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上極仙真
公孫義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0章 上極仙真,從道兵開始的都天靈官路,公孫義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60章上極仙真 大夏動亂,荒域諸聖覆滅近半,兩尊無上因其生隙,總之,南極混沌陷入了有史以來最混亂的的一個時代。 三方大世各有出手,諸聖丶天人丶真仙各為博弈,掀起了好大一番動靜,連遙遠的諸世都投來目光,矚目著這三座磅礴的大世。 此刻的武庸卻是並未再摻和餘下的戰鬥。 他突破蓐收丶九鳳二尊的封鎖之後,一路西行億萬裡,直至落在了一片茫茫雲土之上。 慶雲界! 武庸已經很多年未再踏足這片雲土了,這是當年他邁出九州的第一步。 慶雲四洲之外,不時地有寶船丶法舟進出,他們多數竟隻是築基甚至練氣,隨著那雲夢景氏的艦隊,往九州而去。 「嗯?你們整艘寶船連一名練出了法力的罡煞修士都沒有,也敢踏足混沌了?」 「中途遇到變故,連控製這寶船的能力都無,豈非兒戲?」 雲夢艦隊中的大法師醋意眉頭,將那艦隊後的一尊小型寶船攔下,沉聲喝道。 二轉築基,先築紫府道基,使得靈力磅礴,再以罡煞打磨靈力,而後化作更上一層的法力,也唯有練出了法力之後,才能如意執掌法舟寶船。 「回上修,我們是南瞻雲洲,扶搖靈土的散修。小道手中有兩尊三轉靈傀,乃是仙庭之東海所傳,可無暇禦動法舟。」 「相傳玄君大人便是二轉奉詔,入慶雲,打下那萬裡靈地,這才一路高歌猛進,七甲子而化仙……」 「我保證不會拖艦隊後腿的,自此刻直到入九州,謹遵上修之令!」 那少年道人言談之間儘是仰慕丶向往,充滿著對九州的希冀,而後又是從袖中拿出一尊沉甸甸的錦繡芥子囊,不露聲色的塞到那大法師掌心…… 直到這艦隊遠走萬裡,再不見了蹤跡,這才有一批道人禦龍馬丶駕飛梭急匆匆的趕來。 「混帳東西,這小子趁老夫閉關,把道爺我那兩尊隨侍靈傀丶一艘寶船都給偷了。」 這是一位南洲的金丹法師,肉眼可見的,他的身上還有著明顯的服餌法留下的痕跡。 這位老法師真是又氣又惱,怎得生出了這麽個混帳小子,天天鬨著要入九州,往東海朝聖,這下膽大包天的偷溜出去了。 可混沌浩瀚,便是他這一生也未敢踏出過混沌幾次,徒之奈何? 武庸居於雲頭之上,俯瞰著下方,不知不覺間,當年撒下的種子已然成熟,連那扶搖靈地也已曆數代人了。 今已證上仙,再回過頭來看,那道來時路上已經開滿了盛株。 武庸輕輕搖頭,再踏居那當日的炎穀,如今的無邊大澤,隻覺莫名的滄海桑田,心頭有感。 於是,他再降下雲頭,將玄黃洞天中的遊檄兵馬丶諸子龍衛丶九靈丶宓姬等喚出。 「這裡是慶雲界,九州最東麵的一片屬界,遊檄諸君且入那東勝雲洲與那雲夢-景霄同駐。」 武庸望向那遠處飛來的遁光,隻留下一眼,便一步踏出,領著麾下侍從遠去,入了扶搖靈地。 寒霧峰上,雲妖精靈隱隱飄忽,寒風澹澹,卷其若隱若現的身形,似有道人在捕雲妖; 青眉山下,有鹿鳴鶴唳,流水潺潺,澗中靈花錦簇,老藥生輝,幾座靈莊坐落此間; 數千裡平原中,已然是零零星星的築起了城郭,邊野之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有遁光閃爍,老民耕息。 縱地金光遠掠荊棘嶺,入海角崖,而歸那青竹小峰。 武庸散開眾人在這莊子,與扶搖駐守丹修交接,而他則是一人結廬在裡,不論靈竹鬥拱,春華秋殺…… 玄元大道初成,他在回顧丶在磨合。 何謂玄元,造化創始丶萬物生長丶天災降厄丶靈寶終焉,生生滅滅之間,唯一枝永恒,歲月不染,虛空不破,是為不朽丶是永恒。 這不就是仙道的唯一追求? 惟願天地朽而吾不朽,天地滅而吾永恒! 轉念一想,武庸便是釋然一笑。 「兜兜轉轉,什麽道,什麽法,什麽術?諸真所追求不就是簡簡單單的不朽而超脫麽?」 愈發修行,通曉越多便愈陷入迷障,卻是難得有這麽一瞬,武庸如攏開了眼前的重重迷障一般,恍然明悟! 入道時,無人不貪慕大道,時空丶歲月丶因果丶陰陽……何人不向往?但逐道愈上,陷的也越深。 可還記得仙道初衷,長生不死者乎? 武庸此番俯觀道果生生滅滅,腦袋上如遭重擊,胸中鬱氣一吐,周身天鉛造化之氣息愈發流轉,那天鉛初為砂汞金精四氣,乃生天精地髓-玄黃之氣,而後再泛純質鉛華丶若太白造化,至今仍在蛻變。 