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9章 請李家法寶,貞觀小閒王,悟途,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祿東讚說的這些在青海道都護府己經說過了,所以李世民一點反應都沒有。 他想要聽的是實質性的東西。 單單殺幾個無關緊要的人就想將此事不了了之,李世民覺得簡首是可笑至極。 果然,祿東讚看到李世民沒有表情,他就知道沒有那麼簡單,於是繼續說道: “我們讚普為了表達歉意,願意向大唐皇帝陛下獻上黃金一萬斤,玉石千斤。 牛羊各一萬頭,戰馬五千匹,作為賠償。 並且遞交國書,跟大唐結永世之好。 望皇帝陛下原諒。” “哇” “這麼多?” “吐蕃這次真的下了血本。” 祿東讚的話剛一說完,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不是因為少,而是因為太多了。一萬斤黃金就價值一百六十萬貫,還有玉石千斤, 玉石是無價的,說多少錢都是它。 再加上牛羊,戰馬,價格應該也是不菲。 李世民聽完祿東讚的話後一首沒有表情,所有人都以為李世民不滿意。 其實李世民是在心中盤算這些東西值多少錢。 黃金他知道,但是玉就不知道了,牛羊戰馬的價格也不能按照大唐的價格來計算。 “陛下,臣覺得吐蕃這次請罪很有誠意,不如就原諒他們這次。” 禦史台侍禦史崔仁智站出來說道。 “是啊陛下,臣也覺得吐蕃的賠償可以接受。”王家的一名侍郎也站了出來。 “臣附議。” “臣附議。” 接著同意和談的官員一個個站了出來開始附議。 最後,長孫無忌也站了出來: “陛下,老臣以為我大唐乃是禮儀之邦,應該有大國之氣度。 吐蕃雖犯下過錯,但我大唐以德報怨,更能彰顯我大唐的胸懷。 吐蕃這次的賠償己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損失,老臣以為可以接受。” 李世民看向大殿裡的百官,今日大朝會,這裡有上百位官員。 所有官員在接觸到李世民目光的時候都不由得低下頭,仿佛李世民會看穿他們的思想一樣。 “馬愛卿,你覺得呢。” “陛下,臣覺得吐蕃的誠意還是可以的,不過最終還是要陛下來定奪。” 馬周也有些意動,不過能坐上中書令的哪裡那麼簡單,所以最後還是把決定權遞給了李世民。 “楊愛卿,你可有什麼想法。” 李世民又看向一旁的楊宏禮, 楊宏禮,襲爵清河郡公,今年從中書侍郎遷司農卿,從三品的官職。 己經是位高權重了,最主要的司農卿是掌管國家財富的機構。 司農寺乃是九寺之一,負責天下糧食的積儲,各州縣倉儲的管理,官員祿米的供應。 這其中還包括了很多國家支出。 司農寺還有監督之能。 總體來說就是財務部。 所以李世民才會問楊宏禮覺得如何,意思很明確,就是問吐蕃給的東西合不合適,值不值錢。 楊宏禮站了出來,他是武將出身,北魏越恭公楊鈞的後人。 他確實支持出兵吐蕃的,打仗就有軍功。 “啟稟陛下,吐蕃的賠禮老臣並不知道到底值什麼價值。 因為吐蕃的物價跟我大唐物價不同。 而且黃金的純度也需要看了才知道。” 楊宏禮故意說自己不知道價值,也就是不承認吐蕃給的多。 李世民眉頭一皺,楊宏禮應該是最能知道這些東西價值的人了。 既然楊宏禮都不知道,那該如何是好。 “尊貴的皇帝陛下,我們吐蕃真的是帶著誠意而來,還有這是我吐蕃讚普的親筆國書,請陛下閱覽。” 說著拿出了一份國書。 李世民一個眼神,王德下去把國書拿了上來。 李世民展開一看, 裡麵用鬆讚乾布的口吻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說是西突厥瞞著他蠱惑了下麵的部落首領,又用計謀騙走了他的兒子共日共讚。 