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契闊
公孫義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契闊,從道兵開始的都天靈官路,公孫義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212章契闊 既蓬萊道軍入東周。 遠在數萬裡之外的武庸斟酌再三,喚來山中方士丶華墟方士府丶雲遊方士丶華墟兵修都督府等諸道統見證,將這東周七十二山丶三十六瀆劃作山河圖錄,又取橫縱五嶽山脈,東西四道大江為主。 將這五嶽四瀆另立,布下九道巨型聚靈結界,以此九靈脈穩固東周地水。 再才取六十七山丶三十二瀆,任東海道軍與蓬萊道軍分取,編訂成錄! 與諸方勢力約定紅線規則之後,才勞武氏總攝乾坤大總管-武烈,將此山河圖錄一齊帶回鈞天道宮,與蓬萊道官接頭…… 而他則是一氣踏遍東周諸靈山大瀆,儘取四十八座靈山,又糾正了數支洪水泛濫的大河,將諸般靈脈攝入丹田還丹福地,以內世界天地之力將那諸界本源一一理清。 武庸十指掐訣,七神天降,八人合力將那道道橫貫福地的巨大靈脈鎮下,福地又采天精地髓,汲取諸脈。 但天然還丹福地還是太小了! 縱其有百裡方圓,但其中天地之力依然可稱得上稀薄,采攝靈機不到百一,僅僅二十道靈機掛上天穹,自扶桑木上垂落,之後便再無聲息;而福地中,更是埋下一道青靈地脈後便地氣下沉,天清浮遊,自此不再變化。 一座福地的容納隻限於此。 須得回返九州祖界,將這諸界本源接連九州界則,方可再提煉靈機了。 四十八尊靈脈,行踏十一月,諸脈方士自發跟隨在後著這仙國大法尊,每行一處斷靈脈後皆梳理靈脈,立下結界道場,為山中人授法。 後又察覺不妥,取了橫縱五嶽丶四瀆調理走勢,定下山河圖錄,穩固東周地水。 三百餘日,言行合一,終是折服了東周諸修…… 「不知不覺間,春時自西華山啟,如今卻已入隆冬,果真是山中無甲子,修行不計日呐!」 一名方士抬起右手,接住落下的雪花,不由感歎道。 而他身後的涓涓溪流邊上,兩名方士圍攏在篝火旁,一人執扇,一人拘鼎,立時便從鼎中取出三枚色澤微有瑕疵的乙木靈丹。二人卻是絲毫不覺有什麽不滿,小心翼翼的將那靈丹分了,裝入玉瓶之中。 「修行不就是如此?嘿嘿,快來,今日收丹三枚,你我道友三人一人一顆。」 「此丹全程參照黃道大法尊之法所練,糾結黃芽丶青萍丶扶餘丶田露諸材……」 「修行前,含於口中,有諸氣聚來,再加導引則事半而功倍。」 那執扇方士搖頭晃腦,自得輕笑。 諸山方士,唯有他等少數人從頭至尾整整跟隨了那大法尊數十座靈山,自加入道軍中,開山立石。 同為服餌靈丹,雖義理不變,但那大法尊每行一處都會傳下一道不同的餌方。 四十八座靈山,共有四十八類乙木靈丹丶靈芝餌食丶諸方靈散傳下,他道友三人乃是隨侍最為日久,三人共掌握了有三十三類靈丹散食,並成功練出了八種。 當然足夠自傲了。 隻是那拘著丹鼎的方士,招來溪中水汽,專心埋頭洗煉,許久後,將那碎餘丹渣理出,丹鼎洗淨後,突然心有所感,再才抬頭一歎。 