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1章 太子凱旋,貞觀小閒王,悟途,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一月已入寒冬,今年的第一場雪才姍姍來遲,小雪紛飛,給這個冬天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 而今天李慎接到了一個任務,跟隨魏王李泰,晉王李治一起迎接太子回朝。 十裡亭。 李慎三兄弟聚在一起談笑風生,這就是作為貴族的素養,彆管心裡怎麼想,但麵子上還是要親如一家。 李慎三人早早的就到了這裡,迎接太子必須得早到,這也是規矩。 李慎讓人從其他馬車上拿下來一個大火爐,點燃木炭,三人圍在火爐旁取暖。 天降小雪,寒風有些刺骨。 三人都穿著一身皮裘的披風。 “十弟,哥哥有時候真的覺得羨慕你,你無論做什麼事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不能受苦。 你看這火爐,我跟老九就從來沒有想過來的時候帶一個爐子來。”魏王李泰有些感慨。 “四哥哪裡話,小弟隻不過是比較喜歡享受罷了,不是說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麼?”李慎謙虛的回道。 “唉還是老十看的透徹。”魏王搖了搖頭歎息道。 “四哥,想要享受也得有那個條件,老十腰纏萬貫,家中金山銀山,富可敵國。 比如他前幾日從牢房中出來以後,整整在東市西市買了好幾天。 把市麵上的好東西都買光了,聽說花了十來萬貫, 這種享受,就是你我也享受不起啊。”晉王李治在旁說道。 李慎看了李治一眼,咧嘴笑了。 “你看九哥說的,我不都跟你說了麼?你要是回封地,小弟在你那裡跟你做生意,保你一生有享不儘的榮華富貴,可是九哥不乾啊。” 這句話說的李治頗為尷尬,也引來了李泰的注視,就他那點心思,李泰怎能不知。 “嗬嗬,十弟你說笑了,我也是舍不得離開阿耶和母親,想要晚一點在去封地。 要知道去了封地,親王無詔不得回京,到時候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見阿耶母親。 一想到以後不能在阿耶母親身旁儘孝,我這心裡就特彆難受。”李治說到傷心之處,忍不住用手擦了一下眼角。 看李治這番模樣李泰和李慎心中同時腹誹:‘呸!真不要臉’ 不過兩人臉上卻是極其配合,李泰傷感道: “唉,老九說的是,要不然哥哥我也早就去封地了,阿耶這般疼愛我,一想到以後就見不到阿耶,我這心裡也是傷心的緊。” 李泰也是真情流露,麵露悲傷。 李治跟李慎兩兄弟同樣心中腹誹:‘呸真不要臉。’ 哥倆都表演完了,李慎覺得自己要是不表演一下是不是有些不合群,於是也是麵露難過, 不過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什麼難過的事,於是隻能說道: “兩位哥哥說的是,小弟自小就有一個夢想,想要遠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想要前往封地,領略大唐的大好河山,看看那廣闊的天地。 唉怎奈阿耶不允,小弟估計應該是阿耶想要小弟常年陪伴左右, 不忍我們父子離彆之苦,受那思念之愁。” 李慎說的更是潸然淚下,聽者傷心,聞者流淚。 李泰和李治哥倆心中已經腹誹同時念叨:呸!你最臭不要臉。 李慎也很不耐,他總不能跟這倆臭不要臉的說一樣的話吧,那顯得自己多麼沒有格調。 而且他說的也是事實啊。 就在話題被李慎聊死的時候,遠處疾馳過來一匹快馬。 “啟稟三位王爺,太子還有三裡就到。” 三人聽後點點頭,收拾了一下衣著。 很快三人就看到了一支隊伍向這邊而來,最前麵是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伍, 之後是幾千人的護衛,中間是太子的馬車。 隊伍來到十裡亭前停下,李承乾一身淡黃色袞冕走下馬車。 “參見太子殿下,賀太子殿下凱旋。”三人一同行禮。 “免禮,都是自己兄弟,不必多禮了。”李承乾微笑著說道。 現在的李承乾比年初之時更加穩健,皮膚呈小麥色的健康。 麵色也顯得剛毅了很多,真的猶如年輕時候的太宗皇帝。 李承乾向前走了幾步來到幾人身前,龍行虎步,氣宇軒昂。 “勞煩三位弟弟了。” “這都是應該的,大哥於外為大唐開疆擴土,我等理應如此。”李泰立刻道。 李慎對著後麵一招手,一名侍衛端著幾杯酒走了過來。 李泰拿起一杯遞給李承乾道: “大哥,請飲此杯。” 李承乾接過酒杯,其他三人也一人拿起一杯酒。 幾人一飲而儘。 歡迎儀式在這裡就告一段落。 幾人都上了馬車前往長安。 而在長安城門口,一群大臣們也在等候,太子為國開疆擴土,臣子迎接遵於禮法。 李承乾又在城門口跟群臣們寒暄了一會後,在百姓夾道歡迎中進入皇城。 李承乾等人直接來到太極殿,向李世民述職。 “兒參見阿耶。” “臣參見陛下。” “嗯,免禮吧。”李世民看到李承乾後走下台階,來到李承乾麵前。 上下打量一番,然後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 “不錯,很好。”這是李世民對李承乾的肯定。 “謝阿耶。” “給大家說說吧,現在高句麗如何?”李世民走回台階上坐下。 “是,啊耶。如今鴨綠江以西都已經是我大唐領土,遼東城不用一兵一卒,他們就主動投降。 兒已命令大軍守住鴨綠江三處渡點。每處五萬大唐軍,五萬高句麗降兵。 各地有少股叛軍,臨走時已經命令降軍圍剿,不足為慮。 明天開春,就可以大麵積種植,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傑地靈, 必將成為我大唐又一塊福地。”李承乾簡短的介紹了一下成果。 至於怎麼打的都已經在奏折裡,李世民自己就看了。 聽到拿下大半高句麗,群臣都為之雀躍。 “好,不愧為朕的兒子,文能安邦,武能定國。這才是我李家兒郎。”李世民非常高興,現在的太子才跟他年輕時有些像了。 “是啊阿耶,大哥現在好厲害,已經得阿耶六分真傳,文能安邦平天下,武可鞍馬定乾坤。” 李慎的小馬屁非常合時宜的拍了過去,這讓李世民非常受用,不禁哈哈大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