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天衣無縫的連環大局!得此麒麟
堂燕歸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4章 天衣無縫的連環大局!得此麒麟,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堂燕歸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45章天衣無縫的連環大局!得此麒麟,天佑也!蕭方:我靜看你們表演! “不知公瑾所指,是哪一將?” 孫策滿腹好奇,迫不及待的問道。 周瑜一笑:“這個人,就在帳中!” 就在帳中? 孫策四下掃了一圈,帳中就四個字。 不可能是周瑜,更不可能是自己這個主公。 那就隻剩下了魯肅和黃蓋了。 孫策回過頭來,目光落在了那二人身上。 “公瑾,你讓我去詐降劉備?” 魯肅眼眸瞪大,吃驚的問道。 周瑜搖了搖頭,目光轉向黃蓋: “子敬你的份量還不夠,我指的人選,正是公覆老將軍。”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轉向了黃蓋。 黃蓋麵露驚訝,顯然沒料到,自己竟成了詐降劉備的最佳人選。 “公覆老將軍乃是孫氏兩代老臣,在我軍中的威望人儘皆知,隻有這般份量的大將,才有竊取糧船的機會,方能不令劉備懷疑。” “此外,最關鍵的原因,則是公覆老將軍乃荊州人,更是黃氏偏支。” “今劉備竊取荊州後,對黃氏一族極為重用,黃承彥被他奉為上賓,黃忠亦是他麾下虎將。” “那麼公覆老將軍做為一名荊州人,又身為黃氏子弟,倒戈投靠於劉備這個荊州之主,不正好是名正言順嗎?” 周瑜麵帶微笑,不緊不慢的將理由儘數道出。 孫策驀的豁然開朗,方才想起來,黃蓋這員老將,乃是荊州零陵人氏。 漢時鄉土情結重,地方豪強們不到萬不得已,多不願遠赴他鄉為官,除非是做一方封疆大使,或者是入朝為官,否則多是在本州內任職。 雖說如今四方大亂,天下形勢有變,各方豪傑們為謀一條出路,不乏背景離鄉,投奔一方諸侯。 諸如袁紹麾下的許攸,郭圖之流,原本為潁川人氏,卻皆往冀州追隨袁紹。 饒是如此,大多數的豪強們,還是多願紮根於本州。 就如徐州陳登,明明對劉備極為敬仰,當劉備撤離徐州時,卻仍選擇留在了家鄉。 那麼黃蓋身為荊州人,為求歸鄉為官,投奔劉備豈不順理成章? “公瑾所言極是,公覆老將軍確是詐降的最佳人選!” 孫策重重點頭,目光遂看向黃蓋: “公覆老將軍,這詐降劉備,施放火船的重任,你可願擔當?” 此刻,黃蓋也明白過來,周瑜說自己是最佳人選的深意所在。 當下沒有半分猶豫,黃蓋慨然道: “蓋受孫家厚恩,此戰關乎孫家能否奪取荊州,成就霸業,蓋自當義不容辭!” “這詐降重任,由蓋擔當便是!” 眼見黃蓋答應的如此痛快,孫策臉上不禁浮現幾分欣慰。 正要商議詐降細節時。 沉吟思索的魯肅,卻忍不住提醒道: “公覆老將軍雖為荊州人,卻乃孫氏兩代老臣,在我軍中德高望重。” “肅隻怕,以公覆老將軍這樣的地位的身份,前去詐降那劉備,反倒會令劉備心生懷疑呀。” 孫策臉上的欣慰,立時消失。 魯肅說的沒錯。 黃蓋是荊州人沒錯,可更是孫家老臣,軍中資曆地位與韓當程普齊名。 就因為自己是荊州人,就放棄了這樣的地位,背負上一個背主罵名,去投靠劉備? “公瑾,子敬言之有理,光憑公覆老將軍是荊州人這一點,似乎不足以令劉備相信呀。” 孫策眉頭皺起,目光看向了周瑜。 周瑜臉上,依舊是一副早有所料的表情。 麵對孫策的質疑,隻淡淡一笑: “伯符莫急,這一節我自然早已想好對策。” “所以,我們在用這詐降計之前,還需用一道苦肉計。” 苦肉計? 孫策三分,眼中不約而同的浮現疑色。 這一次,連魯肅也未能從這三個字中,就領悟出周瑜言外玄機。 “說一句肺腑之言,瑜知道包括公覆老將軍在內,江東軍中不服我周瑜者甚多。” “如今瑜兩次失算,致使伯符失了十萬支箭矢,自己也反為劉備所傷,致使我軍士氣受挫,想來軍中對我質疑的聲音更多了。” “咱們就利用這一點,給那劉備演一出好戲。” “公覆老將軍可於軍議上,公然指責伯符用人失誤,對伯符當眾頂撞。” “伯符則假意被激怒,下令當眾對公覆老將軍施以杖刑。” “如此,公覆老將軍便能以不堪受辱,對伯符不滿為由,名正言順的向劉備詐降。” “那劉備還有什麼理由,懷疑公覆老將軍歸降的誠意呢?” 周瑜緩緩將苦肉計道與了眾人。 孫策幾人恍然大悟。 黃蓋一拍案幾,大讚道: “好一個苦肉計,公瑾此計,當真是絕了。” “此計一出,吾之詐降便天衣無縫,縱然是那個蕭方,絕計也看不出破綻!” 爾後。 