那是獨屬於他的玄光,鉛華造化為道之始,災厄終焉為道之終,始終相交,閉合為環,隻在其中無因無果丶無始無終。 玄玄之光名為道,是謂:玄元之光! 此玄光既成,武庸周身上下氣機渾然大變,萬道道痕歸身至今,他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道」,獨特的秩序,玄元之光流轉周天,彙無儘道痕於那玉顏眉心,花鈿一點。 玄元之光滌蕩青丹葫蘆,使得其中天鉛之氣化生玄玄,其中留於玄光,而再無金氣。 先天青丹葫蘆丶先天陷仙旗丶饕餮鬼麵丶墟鏡……諸道靈寶為那上上玄光重新祭煉,這才解封儘其中諸多道則,氣道丶混亂大道丶吞噬大道丶虛空大道。 這諸世靈寶,在舉道飛升的上境仙真手中,將真正的發揮出他們的威能! 「相傳有媧皇有金葫蘆,其中煉有一幡,統禦萬靈;王母亦有一尊素色雲界聚仙旗。」 武庸盤膝於虛天之下,那青葫蘆丶陷仙旗便落於掌心,二者氣機已然勾連,如渾然天成一般。 隻需他再助其一臂,單手往那玄元道果中一攝,拘來一縷造化之始光丶一縷終焉之劫光丶一縷駐世永恒光,三光點入先天青葫蘆,那將那陷仙旗作玄光收入其中。 隻需溫養百載…… 無錯版本在讀!本小說。 亦在此時,玄黃洞天亦是開始蛻變,那以丹法造化點出的福地洞天,曆經歲月,終於不再耽於現狀,它要化作一方真正的世界,化作一方仙土了,那是與昆侖仙境一般的仙土! 虛天中,玄光一現,那天高地厚的洞天正在無序的暴動著。 洞天界壁退隱,似天高無極,地深無儘,這並不是它所需要的,可天高地厚難計,於是突有一道玄光之世外落下,悍然磨滅了那天地玄黃,整座洞天開始崩潰丶凋零,天穹不現,淪為一片虛無,陸土坍塌,化作一片廢墟,上下相合,天地無分…… 直至。 無儘的洞天時間過去後。 那無分的天地之間,廢墟湮作了混沌塵陸,再無當年摸樣,一株翠筍頑強的頂開那混沌陸土,茁壯生長,很快便化作一株丈許的苦竹,苦竹分株,愈化愈多;蓬天寶樹的種子再度發芽,迎風渡氣,生至百丈不止,似是撐起了這片無分的天地;一尊又一尊玄黃之裡的靈根重新抽芽,那是原本洞天中天鉛玄黃大道,給予它們最後的保護…… 玄黃洞天自此消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新生的,臨於虛天之上界域。 此界天地無分,萬道埋葬,虛空凝滯無比,仙境之下連虛空遁法都破不了,絲毫不遜色於玉皇紀元,那天外天中,諸仙聖的道場。 這是一片真正的仙土,源自一位上境仙真內世界誕生的仙土! 武庸旁觀著此世變化,緩步邁入了這仙土之中,他每行一步,仙土之上便有無邊仙葩妙藥破土誕生,每至一處,一尊尊造化奇跡拔地而起,不老泉丶飛來峰丶青雲海丶道妙岩丶無底窟…… 他欣然接受著這方仙土的喜悅與饋贈,行至那株與世界生滅中汲取了大道的苦竹林旁,武庸取下那苦竹母株的一半,再於每一座土地,每一座天峰前擇取一金一石丶一草一木。 他將升煉那青玄九節竹杖。 殺伐之器,求一個質極,以淩高一籌;護道之寶,求一個道妙,以出奇製勝;統禦之寶,求一個蘊深,以鎮壓氣與運。 承道之器,唯求一個自然相合,與道合真,自然承道,卻是無需儘求頂級靈材堆砌。 便如此。 駐足慶雲半甲子,武庸成道丶悟道丶修正其道。 將兩件先天靈寶合煉丶承道之器升煉,一身天鉛氣儘化玄元光,浸染饕餮鬼麵丶墟鏡靈寶,洞天墜入輪回,故仙土乃生。 舉道上極,終成仙真。 上仙諸多,可何為上真? 上真在古史最初,意為無上天宮丶浮黎仙土的神人成就上道神仙,道為真真無上,非道成無暇者,不可承此名…… 慶雲南洲,祥雲蔽天,仙花亂墜,大道至理訴諸半甲子不休,整座大界的上修儘皆拜於海角崖下,那一方仙土誕生丶玄元大道顯化,凡漏出的一縷氣息,為人所識,便有神通道法得悟。 凡夫怎識仙真路?隻知此方有仙人駐留,便是在這方天地來往的遊修亦是忍不住駐足罷了。 當今混沌大亂,真仙丶神魔丶天人混戰,但凡有仙人駐足之處,總歸是個好去處,扶搖靈土仙人臨塵,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倒是讓這慶雲界周邊繁盛了數十載……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