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頒獎典禮來了
紫蘇葉知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7章 頒獎典禮來了,1979:未婚妻是天仙媽,紫蘇葉知道,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月二十四日,清晨五點四十。 天色已然初曉,地平線已然躍起一抹太陽的輪廓。 第一縷陽光刺破薄薄的雲彩,沿著北京城的中軸線將夜色驅散。 “嗡嗡嗡??” “撲棱撲棱!” 每日清晨準點響起的鴿哨聲,從遠處悠悠的傳來。 伴隨著一陣翅膀扇動的聲音劃過四合院上空。 “今天就是頒獎典禮了,五項提名能獲獎幾項呢?” 終於程開顏睜開了眼睛,將繼續睡覺的念頭壓下,饒是這段時間沉浸在《贖罪》的創作之中。 此時此刻,到了頒獎的這一天,他也不禁期待起來。 “開顏!起床了嗎?今天要去頒獎了吧?” 恰巧母親徐玉秀也因為擔心程開顏起晚,便早早起床了來到門前敲門提醒。 “起來了。” 程開顏扭頭回了句,便不急不慢的揭開被子,起床穿衣。 “那我先做飯去了。” 徐玉秀靜靜地站在門前,最終還是止住了自己想要問問兒子,對今天的頒獎有多大把握的念頭。 不過他大概也在期待著,煩惱著吧? 畢竟昨天夜裡的燈光,熄得比以往要晚。 作為母親,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更高的成就。 但最希望的還是平平健康,無憂無慮的生活。 徐玉秀輕輕一笑,轉身出門洗漱做飯去了,她打算一會兒煮五個大雞蛋。 就像以前程開顏讀書要參加考試的時候,徐玉秀總會給他加兩個荷包蛋一樣。 寓意考個一百分。 “滋滋滋!” 燒熱的鍋底往外冒著熱氣,徐玉秀拎著油壺在鍋邊繞了一圈。 油花泛起氣泡,滋滋響了起來。 油熱了,再又加入金黃的雞蛋液,不一會兒就咕咕咕的鼓起雞蛋泡來。 煎好五個雞蛋,撒上少許鹽。 徐玉秀低頭聞了聞,一股子油香和雞蛋的味道。 “好香啊媽,今天煎這麼多雞蛋啊?” 身後起床洗漱完畢的程開顏聞著味兒來了。 他也不怕燙,走過來就直接伸手拿了一個吃了起來,邊吃邊點頭道:“不鹹不淡,味道剛剛好。” “吃飯吧,這些都是你的。” 徐玉秀臉上露出柔和的微笑,吩咐道。 “分著吃唄,又不是什麼稀罕物。” 程開顏將吃完一個,拍拍手幫忙端菜拿碗筷。 “早上不樂意吃,乾巴巴沒胃口。” 徐玉秀沒有多說什麼,便回桌吃飯去了。 早上七點。 程開顏騎著車將母親送到學校上班,自己則順著大街,慢慢悠悠的往人民會堂而去。 一路上走走停停,有時候看看街上的商店,看看路邊等車的小姑娘。 不知不覺也到了人民會堂門口的廣場。 參加頒獎的人群,將原本空曠的廣場圍了個水泄不通。 和煦的陽光照耀下,在廣場上留下一地的光影。 “人真多啊,比上次來更多。” 程開顏從街道上推著自行車走了過來,一邊感慨,一邊看著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人們。 有穿著製服的工作人員正在維持秩序,也有一些文化部門的領導在指點江山,也有舉著照相機的記者正拉著一些看起來有些名氣的作家拍攝照片。 人們相互之間聚成一個個小圈子,熱絡的聊著天。 不一會兒,程開顏找到停車棚,發現果然被自行車塞滿了。 無奈之下又轉了轉,發現人民會堂大門口側麵排成一排的小汽車,靈機一動,將自行車停在小汽車後麵。 一般小汽車都是有人看守的,自行車停在這兒安全。 程開顏停好車,不急不慢的走了出來,像個脫離大部隊的候鳥終於彙入茫茫的人群。 現在頒獎典禮還沒有正式開始,大家都在廣場上敘舊聊天。 程開顏掃了一圈,人實在太多了,他也沒看到什麼認識的人。 隨手找了個工作人員問了問距離開始還剩下半個小時,他這才隨便轉了起來。 聽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也駐足討論。 隨便聽著,聊著,程開顏發現自己要比去年平靜的多。 