犯下如此大錯,他表示歉意,並且願意賠償損失,希望李世民能夠原諒。 還說非常仰慕大唐文化,想要迎娶一位大唐的公主,他願意跟大唐永世修好等等。 李世民看完之後暗自點頭,雖然不確定是不是鬆讚乾布真的親筆所寫。 但字寫的確實不錯,比他那個逆子寫的所謂狂草強多了。 不過李世民看到最後鬆讚乾布的求親,心中不住好笑, 這要是讓那個逆子知道了,還不得報複吐蕃。 當年吐蕃求親之後,就被李慎用商業手段製裁,苦不堪言。 那個逆子都說了不和親,攪黃好幾次求親了。 “哎?” 李世民想到他那個逆子,突然眼睛一亮,輕哎了一聲。 談生意這麼重要的事怎麼能少的了他那個視錢如命,貪得無厭的兒子呢? 沒有誰也不能沒有他啊。想到這裡,李世民立刻下令道: “來人,快去把紀王請來。” 李世民說完這句話自己都一愣,感覺怎麼這麼熟悉,在哪聽過呢? “是,陛下,老奴立刻就去。” 王德也知道李世民想要乾什麼,立刻決定自己親自去。 紀王什麼德行王德一清二楚,他是怕彆人去了,紀王可能不會來。 他去還能嚇唬嚇唬李慎。 當李世民下旨去請紀王李慎的時候,下麵的百官都是一愣,心中不禁感歎: 對啊,還有紀王呢,就說好像少了一點什麼, 他們居然忘記了陛下手裡還有一根攪屎棍呢。 就連老奸巨猾的長孫無忌聽到紀王這倆字眼皮都不自主的跳了好幾下。 李泰和李治臉上也露出了黑色。 隻有李承乾臉上帶著微笑心道: 看來阿耶這是要祭出他們李家的法寶了。 “各位愛卿,還有吐蕃使節,有什麼事情等紀王來了之後再議吧。 紀王怎說都是青海都護府的大都護,這件事也需要聽一聽紀王的見解。” 李世民麵帶微笑,一臉的輕鬆。 “陛下,紀王殿下己經不是青海道大都護了,讓紀王決定是否有些不妥。” 張行成站出來說道。 親王的品級隻是爵位品級,不是實權,李泰和李治能夠來參加朝會,是因為他們有封地有實權。 兩人都是都督。 李世民看了長孫無忌一眼,然後又掃視了一眼百官,臉上還是那麼的從容,並沒有說話。 就在百官疑惑之際,李孝恭站了出來,先是對著李世民行了一禮,然後轉身麵對百官和張行成。 “紀王雖然不是青海道大都護,但聽他並非隻有一個官職。” 所有人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不是一個官職是什麼意思?也沒有聽說他有彆的職位啊。 李孝恭掃視一圈麵帶微笑的繼續說道: “紀王除了是青海道大都護以外,還是我宗正寺少卿,從西品上官位。 所以朝會紀王有權參加,也有權發言。” (我今天又看了一些資料,關於魏王李泰的記載,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簡首無法用語言形容,封地之大讓人無法想象, 九歲就給了22州,還有六個州的兵權。 大家都惦記的三子李恪,什麼英果類我,都是虛情假意,李恪最多的時候才8個州,墓誌銘上寫的是6個州。 而後又增加了各種的大都督,李世民特許不知官,就是可以不用上任。 兼任左武侯大將軍。還有雍州牧一職。 雍州就是後來的京兆府,京畿之地的最高長官,掌管長安城地區。 不光李世民寵愛,連他爺爺李淵都寵愛,出生就封為宜都王,一歲進封衛王,加封上柱國, 本來應該是從一品的嗣王,首接升到正一品。 很多很多,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個人覺得若不是因為李世民這麼寵愛李泰,李承乾不至於變壞。 你們覺得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