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47章 冒功,貞觀小閒王,悟途,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戰場上分成了幾塊,西邊為一塊,數千叛軍試圖想要從這裡突圍,反抗非常激烈。 隻是隨著薛仁貴帶著兩千騎兵衝殺過去,戰局開始變化。 東邊為一塊,同樣是有幾千人想從這裡逃出去,這邊有李將軍壓陣,穩紮穩打,目前局勢非常穩定。 而中間正麵這塊比較混亂,步兵一點點的推進,周道務卻是帶著騎兵來回衝殺。 說實話,李慎還是第一次感受到這種大兵團數萬人混戰在一起廝殺的場麵。 當年在青海道,雖然人數多,可那是攻城,淒慘的景象李慎沒有見過。 現在不同,這是兩軍對壘,狹路相逢勇者勝,比戰術,比裝備,比士氣,比誰不怕死。 而從目前來看,李慎覺得己方都占優勢,雖然人數上要少一萬多人。 但整體綜合實力要高出幾個檔次。 李慎的指揮部已經向前推進了兩百步,隨著正麵的部隊前進而前進,這方麵他觀察仔細。 他的目光除了觀察全局,還一直留意周道務的動向。 周道務的身旁跟隨著百人的小隊,一身黑紅色戰甲特彆顯眼,不單李慎看的清楚,就連敵人也看的清楚。 距離周道務最近的是一個人高馬大的壯漢,手中一把方天畫戟粘上死碰到亡, 一路砍瓜切菜,無人能及,這也是為何周道務能夠這麽順利來回衝殺的原因之一。 這是至今為止,李慎除了他老爹之外,第一次為了他人派出自己的親衛。 以前都是他老爹找他玩的時候,偶爾才會用他的親衛,但也不多。 真正意義上的保護,也就隻有青海道那次了。 而這是除了他老爹之外唯一一次。 李慎真的怕周道務在衝殺的時候被人給挑下馬亂刀砍死。 或者是將身上的零件給傷了,影響他姐姐的幸福。 為此,李慎不得不派出李鐵牛保護,既要軍功,又不能冒險。 戰鬥並沒有持續多久,不到一個時辰便結束了,這些人到了後麵已經沒有了反抗的要意誌。 最終在唐軍一句降者不殺中,大部分人放下了武器,隻有少部人還想抵抗,卻瞬間被覆滅。 “報啟稟紀王殿下,戰事結束,薛將軍和李將軍率軍去追擊逃脫的敵人。” 一名傳令兵跑了過來稟報。 “立刻命令開始打掃戰場,集中看押俘虜。” 李慎聽後下達命令,這點他倒是知道。 所謂的打掃戰場,主要就是為了清點戰功。 李慎也命令侍衛營開始安營紮寨。 “玄策,本王很好奇,你說外麵那麽多敵人屍體,將士們怎麽清算戰功呢?” 坐在山丘上,看著遠處打掃戰場的官兵們,李慎突然好奇的問道。 他知道大唐的軍功以人頭為證,可怎麽區分是不是自己殺的呢? 那個時候早就殺紅了眼,哪裡還能記得住。 “啟稟王爺,一般都是用首級記功。”王玄策回道。 “本王知道用首級,本王想問的是怎麽區分,那麽多屍體,若是有人貪功,冒功怎麽辦? 將不屬於他的功勞占為己有,明明他隻殺了一個人,卻砍了兩個人頭,其他人是不是就少了功勞?” 這是李慎一直都好奇的事情,這又不是有攝像頭可以查看,而且後世多采用集體功勞分配製度。 “啟稟王爺,這個臣也是聽其他人說過,軍中有一套嚴格的登記製度。 首先是要有自己的上官和同僚作證,一般戰鬥都是以伍為單位,有伍長統計。 第二就是物證,人頭是一個,還要檢驗他們的武器。 第三就是有兵曹參軍到現場查驗敵軍人數,再與報功的人數對比。 而且戰功文書還要層級上報,每個級彆都要查驗,需要各級簽署文書。 若是有冒功,便會逐級追責,輕則降職罰奉,重則免職殺頭。 這就迫使他們這些官員嚴格審核,減少誤差。 而且軍功還會公示三日,若是有人被冒功,可以去找兵曹或者參軍申訴, 申訴後會重新核查人證,物證,和對舉報人對質,一擔查實冒功,作為人證的同伍其他人都會被連坐,一同受罰。 輕則判處杖刑活流放,嚴重者集體處死。” 王玄策雖然沒有帶過兵,可怎麽說也是武將世家出身,對軍中的事務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當下便將他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跟李慎說了一遍。 軍中冒功可是大忌,要受到嚴重的懲罰。 “處死?這會不會有點太嚴重了?”李慎聽到這話瞪大眼睛,這可是連坐集體處死。 冒功罪名這麽大麼? 王玄策卻是點了點頭: “王爺,冒功分幾種,第一種,就如王爺說的,將彆人的功勞占為己有,這樣的事情是處罰最輕的。 第二種砍下自己人的頭顱,冒充敵軍領功。” “砍下自己人的頭顱。”李慎驚訝的張大了嘴,現在的人也這麽惡麼? 居然還有人會砍掉自己袍澤的頭顱去領功? “王爺,這並非是什麽稀奇的事情,曆朝曆代都有。我大唐軍紀嚴明,軍法嚴厲, 但就算如此也不能全都避免。 還是有一些貪心之人會將死去的將士頭顱砍下來充當叛軍的頭顱。 為此才會有參軍兵曹去戰場上統計叛軍數量,再與報功數量對比核算。” 聽了王玄策的解釋真的讓李慎大開眼界,他這麽邪惡的一個人,都從來沒有想過這個招數。 這人得有多邪惡啊。 “那還有什麽冒功的方法?”李慎繼續詢問。 “殺良冒功。”王玄策吐出四個字。 “王爺,殺良冒功是最重的罪責,若是查出來,整個伍,甚至是整個隊都要集體連坐。 報功的時候文書會查看頭顱,是不是老幼婦孺。 就比如這次的戰鬥,叛軍裡基本不會有老幼婦孺參戰,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會追責,進行核實。” “殺良冒功啊!”李慎聽到這四個字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殺良冒功曆朝曆代都有不少,而且就算如何嚴禁也是屢禁不止。 尤其是邊關最為常見,就連李慎這個門外漢都知道這件事。 (我以前真的有這個疑問,戰場上廝殺怎麽記錄功勞,所以今天我查詢了一些相關資料。 有的朝代真的會一邊殺人一邊砍頭,很多人都在砍頭的時候被敵人殺死。 相信很多小夥伴應該都跟我一樣好奇,所以我將唐朝的製度寫了出來。 人證,物證,追責,三管齊下,才能減低冒供的概率。) 搜書名找不到,可以試試搜作者哦,也許隻是改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