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85章 李慎的凡爾賽,貞觀小閒王,悟途,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當唐儉再次說出一千一百七十八萬三千四百零六貫的時候,在場的朝中重臣們無不一臉的不可思議。 李治更是一臉震驚的發出了質疑。 他旁邊的李泰都跟著不淡定了。 三公宰相,甚至是李世民都是震驚無比。 “啟稟阿耶,兒覺得是不是唐尚書記錯了,一個商會怎麽會賺這麽多錢?” 李治躬身行禮對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也覺得不可能,這錢已經趕上國庫的稅收了。 “唐愛卿,你確定沒有算錯?” 李世民不確定的問道。 “啟稟陛下,大唐第一商會送過來的錢財,因為特殊性,所以每次都是臣親自清點。 清點後還要將數目跟紀王府大掌櫃王洪福對照,若是有出入,還要再次清點一遍, 有臣和王洪福兩人一同清點。 陛下若是不信,臣願用性命擔保,臣所說的錢財誤差不會大於十貫錢。” 聽到晉王質疑自己,唐儉頓時來了脾氣,自己可是民部尚書,三品大員。 掌管國庫,這不就是在質疑自己的品行和能力麼? 李世民聽到唐儉賭氣的話,連忙安撫道: “唐愛卿,朕自然是相信你的,這民部朕放心交給你,自然是你有這個能力。 隻是朕太過高興,為何今年的錢會這麽多? 朕若是記得沒錯,去年一年才八百萬多萬貫而已。” 一千一百多萬貫,還是十個月,這確實令人難以相信。 一年時間漲了三百多萬貫,那可不是三十萬貫。 “回陛下,錢財確實這麽多,至於今年為何多了這麽多臣隻不過是民部的尚書而已。 具體原因臣不得而知,臣隻知道,今年我們的國庫很充裕,明年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 修補道路,疏通河道,修建水利,修繕堤壩。 陛下!!紀王所為乃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於國於民皆是大功一件。” 唐儉深鞠一躬,大聲說道。 說完之後還對著李慎行了一禮,表示感謝。 這一聲讓很多大臣都為之動容,國庫有錢是好事,國家的建設,邊防的防務都是需要錢財的。 就在這時李慎一臉謙虛的搖了搖頭: “哎?唐尚書謬讚了,這都是本王應該做的。 要說大功,也要歸功於陛下, 本王自幼就經常聆聽陛下的教誨,陛下時常教導本王,身為皇室,尤其是身為皇子, 上要報效君王,下要善待百姓。 天下雖然是我李家的,也是全天下百姓的,他們是我李家的子民,要像對家人一樣對待百姓。 要時刻謹記自己的身份,為朝廷效力,為百姓多做一些事實,不說空話。 正是有了陛下的教導,本王才會有今天。 不過說來慚愧,本王至今碌碌無為,成就低微,隻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有負陛下對我的諄諄教誨。 我愧對陛下啊” 李慎說到最後一臉的慚愧之像,還對著李世民行了一禮。 臉上掛滿了愧疚,不甘,還有歉意。 殿內一片寂靜,針落可聞。 所有人心中都不由自主的讚許了一聲,呸,不要臉。 這也太能裝了,這哪裡是謙虛,這分明就是在炫耀。 如果書架和記錄丟失了,可以前往網域,再打開書架試試! 隻可惜他們不懂後世有個詞叫凡爾賽。 李慎已經把這個詞表達的淋漓儘致。 龍椅旁坐著的李承乾聽的都很無語,雖然他早就知道他這個弟弟不著調, 可是今天這番話說的,就連他這個太子都覺得李慎不要臉,很不要臉。 聽完李慎謙虛的發言之後,他都有些愧疚,自己好像沒有李慎做的貢獻多。 下麵的李治被氣的渾身顫抖。 李慎這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在說他聽了陛下教誨,為朝廷做了很多事情,出錢又出力。 而他們這些皇子卻什麽都沒做,有辱陛下的教誨。 “李慎!!!” 李治心中怒吼。 而他身旁的李泰臉色也不是很好。 李慎剛剛這番話,不但抬高了自己,也貶低了所有皇子。 其他皇子不在場倒是沒什麽,可他跟李治在場,聽著就像是針對他們。 回頭看了一眼李慎,正好看到李慎跟李治兩人正在大眼瞪小眼,看到他的目光後, 李慎勝利一般的向他微微一笑。 台上坐著的李世民此刻老臉通紅,雖然李慎拍馬屁的話讓他很是受用。 可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你就不能低調一點?非要說後麵那兩句麼? 弄的他都不知道應該如何接,若是謙虛一些吧,大臣們都會認為他跟自己的兒子合謀演戲。 在大臣們麵前故意炫耀。 可若是訓斥吧,李慎說的又沒有什麽錯誤,隻不過最後有些謙虛過頭了。 正當李世民危難之時,唐儉突然大聲說了一句: “陛下教子有方,陛下英明。” 這一聲讚頌打破平靜,其他大臣連忙跟著一起行禮齊聲說道: “陛下教子有方,陛下英明。” 沒辦法,氣氛都到了這個時候,你要是不說,那你是說陛下不英明。 “哈哈哈哈。” 李世民聽後哈哈大笑。 “諸位愛卿不必如此,切莫聽紀王胡言。 他身為朕的兒子,為朝廷做一些事情是理所應當。 朕也談不上什麽教子有方,這個逆子平日行事諸公也都知曉, 都怪朕平日對他太過驕縱,才讓他胡作非為。 好再這個逆子在大是大非上沒有做過什麽錯事。 唉朕也是為人父,有這麽一個頑劣的兒子,也是時常頭疼啊。” 李世民一說完,頓時獲得大臣們的共鳴,輕笑不已。 誰家還沒有一個敗家孩子呢?尤其是這些人位高權重,不少人都有爵位在身。 家裡都有一兩個不聽話的孩子讓他們頭疼。 “哈哈,陛下說的是,陛下才一個不聽話的,俺老程家裡有六個呢,要我說這孩子不聽話就得打。 三天不打,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 程咬金是深有同感,他們家六個小子,沒有一個省心的,一天打孩子他都累夠嗆。 “沒錯,有一個不聽話的確實讓人頭疼啊。” “老臣家次子就是如此,不然也不會送到育才學院了。” “你就不錯了,還能去育才,我們家的小兒天天流連畫舫,老夫說幾次都沒有用。” 一時之間朝堂上的官員都開始訴說起自己家的熊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