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稱王,建國,大封群臣!孤要起
堂燕歸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4章 稱王,建國,大封群臣!孤要起,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堂燕歸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蕭方笑了。 關羽,張飛眾人,儘皆也如釋重負,長鬆了一口氣。 大殿之內,瞬間一片歡騰,眾人無不是歡欣鼓舞。 這份歡欣中,自然以公心為主。 看著自家主公答應進位為王,身為臣下,自然是由衷為之欣慰。 而主公建國稱王,就有了在王國之內,封官許爵的權力。 身為臣下,自己的官職爵位,亦能隨之水漲船高,眾人焉能不為之欣喜。 總之老劉稱王,乃是雙贏之事,大家夥自然是歡欣鼓舞。 “若方所料不錯的話,天子這道衣帶詔,必是瞞著曹操不得已而為之,曹操必不知曉。” “孔少府若是回長安,曹操盛怒之下,隻怕定會對孔少府下殺手。” “方以為,孔少府也彆回長安了,就留在壽春輔佐主公吧。” 蕭方出於善意,想要挽留住孔融。 一方麵是出於為孔融的安全著想,另一方麵孔融乃聖人之後,又是天下聞名的大儒,他留下來也能算得上是為老劉撐牌麵。 孔融一聽,卻正色道: “我既是奉天子之命出使,縱然自知回長安難逃曹操毒手,我亦當回長安向天子複命。” 蕭方眉頭微皺,便勸慰道: “孔少府對天子的忠,自然是世人皆知,即使你不回長安,大家也都知道。” “明知回長安是必死之局,卻還要回去送死,那就是迂腐了。” “孔少府若真忠於天子,忠於大漢,就該保得有用之身,留下來輔佐主公,用實際行動來匡扶大漢,而非執著於舍身取義的虛名。” 蕭方三言兩語間,將孔融竟問到無言反駁。 劉備亦重重點頭,神色決然道: “文舉兄你是為了送這道天子封我為王的密詔,才冒險前來壽春,若因此令你為曹操所害,備還有何顏麵稱這個王?” “文舉兄若執意要回長安,那就請文舉兄將這道衣帶詔一並帶回便是,這楚王備不稱也罷。” 劉備顧念著孔融生死安危,隻能以拒絕進位為王相“要脅”,阻止孔融回長安送死。 話說到這份上,孔融自然沒理由再執著回長安。 略一沉吟後,隻得苦笑一聲,拱手道: “既然如此,那融就留下來,輔佐玄德公成就匡扶漢室的大業便是。” 劉備這才鬆了口氣,便是哈哈一笑,當即下令設宴,盛情招待孔融。 “玄德公,若融猜測不錯,這位莫非就是傳聞中,那位神機妙算的蕭景略?” 正事做完,孔融這才好奇的詢問起了劉備。 劉備笑著點點頭,一指蕭方: “不錯,這便是蕭方蕭景略,備能有今日之勢,全靠著景略一手托扶。” “若無景略,焉有今日的劉備!” 當著孔融的麵,老劉是毫不掩飾對蕭方的感激信任。 蕭方自然是懂人情事故,當然要謙辭一番,把功勞推還給老劉的神武雄略,眾謀臣武將的出謀獻計,舍身忘死。 孔融上下打量蕭方一番,神色再次鄭重起來,拱手一揖: “融早聞蕭軍師謀聖之名,今日終於能一睹風睬,當真是三生有幸。” “玄德公能得蕭軍師這等神人輔佐,真是玄德公之福,我大漢之幸也!” 蕭方也不好再說什麼,隻得付之一笑。 酒宴在歡悅的氣氛下進行,劉備進位為王之事,就此敲定。 … 十日之後,入秋時分。 壽春城之南,一座祭天高台拔地而起。 大司馬大將軍劉備,率文武百官,於高台上祭拜天地祖宗,正式宣布奉天子明詔,建立楚國,進位為楚王。 正夫人蘇氏,立為楚王後。 嫡長子劉諶,立為楚王世子。 軍師蕭方,拜為楚國相,統領楚國文武百官。 武將之首關羽,拜為前將軍,依舊為武將之首。 張飛升為右將軍,張繡升為左將軍,黃忠升為後將軍。 四員大將,依資曆與功勞,分任四方將軍。 其餘徐盛,文聘,魏延,甘寧,陳到,許褚,關平,劉辟,太史慈,淩操,張遼,蔣欽,高順等等,同樣各按功勞與資曆,逐次升官拜爵。 一眾文臣,如糜竺,孫乾,簡雍,諸葛亮,陸遜,魯肅,龐統,陳登等等,也皆依功勞資曆封官許爵。 而小舅子諸葛亮,如今已從當年的青澀少年,成長到了今日可獨挑大梁的臥龍境界。 