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56章 李慎的擔憂,貞觀小閒王,悟途,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玄策聽到李慎的話,其中有一些意思。 好像是會有人要染指青海道要邑。 青海道可是紀王府這些年來做的最大的項目,所花的錢財比產業園都要多一倍。 雖然紀王府沒有指望青海要邑會跟產業園一樣日進鬥金,但至少也要賺回本錢。 要不然紀王府上千萬的投入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彆人。 “你說的沒錯,本王確實有這個擔憂,本王不可能一首在這裡。 這次陛下回京,我估計就會把本王一起帶走。 到時候本王會吉利推舉李智明作為都護府的大都護,李智明是宗室成員,又跟隨陛下東征西討, 陛下對李智明應該會很信任,成功的機會很大。 不過他雖為大都護府,但青海要邑的政務都是下麵人在管理。 這裡有很多世家士族的人,本王在此的時候,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本王就怕我走了之後,他們想辦法架空李智明。 到時候修改了本王製定的規矩,插手外城的交易之事。 還有就是關卡處。 吐蕃走私多半都是世家士族提供的。 若是被他們掌控了都護府,那對他們走私更加便利。” 李慎把自己心中的擔憂說給眾人聽,無論自己猜測的對不對,但未雨綢繆。 很多事情都要提前防範。 財帛動人心,更何況是這麼大的要塞。 李慎最怕的就是世家士族們最後把要塞賣給吐蕃人。 “王爺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不過這件事陛下在讓王爺回去之時也應該想到。 所以李智明擔任大都護一事? 畢竟這裡是朝廷的地方。 紀王殿下在這裡,可以與其強硬,無論是因為紀王府出錢建造,還是因為紀王殿下你的身份, 各方勢力都會十分的忌憚。 可若是換成李智明擔任大都護,恐怕就沒有那麼簡單。 若是臣猜測不錯,他們一定會一點一點的試探,滲透,最終達成自己的目的。 因為他們以前就用過這個辦法。” 王玄策聽到李慎的話也有些擔憂,世家無孔不入,隻要己有機會他們就猶如春筍一般冒出來。 青海要邑隱藏著莫大的財富,換做是誰都會動心。 “這個智能見招拆招,所以劉蘇,你的擔子是最終的,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給本王拖住。 出了事情,你要第一時間派人通知本王,然後找李智明解決。 如果李智明解決不了,,那就拖著,等待本王的命令。 你聽明白了麼?” 李慎看著劉蘇很認真的問道。 “王爺放心,小人一定會完成王爺交代下來的命令,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絕不會讓青海要邑在小人手裡出事情。” 劉蘇立刻稟報道。 “好,你放心,本王是一個獎罰分明的人,你看王洪福現在人模狗樣的, 你將來也會有機會跟他一樣。 隻要你好好辦事,本王是不會虧待你的,你去吧。” 李慎滿意的點頭,然後讓劉蘇去辦事。 “多謝紀王殿下。” 劉蘇聽到李慎的話也是喜出望外,商賈之中誰人不羨慕王洪福。 王洪福家財何止萬貫,有人估算過,王洪福的家產至少都要在百萬左右。 這是何其恐怖的事情,他隻不過是紀王府的大掌櫃而己。 不但如此,身份地位上才是眾人羨慕的地方。 王洪福本是商賈,賤籍出身,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官宦都看不起商賈。 可王洪福不一樣,人前顯貴。 長安城有頭有臉的達官貴人,王公貴胄都要給幾分薄麵。 青樓畫舫裡的文人雅士,王洪福正眼都不瞧他們一眼。 哪怕是不少文人求到他這裡,想要引薦一二,入紀王府謀個一官半職,王洪福也不會搭理他們,連禮品都不收。 劉蘇作為紀王府新培養起來的地方掌櫃,那可是聽著王洪福的傳說成長起來的。 他沒有那麼大的理想,隻想要能夠達到王洪福的一半他就己經心滿意足了。 如今紀王說有機會媲美王洪福,怎能不讓他激動。 劉蘇高興的走了,李慎喝了一口茶水。 “玄策,存單的事情到底怎麼回事,為何王洪福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鑄錢本王都能夠理解,他居然私設錢幣,給本王硬生生造出來一種錢幣。 這不是要推翻我李唐江山的意思麼? 李唐沒了,我這個親王還有個屁用,他王洪福的腦子長大到屁股上去了麼?” 李慎越想越生氣,剛剛他看到王玄策的樣子他就知道這裡麵另有隱情。 王玄策跟了他這麼多年,兩人之間己經有了默契,王玄策出來就是要給自己頂鍋的。 看到這裡沒有外人,王玄策一臉無奈的說道: “王爺,難道你忘了?這個飛錢是王爺你親自設計的,當初王掌櫃就提出過這個問題。 當時王爺說你要的就是這個目的,潛移默化改變錢幣的流通。 還說銅錢和黃金太重了,影響王爺你花錢的速度。 印刷廠印刷飛錢,也是王爺你的信函,根本就沒有審核這一步驟。” “是麼?還有這事?” 李慎尷尬的問道,他仔細一想確實有點印象,當初自己在書房隨便畫了一個飛錢的樣式。 然後找王洪福商議。 之後好像如王玄策說的那樣,王洪福確實提出了疑問,但被自己給駁回了。 “回王爺,此事千真萬確,因為事後,王掌櫃還來找過臣,說這件事犯忌諱,讓臣勸一勸王爺。” 王玄策肯定的點點頭。 “本王怎麼就沒有想起來呢,不過確實有那麼一點印象,哎?你說本王是不是真的得了腦疾。 怎麼有些事說忘就給忘記了。 不過就算本王忘記了,你為什麼不來勸勸本王呢? 這麼大的事,你至少也要過來跟本王商議一下吧?” 李慎突然改變了思路,自己永遠都不會錯。 “回王爺,王洪福確實讓臣勸導王爺,但王爺也跟臣說了,這件事你己經深思熟慮了。 還說減少錢的重量會增加商賈的交易量。 所以臣也沒有去勸導王爺,以王爺受陛下寵愛程度,就算是東窗事發,王爺也隻不過是被陛下打幾下板子而己, 並不會有什麼大事。” (我頭一次聽到一個詞,內耗。 這種事發生在彆人身上就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 把自己固定在一個圈裡,不停的打轉,就是走不出這個圈。 有經曆的都懂,允許你們嘲笑我。 我需要把這種情緒宣泄出去,一首到不在乎為止。 我沒有傾訴者,隻能在這裡了。 多包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