「昔日道宮那位黃道大法尊有言,隻取四十八道靈脈以修神通,這一座青玄山脈,便是最後一座了……」 拘鼎方士麵露遺憾之色,自知這服餌之道的因緣已是止於此處。 另外二人有感,再順著他的眼光望去,隻見那靈峰道場之上的東海諸修早已不見了蹤跡,而各地而來的方士也開始緩緩散去。 今後東周隻留下了五嶽四瀆九座上品靈脈,餘者靈脈皆要遭劫,蘊養甲子後,隻怕是也就穩在中品了。 但其實也不影響修行,那留下的諸山道場,也是一種大機緣。 「諸脈方士各歸洞府,仙國諸修也回返了華墟,你我三人本為山野散修,因法尊講法而識,又以僥幸入了階位。」 「索性我三人也是無處可去,不如在此結廬開觀,將這服餌丹道推衍下去,如何?」 「……」 四十八脈靈秀道場,雖折了山河靈韻,又留下了四十八道道場。 不用多少年,東周大界這四十八座道場便會陸續有人入主,方士也好丶仙道也罷,四十八峰招搖於地,最終,東周修行界將迎來井噴式的發展,創造一番盛世。 而武庸等人,扶搖武氏與黃天道營中百餘修士慶雲一卷,聚於穹空之中,再得武庸一氣禦之,千丈雲團霎時而起。 鈞天道宮的諸修輾轉將近一年,花費了巨量的靈材,才將東周諸脈的首尾處理好,在不大影響東周修行界的情況下,得了四十八道靈脈,這般緊趕慢趕的開山裂石,布置結界,可謂是累壞了諸修,心道這日子終於過去了。 但這一年的略微辛勞,卻是實打實的換來的東周大界被攝靈脈後的安穩,諸東周修士安心,武庸等人也無愧,當真也是值得。 距華墟數萬裡路,禦風乘雲也不過第二日清晨便至。 令人訝異的是,直至武庸等東海道軍歸來時,那蓬萊諸修,居然真就老老實實的在鈞天道宮中修行靜坐了大半年之久。 原本等的最是焦灼的袁仲,得了東周山河圖錄後,當即就是大讚武庸行事有度,東周山水一百零八脈刻畫了山河圖,又梳理地脈,將可攝拿的諸脈一分為二。 武庸先行,得四十八靈山地脈;袁仲為主,當得三十二水脈丶一十九道地脈,共五十一脈。 主次有序,分劃有度。 此錄傳首蓬萊諸法師後,饒是再自傲的袁氏金丹都挑不出來任何毛病。 如此。 待武庸回歸之日,鈞天道宮中萬象生輝,彩光四起,瓊空之中,十丈有一人,乘雲而迎,百丈有一天馬,護衛碧青;而自鈞天道宮中,青霞似毯,平鋪三十三裡,諸道提彩籃丶捧金燈,袁仲更是親出道宮十裡,迎接武庸。 「好你個武庸,居然先吾一步修成四轉了?」 袁仲迎立到華墟城外,也不論在旁等候的東周文武朝臣,虛拉住武庸,二人便是談笑風生,在諸多道人擁壘之下入了鈞天道宮。 獨留下東海道軍中的諸位,與隨行方士告彆,降落雲頭,再與東周文武稍稍告罪,才追了上去…… 而武庸二人已是並肩入了鈞天道宮。 青沅道將從殿後緩緩出迎,也是帶著驚異的目光上下打量著這位武家道官。 且不論彆的,這武氏道官修行才不足一甲子,便證了道將之位,這是何等的速度? 縱然是仙人子嗣,先天金丹與道體同生,成就元神明悟道途也得花上百年不止啊! 袁仲也不嫉妒,將武庸拉入鈞天道宮之中,令族子袁機好生招待剛剛歸來的東海道軍,二人便開始了點茶論宜。 這卻是整的武庸內心沒了一點底氣,不知這袁仲今日為何如此熱情? 二人對視許久,武庸講述著他在東周這段時間所做之事,聽得袁仲是欲罷不能,恨不得親自效仿其單騎入東周,借力打力,四方博弈。 