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8章 準備活動,貞觀小閒王,悟途,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紀王府的動作很快,王洪福帶了兩百個會寫字的夥計迅速來到明德門。 李世民也很給力,派了五千右武衛聽候李慎的調遣。 李慎站在城樓之上開始布置任務,五千右武衛把下麵的人分成幾份。 一千人一個方陣,組成了二十幾個方陣。 中間有右武衛用人牆分開,百姓們對於拿著刀劍的官兵有著天生的畏懼。 所以怎麼安排怎麼做。 王洪福帶的人搬出桌椅,在城外現場登記錄入。 百姓一個方陣一個方陣的排隊有次序的登記,然後被安排到指定區域搭建臨時住所。 好在已經二月,雖然還沒有春暖花開,但是也沒有到凍死人的地步,要不然李慎還得建房舍更麻煩。 登記速度不快,因為登記的東西比較多,姓名,籍貫,核對通關文牒。 李世民就站在那裡看著李慎有條不紊的發出一條條指令。 紀王府的糧食也都運了過來。 幾萬人吃的糧食對於紀王府來說不算什麼。李慎在長安有二十萬畝的良田,每年的產出都是天文數字。 “老十,你準備怎麼安排這些人?距離三月還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你準備就這麼養活他們?”李世民看著下麵的人群問道。 “阿耶,他們出來帶的乾糧並不多,不養活他們也不行,會餓死人的。 不過確實不能讓他們在這呆著,我會儘快安排他們分批次前往赤嶺,先把建城的準備工作做好。”李慎也看著下麵的人說道。 不能讓他們一直留在長安城外,隱患太大,把他們弄到赤嶺去,先挖地基。 總要給他們一點活乾。 而且提前挖好地基也好方便日後修城牆,修要邑不是就在平地上修的。 城牆也是要挖地基的,要不然以後誰要是挖個地道什麼的,來一個地道戰那還了得。 挖地基,夯平土地是基礎。 “嗯,你安排就好,一切按照閻立本畫的圖紙建設,那張圖朝臣們都已經看過了,沒有問題。”李世民點點頭。 “阿耶,那張圖我也看過了,兒覺得可以在大一點,這次我們用水泥澆築,速度比用石頭壘砌快無數倍, 何不建一座如遼東城那般的要邑城池呢? 到時候吐蕃人看到後,就是嚇,也能把他們嚇死。” 李慎也看過那張圖,閻立本太過保守,城牆寬兩米,高三丈,那有個屁用。 反正就是多廢一點水泥的事, “像遼東城那般的要邑?”李世民驚訝,遼東城這種要邑已經是超大型要邑了。 “放心吧阿耶,兒心中有數,就是多花點錢的事,到時候兩年就賺回來。”李慎拍胸脯保證。 “好吧,你自己定奪就好,不過也要量力而行,若是真的差點錢,朕可以再借給你一些。”李世民說道。 李慎聽李世民說再借錢眼睛瞪的大大的,內心的驚訝難以複加,他很想問一句‘阿耶,你是不是得絕症了?’ 前世電視劇不都這麼演麼?知道自己快死了才會把財產分給兒女。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哼,你瞪什麼眼睛,朕隻是想赤嶺要邑儘快建起來,記住借你的錢是要還的。”李世民哼了一聲,轉身離去回了皇宮。 李慎愣愣的看著離去的爹走了,不由得心中想道:‘要不再借點?’ 至於他爹說的還錢,那他根本就沒往心裡去,隻要我裝窮,我就不還錢。 李慎沒有在這裡多待,他還要回去辦事情呢。 回到王府李慎再一次招來王府的三巨頭開一個臨時的會議。 “咳我先說兩句,這個明德門外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老王,你的任務很重,必須要儘快登記完這些勞工的信息, 安排他們一千人為一大隊,不得亂串,給他們編輯號碼,找人的時候好找。 對於不合格的勸返回去,回去的乾糧由王府出, 告訴他們這次去赤嶺雖然給的工錢多,但是危險也大,很可能會客死他鄉,讓他們都想清楚。 而且警告他們不準鬨事,誰鬨事就滾回去,鬨大了殺頭。” 這種時候李慎想到的隻有用重典才能夠鎮壓住他們。 “王爺,這麼多人聚在長安城外,若是有人故意挑撥會對王爺不利啊, 還是要想辦法讓他們離開此地,或者現在就去赤嶺。”王玄策說道。 “嗯,玄策說的對,本王已經想好了,一千人為一個隊伍,負責押送物資,和他們所用的糧食,分批次前往赤嶺。 隻要他們不聚集,一千百姓翻不起什麼風浪。 這個就要仁貴你去安排,侍衛營五十人一個小隊,都配上戰馬,看護好這一千人前往赤嶺。 若是中途有人調撥民變的直接殺了。 到達後組織他們自己搭建營地,王洪福派過去管理的人一起走。 無論如何千萬不能出岔子知道麼?這次本王允許死人。” 李慎最怕的就是有人在其中煽動百姓暴動,到最後受罰的肯定是這些無辜的百姓。 “臣,領命。” “王爺,那水泥的事情怎麼辦,都已經一個月了。”王洪福問道。 “讓你找的人你都找到了麼?” “回王爺,都已經通知了。”王洪福回道。 “那好,明日讓他們到天上人間,本王親自進行招標。”李慎點點頭。 “王爺,光水泥還不夠,我們還需要鐵,還有木材。”王洪福又說道。 “這個你去聯係,木材從鄰近的州縣運輸即可,至於鐵嘛,看來本王還得去找那個長孫老賊了。” 李慎不可能找世家,就算世家賣給他,價格也很高。 而且李慎知道,他這樣大量的購買鐵,會讓市麵上的鐵漲價的。 “對了,老王,派人去高句麗,通知那邊的工坊可以開始乾活了,若是有官員問起,就說是我紀王府的產業。 同時繼續建造高爐,那裡的鐵礦豐富,儲量驚人,完全可以滿足大唐的需要, 隻不過距離赤嶺太遠了,運輸費可能都比鐵貴。但是用船運到大唐成本就沒有那麼高。” 李慎在高句麗私自占領了一座最大的鐵礦,工坊去年就建好了,一直都沒有開工。 會議結束,李慎站起身。 “好了各位,各司其職,美好的未來在等著我們。” 幾人也紛紛站起身行禮,然後去辦自己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