀況,而是誰掌鄴城大權。 “啟稟大王,先王乃是四日前意外蘇醒,此前毫無征兆。” “當時正值田豐當值,他先我叔父一步得知先王蘇醒消息,便瞞著我叔父召集留守鄴城諸將往宮中議事。” “先王因此才搶先一步,鎮服了顏良等守將,輕而易舉的重新掌控了王宮和鄴城軍權。” “等到我叔父他聞訊趕到宮中時,木已成舟,叔父自然不敢造次,隻能聽從先王號令。” 審榮將前因後果,無可奈何的道了出來。 袁尚倒吸一口涼氣,先前心存的那份僥幸,瞬間煙銷雲散。 他留審配這個心腹,以尚書令的身份,執掌鄴城大權,統領留守諸將,就是為確保鄴城在自己的控製之下。 誰想到出現了袁紹忽然蘇醒的意外。 誰又想到,田豐搶先一步,令袁紹繞過了審配監視,與諸將成功相見。 以袁紹的威望,當顏良那幫武將們,看到袁紹活蹦亂跳的站在他們麵前時,不納頭便拜,瞬間懾服才怪。 這就意味著,袁紹已控製住了鄴城局麵,重新執掌京師大權! 就算他手握九萬兵馬又怎樣? 隻要袁紹一道詔令下來,軍中眾將隻怕瞬間倒戈,九萬將士誰還會再聽他號令? “父王他…他對我是什麼態度?” 袁尚強壓住心神,提心吊膽的問道。 現下這種局麵,他最關心的,就是袁紹對他的態度。 “先王對王後和叔父他們矯詔傳位給大王,看樣子是略有微詞,不過也沒有明著表態。” “隻是田豐那廝多嘴,竟將大王準備殺大公子之事,向先王如實稟報。” “先王聽聞之後,便極為惱火,說什麼大王不顧手足之情,對大王很是失望。” 審配小心翼翼的道出了這些對袁尚不利的言語。 袁尚心中咯噔一下。 想當初他在袁紹麵前,可是裝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樣子。 袁紹也曾問過他,假如立他為儲,他會如何對待袁譚和袁熙兩位兄長。 他可是鄭重其是的立過誓,絕不會不顧手足之情。 現下可好,才坐上王位未久,就要將袁譚置於死地,將當初的誓言拋在了九宵雲外。 袁紹能不對惱怒,不對他失望才怪。 倘若袁紹再得知,因他削了袁譚兵馬,使得袁譚不得已投降劉備之後,更不知得對他有惱火怨責。 一時間,袁尚額頭是冷汗直滾,焦躁到如熱鍋上螞蟻,方寸大亂。 “三公子,大王能夠醒來,這是好事,說明是天佑我大魏。” “現下黎陽已失,劉備大軍很快就會北上蕩陰,會合張飛所部繼續北上。” “我們光憑手中九萬兵馬,肯定是抵擋不住楚軍十七萬大軍攻勢。” “授以為,三公子當即刻率軍撤回鄴城,向大王複命,並將自己的苦衷如實道來。” “授相信,大王多半能體諒三公子的困境,前事一筆勾銷,父子同心共抗劉備!” 沮授終於開口表態,勸誘起了袁尚。 他這一開口,直接改了稱呼,不再稱袁尚為大王,而是改成了三公子。 這自然代表著,沮授已認可了袁紹重掌大權,重登王位。 袁尚眉頭一皺,看向沮授的眼神中,悄然閃過一道寒芒。 隻是沮授何等威望,他這般一表態,帳中不少文臣武將,皆是紛紛附合讚同。 司馬懿眼中閃過憂色,想要開口反對,卻又怕惹了眾怒,便隻好閉口不言。 袁尚也不敢繼續逗留此地,眼見沮授等人力主回鄴城,權衡再三之後,隻得無奈聽從沮授勸諫,下令回師鄴城。 九萬魏軍,匆忙拔營,星夜兼程撤往鄴城。 兩天後。 