劉備舉賢不避親,任命諸葛亮為尚書令,成為了楚國文官之中,僅次於蕭方這個國相的第二號人物。 進位為王的詔文,由壽春而發,傳往了荊揚徐三州諸郡。 密布於壽春的細作,也將劉備稱王的消息,迅速的送往了北方各地。 三州沸騰,天下震動。 … 五日後。 壽春,王宮。 劉備已意氣風發,身著王服,高坐在了王位之上。 這是他進位為王後,第一次以楚王身份召開軍議朝會。 “臣等拜見大王!” 身為國相的蕭方,自然是帶頭參拜。 “臣等拜見大王!” “臣等拜見大王!” 眾人轟然而動,儘皆躬身參拜。 看著滿殿拜伏的群臣,聽著“大王”這略顯陌生的字此,劉備此刻是心情有些澎湃複雜。 回想數十年前,自己不過是一個村裡邊玩泥巴的野小子,如今數十載過去,竟然以一國之王的身份,高坐在這王座上,接受眾英雄豪傑的拜伏。 這一刻,他終於體會到,何為稱孤道寡,何為高坐雲端,俯視眾生的滋味。 確實是妙不可言呢… 此時此刻,竟有種恍然不真實的錯覺。 不過這恍惚也隻是轉眼間的事,劉備很快就壓製住了那份春風得意,讓自己的思緒,重新從雲端之上,落回到了地上。 腳踩在地上,才能讓他感到踏實。 於是定了定神後,劉備便環掃眾臣,正色道: “諸卿,如今備已…” 老劉初登王位,顯然還不太適應這個全新的角色,還以“備”自稱。 身邊侍立的陳到,忙是輕咳一聲,提醒劉備。 劉備這才反應過來,頓了一下後,方才接著道: “如今孤…孤已撫定徐州及兗豫新得諸郡,將士們休整數月,降卒皆也整編完畢。” “且現下秋後已過,荊揚二州風調雨順,屯田所得糧草有百萬斛之多,足以支撐我十幾萬大軍所用。” “孤有意揮師北進,討伐袁紹這個逆賊,徹底收複中原,諸卿以為如何?” 聽得老劉這番話,蕭方微微點頭,心中暗自讚許。 老劉還是腳踏實地的,並未因進位為王就得意自滿,安於享樂,依舊牢記著討逆除賊,再興漢室的使命。 與老劉相比,此時的袁紹卻安於現狀,正在許昌沉浸於歌舞升平,美人美酒。 誰為雄主,誰配一統天下,一目了然。 “兄長…不,大王啊,俺…臣就等著伱這句話了。” “大王你就下詔令吧,不用大王你親自出手,臣就能領一支兵馬即刻北上,必一鼓作氣殺入許昌,宰了那老紹那老賊!” 張飛第一個跳起來,激動興奮的慷慨叫戰。 楚國眾將們的戰意,頃刻間被點燃,儘皆轟然出列,慨然請戰。 眾將的鬥誌,自然是令劉備為之欣慰,但張飛這份狂妄,卻不是他所讚同。 “翼德,你且冷靜,莫要太過驕狂。” “袁紹手握六州之兵,兵力數倍於我軍,討滅袁紹,絕非自恃勇力就能做到。” “我們還需從長計議,萬不可輕敵才是。” 劉備擺了擺手,將張飛的驕狂壓下了幾分。 張飛的激動這才褪色三分,諸將也跟著冷靜了下來。 “景略,如何討伐袁紹,收複中原,你可有萬全之策?“ 劉備的目光,最終還是落在了蕭方這個國相身上。 蕭方的目光卻轉向了諸葛亮,淡淡笑道: “其實如何討伐袁紹,臣與孔明,士元他們,事先已商量了多次,已為大王擬定了一套用兵方略。” “具體如何用兵,就由孔明來向大王陳述吧。” 蕭方將機會讓給了自己的小舅子。 鎮守荊州多年之後,現下的諸葛亮已經今非昔比,已配得上臥龍之名。 現下也該是讓他挑起大梁,為自己分擔分擔的時候了。 畢竟身為楚國國相,總領文武百官,要管的事情實在是太多。 蕭方可不想學曆史上的諸葛亮,事必躬親,把自己的身體給累垮了。 該劃水的時候要劃水,要懂得給自己減壓嘛… 諸葛亮也不推拒,欣然出班,令白毦衛將一巨幅地圖,鋪展在了殿前。 “根據國相與臣等謀劃,此番討伐袁紹,我們當分三路進兵。” “其中西路荊州一線,當由關將軍統帥我荊州軍團,由昆陽一線北上,佯攻許昌以南。” “東路徐州一線,則由太史將軍統領,率徐州軍團北上進攻青州。” “這兩路兵馬皆為偏師,若能有所戰果自然是最好,其真正目的,乃是為牽製偽魏兵馬。” “中路軍團則率大王親自統禦,率我主力楚軍由壽春北上,沿潁水進軍直取許昌。” “袁紹自恃手握六州之地,卻為大王主動來攻,盛怒之下必會儘起傾國之兵,沿潁水南下,來與我軍主力決戰。” “如此,則正中我們的下懷。” “我們真正的戰略意圖,正是將袁紹從許昌引出來,將其主力引至項縣一線,利用地形的優勢,一舉擊破偽魏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