去年來參加典禮時,他刻意的讓自己低調,保持平靜。 但這次程開顏心中雖然期待,但卻有種胸有成竹的自信和閒庭若步的坦然。 文學獎項肯定是有的,至於有幾座就不知道了。 “湛容老師的這篇意識流作品寫的是好啊,沒有刻意的賣弄敘事技巧,故事與感情渾然天成一樣。我感覺要比王蒙老師的那篇意識流流暢自然一點。” 程開顏在一個三人聚集的位置聽了一會兒,他們正在討論意識流和西方文學的技法。 為首的是一個來自湘南姓胡的中年男作家,這次是被提名了。 其他兩位則是一個跟著雜誌社來湊熱鬨的年輕編輯,姓厲。 一個是來自廣東的作家,個子瘦小皮膚黑,姓白。 “王蒙老師的意識流有些太深奧了,讀著像是在猜謎。 厲編輯感慨道。 “是啊,意識流這玩意兒聽著太複雜了,還是寫傷痕文學去吧,隻不過傷痕文學業漸漸有點過時了啊,我投的好多雜誌社要麼是不收了,要麼是要求太高了。” 白作家歎息一聲,他反正是不會寫什麼意識流,隻會寫寫傷痕文學,做好情緒共鳴,渲染嗡嗡嗡那個年代的悲慘,賺點稿費勉強過日子。 “聽起來複雜其實不然,總的來說隻是一種現代主義文學敘事的技巧,為劇情和人物情感服務,大可不用這麼神話。” 程開顏聞言搖了搖頭,隨口解釋一句。 傷痕文學的確紅極一時,但很快就被替代,某種意義上來講傷痕文學是在放大、消費人們對那個時代的集體情緒。 消耗完了,這一類文學也就死了。 所以即便是純文學作家,也要有把握市場的眼光。 “哦?” 三人聽見這話,這才發現身旁忽然多了一個穿著藏青色中山裝,一身書卷氣的青年。 “小同誌你也是參加頒獎典禮的作家?” 湘南作家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眼神很銳利,禮貌問道: “算是吧。” 程開顏笑了笑。 “什麼叫算是啊?你這小子該不會混進來的吧” 白作家扶了扶頭頂的紅星帽,不禁嗤笑一聲。 “這不是重點,小同誌聽起來對意識流有些見解?” 湘南作家擺擺手插話,語氣敦厚溫和,將小作家有些尖銳的語氣消弭。 雖然他平時見多了喜歡附庸文雅,寫了點東西就自稱是作家的年輕人,但也沒有什麼惡感。 誰不是文學愛好者過來的。 “剛才三位同誌說湛容老師的自然和王蒙老師的複雜晦澀。 我們其實可以這樣理解:王蒙老師的作品其實是實驗性質的,帶著濃重的西方色彩,他在意識流流動的過程中融入了更多一般人難以理解的哲思。 而湛容老師的《人到中年》,則有種將西方敘述技巧本土化的味道,更有自己擅長的東西。 這一點其實無關高下,是個人風格的問題。” 程開顏笑了笑,解釋起來。 “原來是這樣那同誌你覺得哪種類型適合學習呢?” 湘南作家顯然是個想進步的,聽了這一番分析,就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肚子裡有墨水,不是那種常見的誇誇其談的文學青年。 “湛容老師的吧,湛容老師對意識流很有她自己的理解。 我個人將其稱之為病理性意識流。 程開顏想了想回答道。 “病理性?” 三人相看一眼,都有些驚訝。 “病理性意識流?這個詞概括的真好啊!” 年輕編輯驚呼起來,誇讚道。 “能仔細說說嗎?同誌?” 就連剛才還有些輕視程開顏的白作家也鄭重起來。 “湛容老師很巧妙的運用了心肌梗塞並發腦缺氧後,昏迷引發的夢境,幻覺,記憶碎片等等。 這些都是醫學上的生理象,成為意識流的敘事依據。 同時通過醫療器械具象化意識流流動的過程。 比如:從女主角看到手術鉗的反光,畫麵流動到冬季托兒所玻璃上的冰花,又流動到女兒凍僵微紅的手指……………” 程開顏點點頭,繼續分析著。 一邊說一邊瞅了眼湘南老哥,他很有學習的勁頭啊,不過那個瘦瘦的作家就有點吃老本的意味了。 “原來是這樣真妙啊,倚靠視覺哦不,準確來說是依靠五感的手法流動意識也太妙了了。” 胡作家沉思道。 “這麼一說的確很適合學習啊!” 此時眾人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樣,顯然已經信了一大半。 “不用過於迷信西方技巧,化用技巧,紮根自己的故事即可。 程開顏又加了一句。 