劉備親統的主力大軍,自黎陽北上,浩浩蕩蕩進至蕩陰,與張飛所部會合。 十七萬楚軍,距離魏國都城,不足一百五十餘裡。 入夜,蕩陰縣府。 張飛設下酒宴,迎接劉備的前來。 “啟稟大王,關將軍剛從弘農送來的捷報。” “關將軍用國相錦囊計,成功嚇退秦軍三十餘裡。” “曹賊得知大王已攻陷黎陽,便率軍退回關中,應該是已放棄再攻我陝縣。” 酒宴剛剛開始,陳到便將關羽剛剛送至的捷報獻上。 府堂之內,立時一片欣喜。 劉備麵露喜色,笑看向蕭方: “景略,孤就知道,你既已給雲長留下錦囊妙計,便定然萬無一失。” “不知你給雲長留下的錦囊中,是何等妙計?” 眾臣無不是滿腹好奇,齊刷刷望向蕭方。 “也算不上什麼妙計,就是利用了一下曹操的多疑罷了…” 蕭方自嘲一笑,便也不好隱瞞,遂將那錦囊計一一道來。 眾人這才恍然明悟。 “國相此計,乃是拿捏住了曹操多疑的性格,更利用了偽秦君臣對國相的忌憚畏懼。” “這等攻心之計,乃是最高明不過的計策,怎能不叫妙計?” “國相當真是謙遜了。” 龐統最先讀懂蕭方計策的精妙所在,不禁嘖嘖歎服。 蕭方則付之一笑,淡淡道: “士元言重了,我那一計隻是錦上添花罷了,真正令曹操下決心退兵回關中的,還是大王速取了黎陽。” “我料曹操必已放棄救魏,此番退回關中,定會全力南下去討滅劉璋,全取蜀中。” “接下來,大王就可以無後顧之憂,全力攻取鄴城,討滅袁魏了!” 劉備大笑,當即高舉酒杯: “來,這一杯酒,我們敬景略的神機妙算!” 眾臣轟然舉杯,紛紛相敬蕭方。 蕭方無奈,隻好舉杯受了老劉這一敬。 “大王啊,臣也剛剛收到一個消息,也不知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張飛放下了酒杯,說道: “袁尚不是率九萬魏軍,北上退回鄴城了麼。” “臣事後刺探到,好像袁紹那老賊醒過來了,現下鄴城重新又由那老賊說了算啦。” 袁紹醒了! 這四個字,瞬間令大堂內靜寂下來,眾人臉上皆是流露出一抹意外之色。 “袁紹這老賊,命還真是硬,竟然還能醒過來了。” 蕭方一聲冷笑,卻是不以為然。 劉備卻警覺起來,麵露幾分顧慮: “論威望和統兵之能,袁紹皆遠在袁尚之上。” “如今袁紹蘇醒,若真重掌偽魏大權的話,反倒給我們攻取鄴城,討滅偽魏平添了幾分難度呀。” 眾臣亦紛紛點頭。 蕭方卻把玩著酒杯,不屑道: “偽魏覆滅已是大勢所向,大王滅袁,乃是天命難違。” “當初中原一戰,袁紹何等之強,都不是大王對手,何況是今日?” “就算袁紹蘇醒,重掌大權,他袁家亦難逃覆滅!” 蕭方霸道篤定之言,瞬間將所有人自信心再度點燃。 劉備微皺的眉頭鬆展,一身傲氣再起,豪然道: “景略言之有理,時值今日,縱然袁紹重掌偽魏大權,孤又有何忌憚?” 蕭方臉上霸道一收,嘴角卻微微上揚: “且臣以為,袁紹醒過來重掌大權,非但救不了偽魏,還會加速偽魏滅亡。” 劉備眼眸一亮,驚奇的目光忙看向蕭方。 蕭方呷一口酒,彆有意味的反問道: “大王想想,袁尚現下畢竟手握兵馬九萬,他能甘心情願,把兵馬和王位,乖乖的歸還給他老子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