黃蓋話鋒一轉,麵露幾分慚愧: “公瑾,伱能與我坦誠相待,我自然也當以誠回報。” “說句肺腑之言,軍中對你不服者確實不少,我黃蓋曾經也算一個。” “不過今日之後,我方才信了伯符的識人之能,我黃蓋對你是心悅誠服!” 聽得黃蓋開誠布公,再次當眾表明折服之意,周瑜麵上自然要謙遜一番,嘴角卻悄然掠起過些許不易覺察的得意。 孫策哈哈大笑,猛一拍大腿: “公瑾這苦肉計詐降計再加火攻計,環環相扣,天衣無縫,雖張良複生也望塵莫及!” “我就用公瑾之計,狠狠戲耍劉備一回,一把火燒儘他的四萬兵馬!” 周瑜卻未有興奮,臉色反倒轉為愧疚。 他乾咳幾聲,目光轉向黃蓋: “隻是這苦肉計,卻少不了吃些皮肉之苦,否則便無法瞞過那蕭方。” “公覆老將年勢已高,豈受得了這等皮肉之苦?” “瑜在考慮,是不是要換一個人去詐降。” 孫策心頭一震,陡然間想起這樁事。 不等他開口,黃蓋卻一擺手,豪然道: “吾半生刀頭舔血,區區幾十軍棍又算得了什麼?” “莫說是些皮肉之苦,隻要能助主公,助孫家奪下荊州,我黃蓋這顆頭顱砍下亦無足惜!” 孫策霎時間是肅然起敬,心中頓生感動。 於是當即起身,鄭重其是向黃蓋一拜: “公覆老將軍對我孫氏的赤膽忠心,我孫策此生不忘!” “若我孫策能奪得荊州,全據長江,成就霸業,公覆老將軍便為我孫家霸業的第一功臣!” 大帳之內,氣氛一時慷慨激昂起來。 周瑜這三道計策,就此定下。 “主公,公瑾這三道計策,確實是天衣無縫,精妙絕倫。” “不過肅以為,由誰為公覆老將軍出使北岸,去向劉備詐降,還得慎重選擇才是。” 魯肅此番也徹底為周瑜精妙布局折服,並沒有再潑冷水,隻是謹慎的提醒。 “子敬言之有理,這出使之人也很重要。” “不知公瑾有何人選?” 孫策乾脆全由周瑜拿主意,自己也懶得去琢磨。 周瑜一笑,不緊不慢道: “這出使人選,瑜早已想到,此人名為…” 孫策眼神卻疑惑起來,便又問道: “我江東可用之人不少,為何公瑾偏偏選中此人?” 周瑜眼中透出一抹詭色,冷笑道: “因為此人與那蕭方關係匪淺,由他去出使,便等於是加了一道雙保險,令那蕭方更加不會起疑。” “隻要瞞過蕭方,劉備自然是深信不疑。” 說罷,周瑜便將他選中這人的來曆背景,以及與蕭方的關係,不緊不慢諉諉道來。 孫策恍然大悟,立時目露殺機: “沒想到,我麾下竟然還有人,與那蕭方有這一層關係。” “我若早知道他們這層關係,早就殺了他了!” 周瑜卻一笑,淡淡道: “此人與多數江東豪傑一樣,還在隱居觀望,並未為伯符你出仕,其實也算不得伯符你臣屬。” “伯符你可傳書仲謀,令他強行征辟此人出仕,以押糧為名,將他不著痕跡的送往前線。” “待苦肉計實施後,主公便將公覆老將軍貶去看管糧草,便能名正言順,將此人劃歸公覆將軍統領。” “介時公覆老將軍,便能有機會說服此人一同歸降劉備,並叫他代為出使北岸。” “此人被強行征辟,對孫氏定心懷怨言,再加上與那蕭方的關係,必是欣然從命。” “如此一來,此人便在毫無察覺情況下,為主公所用,成了我們全盤布局中的一枚棋子。” 聽得周瑜這番分析布局,孫策臉上殺意消失,取代而之的則是深深的震撼。 黃蓋和魯肅也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的看著周瑜。 大帳內,一片沉寂,隻聽到倒一聲聲吸涼氣的聲音。 主臣幾人皆不敢相信,周瑜格局竟能大到如此地步,將遠在江東的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竟然也囊括於這場布局之中。 半晌後。 孫策長吸一口氣,起身走到帳外,向著蒼天深深一揖: “父親在天有靈,佑兒得遇公瑾這般麒麟之才為刎頸之交!” “兒得公瑾,如魚得水,荊州必得,我孫家霸業必成也!” 周瑜先是一愣,聽得孫策對天所言之時,方才明白過來。 嘴角,悄然上揚。 … 北岸,入夜時分。 中軍帳內。 劉備與蕭方,正圍爐煮酒。 “景略,細作傳回消息,當日確實是周瑜東施效顰,用阿亮的草船借箭之計,想要騙回我箭矢。” “聽聞周瑜雖僥幸逃過一劫,身上上卻受了箭傷。” “備記得先前軍師講過,說若周瑜活著,不日便會有使者由南岸前來。” “如今十餘日已過,卻並未有使者來北岸呀。” 劉備一邊往爐中添炭,一邊閒聊般問道。 蕭方給老劉添了杯溫酒,口中道: “方也在懷疑,我的推算是否有誤了。” “依照我對此戰的推演,周瑜想助孫策速戰速決擊破我軍,便隻有一計可用。” “依理,就這幾日也應該有使者來北岸,落這第一子了。” 蕭方又是模棱兩可一番話,聽得老劉雲裡霧裡。 正待相問之時。 陳到匆匆入帳,拱手道: “稟主公,稟軍師。” “適才我哨船於下遊三裡,截獲一葉走舸,自南岸而來。” “走舸上有一文士,自稱是蕭軍師親眷,想要密見主公和軍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