幾人因為意識流而結緣,聊了一會兒。 “小程同誌,你是京城的作家還是跟著哪個出版社一起來的啊?” 厲編輯好奇的問,來參加頒獎的雜誌社除了編輯之外,有時候還會帶一些有天賦的作家來見見世麵,拓寬人脈。 “京城的,我自個兒過來的。” 程開顏笑著解釋道,這麼說倒也沒錯。 “哦哦本地的啊。” 三人相視一眼,是自己過來看熱鬨的啊。 “那這樣吧,一會兒小同誌你跟我們一起進去吧,我帶你進去看看。” 湘南的作家爽朗一笑,熱情的邀請。 “再看看吧,我找朋友,實在沒找到就跟你們” 程開顏話還沒說完,身後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找你半天呢!你躲在這兒乾嘛呢?怕被人圍住看熱鬨啊?” 一個年輕女同誌的聲音傳來。 程開顏回頭一看,麵露驚喜:“陳姍姍?!你也來了,好久不見了啊!” “好久不見!我怎麼就不能來了?” “走走走,楊主編和王蒙老師張光年老師他們在一起呢。” 陳姍姍咧嘴一笑,雖說隻是一麵之緣,但眼前這個家夥給她留下的印象真的很深刻。 去年過年還一起打過牌,看過表演,吃過飯呢。 應該算是朋友了。 “這是?” 胡作家撓了撓頭,看來小程不用他們帶了。 “我朋友,我跟他們進去就好,一會兒裡麵見。” 程開顏簡單介紹了下,隨後和三人揮手告彆,跟著陳姍姍轉身離開了。 “他們要去王蒙老師和張光年老師那兒?” 白作家好奇的問道,看向程開顏二人背影有些羨慕。 那可是《人民文學》的主編,還有全國都聞名的大作家王蒙老師。 “應該是跟著去見見文壇前輩,畢竟小程是個挺有天賦的年輕人。” 胡作家解釋了下。 不過厲編輯卻低頭沉思起來,自語道:“這個女同誌好像是江城《芳草》雜誌社的編輯,前天我們主編還和他們一起吃過飯,我還有印象。 “對了她叫什麼來著?” 厲編輯忽然問。 “好像是陳姍姍吧?” 胡作家解釋道。 “陳姍姍?我想起來,她就是《芳草》的編輯啊,難怪能認識王蒙老師他們。 這個陳姍姍真是好運啊,看程開顏老師的第一部純文學作品就被她發掘到了。” 厲編輯眼神很是羨慕的說,發掘一部經典的作品,是能夠讓他的編輯都為此受益的。 “是啊,話說程開顏老師今年有五部作品入圍吧?太嚇人了。” 胡作家感慨道,據說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他還挺想跟這個文學界赫赫有名的大才子聊聊呢。 “等等程開顏?程?” 白作家忽然有些驚疑不定的自語道。 “怎麼了?” 二人好奇的問。 “沒什麼,應該是我想多了。” 白作家搖搖頭,說起來剛才的年輕人應該和這個陳姍姍應該是親戚之類的吧,一個姓來著。 另一邊。 程開顏也終於在在陳姍姍的帶領下找到了大部隊。 在廣場中間,一群人圍在一起。 一眼看去,還以為是出了什麼事呢。 不過程開顏出色的視力很快就看見了不少熟人。 有文化部的唐明花阿姨,還有《人民文學》的張光年老師,王蒙老師,以及《芳草》楊書案主編,還有《兒童文學》的徐德霞編輯。 當然還有老朋友王安憶,葉辛。 “你小子可算來了,等你半天了都!” 張光年轉頭看到了程開顏姍姍來遲,朗聲笑道。 此話一出,大家都紛紛看了過來,露出笑容和感興趣的樣子。 “人太多了,隨便找地方坐了會兒。” 程開顏視線掃過,點頭問好。 “你小子這次出大風頭了,全國的作家都知道有個叫程開顏的年輕人,這次有五部作品入圍了!” “你覺得這次有多少作品獲獎?” “程開顏同誌還記得我嗎,楊書案,最近有沒有新作品?” 程開顏被眾人圍著一番閒聊過後。 終於到了九點,頒獎典禮終於要開始了。 廣場上的人群依次有序的進入人民會堂。 程開顏跟在人群之中,大步流星,昂首闊步。 看著人民會堂頂部的國徽,眼中滿是自信銳利之色。 他已經做好了獲獎的準備。 “三座文學大獎,囊中之物。’ 不遠處。 唐明花駐足在人群中觀察著程開顏,嘴角微揚綻放出欣賞的淡笑,眼中閃過一抹期待。 五部作品提名,最後能獲得幾座獎項呢? 兩座?三座? 還是全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