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30章 李世民的心事,貞觀小閒王,悟途,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實李世民的想法很簡單,趁著自己還活著,化解李慎三兄弟之間的仇怨。 他是過來人,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步自己的後塵。 李世民一共有過十四個兒子,夭折三人,就剩十一個兒子。 在身邊的兒子有六人,除了李慎四人外,還有十三子趙王李福,秦州刺史,過繼給了隱太子李建成, 十四子曹王李明,曹州刺史,過繼給巢王李元吉。 這倆皇子加上太子,魏王,晉王,紀王,六個親王留在長安城, 其他的都已經外放出藩。 李福和李明已經過繼,所以李世民並沒有那麼親近,隻有太子四人在自己的膝下。 這兩年李世民處於半退休狀態,享受天倫之樂,想法有了改變,對於親情重視了很多。 他知道魏王李泰和晉王李治與紀王李慎仇怨頗大,自己在時他們還能夠克製, 他怕有一天自己不在了。 他的小兒子現在實力雄厚,雖然在朝堂上沒有實權,不敢小覷。 兩個嫡子根本就不是對手。 外人以為紀王隻不過是做作惡,紈絝一些而已。 但他是最了解的,這個孩子心眼很小,沒有心胸,而且心狠手辣。 到那個時候,太子繼位也不一定能夠護住兩個弟弟。 李承乾也明白他爹的意思,他心裡懂得父親的苦衷。 他可以想象等他繼位之後,老十會讓他多頭疼。 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連老爹都管不住,更何況自己了,到時候他還不放飛自我。 “阿耶,事情雖然是這樣,但兒覺得起不到什麼作用。 能不能化解,還得看青雀和雉奴兩個人的想法。 其實十弟也不願結怨,當初十弟毆打雉奴,也是一時衝動,但也情有可原, 換成他人,十弟絕不會手下留情。 為了鏟除雉奴的私軍,老十不惜一身做餌,斬草除根,他對自己都那麼狠,更何況是彆人。” 李承乾看的很明白,老十就是想要自由,想乾什麼就乾什麼,無拘無束。 “唉,有沒有作用,那就要看命數了,能做的朕已經做了。 高明,朕在為二十二年,一直勵精圖治,想要為大唐的百姓做些事情。 如今大唐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朕暗中派人去各地探訪過,這十年來,大唐的百姓生活過的越來越好, 哪怕是年年有災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百姓流離失所。 現在大唐對外兵強馬壯,四海依附,萬邦來朝。 這一切除了因為朝廷有作為以外,你可知還因為什麼?” 李世民眼眸深邃,看著李承乾發問。 “難道是因為十弟?”李承乾不確定的問道。 “沒錯!就是因為老十。 朕自武德九年繼位,到貞觀十年,在這十年裡雖然朝廷也有作為, 但發展很緩慢,朕一直努力著,可是世家士族獨大。 很多事情朕想做,但卻無法做。 貞觀十年,也是老十崛起的開始,他一人獨自對抗世家士族,用了十二年的時間,一點一點的慢慢蠶食,才有了現在的朝堂清明。 他給商賈們公平的交易環境,才讓百姓有了額外的收入,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以前為了逃役,百姓甚至自殘,可現在百姓可以出錢抵役,交納稅負也沒有以前那麼難收了。 還有這些年增加了數倍的讀書人,各處修橋鋪路, 老十這十二年來,完成了朕幾十年的計劃。 所以高明,老十很重要,你繼位之後,隻要他不是犯了特大的錯,一定要保住老十。” 李世民今天說的有些多,他想要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訴李承乾。 李慎對大唐作用很大,無論是出於親情也好,利益也好,都要保住李慎。 李慎現在才二十歲,未來還有幾十年時間,這幾十年他可以為大唐做很多事情。 這都是為了李家的江山。 “阿耶,兒明白了,阿耶放心,十弟這些年對我的幫助也很多,兒不會胡亂猜疑,一定會保住老十的。” 李承乾鄭重的回道。 李世民站起身,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然後轉身來護欄旁,看著南海池。 良久後說道: “高明,不要以為現在國泰民安,兵強馬壯就可以掉以輕心。 那些想要亡我大唐之人的心一直不死,那些想要亡我李家江山的人不計其數。 百姓就是我李家的基石。 李慎曾經對朕說過,我們做的再好也不會讓天下每一個人都滿意, 我們隻要做到公平,讓大部分人滿意就可以,而這大部分人也要包括百姓。 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的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都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朕相信如果做到了這些,就算有人想要推翻我李唐江山,百姓也不會跟隨。”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李承乾呢喃的重複著這句話。 這句話出自《禮記》。 李承乾很早就讀過,可是現在由自己的父親講出來,他又有了深刻的理解。 “兒多謝阿耶教誨。”李承乾深施一禮。 他主持朝政這麼久,已經明白了當年自己父親為何會要那樣對待自己。 他現在對待自己的嫡子李厥更加嚴厲,雖然還沒有封皇太子,但作為嫡長子,已經是下一任太子人選了。 “這兩天李恪和李愔回京吊唁,你安排他們就好,湣皇後下葬以後,就叫他們回封地。” 李世民顯得有些疲憊,不知道是身體還是精神。 李承乾立刻領命,然後起身行禮: “阿耶,沒什麼事兒告退了。” “嗯,你去吧,不要太過勞累了,朕不希望病倒。” 李世民點點頭囑咐道。 李承乾再行一禮,由宦官帶了出去。 第二日長安城東,數匹快馬疾馳而來,由遠及近很快就在春明門前停了下來。 為首兩人抬頭仰望長安城門樓,臉上露出了懷念之情。 “三哥,我們終於到了。”一位少年說道。 “是啊,終於回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