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9章 學院歸屬,貞觀小閒王,悟途,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全程李世民都沒有說話,他在想李慎的目的何在,如果單純的就是不願意出錢,或者是沒有錢的話, 李慎會直接找自己說,而不是趁著大家都在的時候說。 他這個兒子做事一定有原因在,隻是自己沒有發現而已。 看到眾人被李慎問的啞口無言,李世民不得不站出來說話了。 “紀王,那你想要如何?” “陛下,建造學院本來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朝堂上的大臣為了一己私欲, 都不希望大唐百姓讀書,臣在想,今天所有的事情臣都做了, 那明年呢?這才四個道而已,還有其他道呢,難道朝廷要讓我紀王府出錢為大唐所有的州縣修書院麼? 或者說,明年我們紀王府不出錢,那朝廷就不在修建書院了。 各位,本王說的對不對?” 李慎一聲怒喝的質問道。 這就是李慎最生氣的地方,這群人成天滿嘴仁義道德, 天天說自己為國為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可是書院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就選擇性回避。 這群人裡,大部分人不是世家,也是跟世家有關係, 如房玄齡的正妻,唐儉的正妻,楊師道,岑文本,高士廉等, 長孫也是世家士族。 李世民坐在上麵終於明白李慎的意思了,今天李慎來就是想要把朝廷撕開一個口子。 讓朝廷為了學院出錢,那其他道的百姓就會認為朝廷也會在他們那修建學院。 到時候,如果朝廷不修,那就會引起不小的影響。 李慎這是想要把朝廷架在那裡。 “房相,你認為朝廷應不應該出這份錢?”李世民環顧一周然後對著房玄齡問道。 “回陛下,按照道理來講,朝廷確實應該出這份錢。”房玄齡回複。 “長孫仆射,認為呢?” “臣讚同房相所言,朝廷確實應該出一些力。”長孫無忌點頭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臣也附議” 李世民眼光所到之處,都會帶來一聲附議。 “嗯,那很好,紀王,你可知後續需要多少錢財?” 李慎想了想。 “回陛下,按照估算市價在一百萬左右,不過臣可以按照成本價格提供書籍。並且安排人送達。 也就三十萬貫。 剩下的就是教諭,朝廷應該有所安排,後續就是一些修繕和教諭的俸祿。還有夥食費用。 這些每年都不需要多少錢的。”李慎算的很仔細。 “才三十萬貫?” “三十萬貫就夠?” 這次輪到李世民和大臣們驚訝了,李慎在朝堂上舌戰群雄, 爭的麵紅耳赤,就差沒罵這些大臣了, 最後就隻用國庫三十萬貫。 此刻的唐儉都悔恨的想要抽自己兩巴掌,若是早知道就三十萬貫, 何必被這位爺指著鼻子罵,就三十萬貫你早說啊。 他還以為得百萬貫以上呢。 其實按照正常來說,確實需要百萬貫以上,隻不過他們不知道李慎的印刷術的成本低而已。 如今他們印刷廠庫房裡都是學院用書, 從啟蒙,到小學,再到大學的所有書籍都有。 “啟稟陛下,若是隻有三十萬貫的話,國庫還是可以拿出來的。”唐儉躬身說道。 “那好,那就給紀王府四十萬貫,由紀王府負責印刷書籍。 教諭也要在建好之前挑選好,還有學生的吃宿問題也由朝廷負責” 最後李世民大手一揮蓋棺定論。 而李慎也恢複了嬉皮笑臉的模樣,不再是公事公辦樣子。 “阿耶,其實兒有一個提議,兒覺得如果全國的學院多起來後, 應該獨立建設一個部門,專門負責管理和撥款。” 李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教育部,負責管理全國學校的。 “單獨建立一個部門?”李世民疑惑。 現在的學校都是國子監在管理。 “是啊,國子監雖然管理學院,但是他畢竟隻是一個學院。 現在因為學院還不多,他們才能夠管理過來,可是將來全天下的學院他們如何管理。 這裡麵涉及到很多問題,招生,科舉等。還有學校修繕的問題。” “紀王殿下,你這般說就是在說我國子監無法勝任嘍?” 說話的是國子監祭酒孔穎達。 李慎這般說,明顯是要削弱國子監的權利啊。 “孔師莫急,本王隻是說獨立出來一個部門,孔師作為祭酒,也可以擔任這個部門的負責人。 而國子監就作為專門的學院獨立出去。” 孔家的影響力太大了,李慎也惹不起。 “這個以後再談,你若是沒有事情,就先回去吧,朕還有事情要與諸位愛卿商談。” 獨立一個部門可不是小事,這需要在大朝會上商議。 “阿耶,兒還有一事。”李慎又說道。 “還有什麼事?” “哦,這個不是什麼大事,就是關於修路的事, 不知道朝廷打不打算修路,修水泥路。”李慎問道。 “修水泥路當然是好,不過修水泥路的價格太過高昂,如果要是把整個大唐的路都修成水泥路, 朝廷目前還負擔不起。”李世民都不用問唐儉, “阿耶,兒的意思也不是要一起修,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可以一條一條的修。 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養豚。 道路修的好了,各地的運輸就會便捷很多,兩地來回的時間也會縮短, 這對百姓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對於軍事方麵就更不用我多說了吧。 所以兒覺得修路很重要。”李慎開始給李世民剖析修路的好處。 “等東征過後再說吧。”李世民搪塞道。 這些道理他當然知道,但是修水泥路花費太高了。一條路少則也要幾萬貫, 要是長一點的百萬貫都不夠,所以雖然李世民知道修路的好,但是目前東征高句麗正是用錢之際,也不能亂花錢。 “阿耶,要不兒出錢修吧。” “你出錢修?”李世民驚訝,今天難道東邊落了鳳凰了? “對,不過兒有個條件,兒不能白修路吧,兒要這條路十年的收費權, 十年過後,這條路就是朝廷的,到時候朝廷是收費還是不收費,那就不歸我管了。” 最終李慎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我今天看到一句話很感人,分享給你們。 快過年了,今年的年貨錢你賺夠了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