但袁仲等人經曆也算精彩。 「我等在東周南界,那蒼龍大澤倒是還好,諸部奮戰,一氣便將其打殺了去。」 「但是那黑山鬼判,已然是有了大真君的道行,且跟腳極為不凡,乃是一座萬丈黑山,黑山權柄儘加其身,幾乎無解;那老魔又得一座枉死城,乃是一座天生靈寶,內有陰兵百千萬,三階的鬼王就有數十頭,卻是極為難纏……」 ap 「不過,吾亦已尋得了道途,得蒙你先行拿下東周之北。武庸,等我掃清北界靈脈,亦能功成四轉了。」 袁仲縱使有大夢千古的「他我」影響,悟了道塗,但這本性未變。 卻是依舊得肆意張狂,藏不住事。 武庸剛一回來他便將自己的老底都漏了出去。 此人性情如此,與你無甚交情,破門逼殺的事兒都做的出來,但若是建起來了一定的信任,每有好事都少不了你的一份…… 或可稱為乖僻! 見其得意,武庸當即就是拱手相慶: 「恭喜袁兄了,你我二人卻是總算有了這入場的資格。」 「或許回了九州,你我二人還需相互扶持,半仙偉業丶大真君道果,你我二人也未嘗沒有機會!」 武庸抬起桌上的茶杯,以茶代酒,而袁仲也當真就有此意,這武家二郎的天資魄力,絲毫不弱於玉京那些個上族嫡子,並且已然是成了勢,二人道場又是相鄰,加上那一場頓悟大夢,似乎也與其脫不了乾係。 差點便拉著武庸歃血為盟了…… 隻是卻被武庸汗顏以黑山之事轉移了話題。 「袁兄,不若你先修得四轉道行,屆時你我二人合軍拿下那黑山老妖,也好早日為東周此行做個了斷。」 「我日前受天香一族,有些神籙科儀手段,道兵法的四轉你也知曉……那枉死城,卻也是頗合我心。」 「屆時,我東海道軍為先鋒,袁兄押後,我等一齊破了那黑山,那座枉死城我或可花些資源代價拿下,如何?」 趁著袁仲此時得意,武庸趁熱打鐵,卻是想要定下那歸屬。 原本他以為那枉死城會是一座道場靈峰類的的造物,那對大部分人就應該不是特彆珍貴,或許他可以收入囊中。 可,這枉死城居然是一座靈寶?還是天宮雲城類的宇道丶魂道靈寶。 這個價值可就高了啊! 上一次見到的,還是雲夢景氏-景霄真君的慶雲天宮…… 此言一出,青沅道將和袁仲的麵色驀然一緊,但很快,袁仲思量再三,豁然站起。 「我也不瞞你,我蓬萊一家,拿不下那黑山,加上你東海亦不一定拿得下來。」 「你言正合我心,無論勝不勝,我卻也是還想再去挑上一陣。」 袁仲也算是醜話說在了前頭。 「若是能拿下來,那座天宮價值卻是不可估量,你也知曉,不少真君祭煉的天宮堡壘也不成靈寶,隻算是上品法寶。」 一件靈寶,其中蘊含的道韻,不亞於一座福地,其中乃是一條完整的大道,例如玄黃道袍丶太陰玄儀幡丶地肺金燈等等。 遑論這還是宇道丶魂道雙道頂級的道則呢? 「《枉死城》正是不一定拿得下來,那鬼判極為難纏。」 「武庸,我卻也不誆你,若能拿下那黑山,那座靈寶天城可以歸屬於你,但這其中有個前提!」 「我有一嫡女,正桃李年華,居於冀州北冥仙城,在我那兄長門下道宮中修行。」 「你若執意要取天城,須得與我那嫡女死生闊契,約子成說,合為道侶。是以,我丶青沅道將才願將其讓與你。」 「否則,我等自可入玉京,從族中再喚來助力,徹底了結此僚。」 畢竟,此是一座與這四品大界的陰世神道伴生之靈寶,算是類屬先天,對符籙派的那些神神叨叨的家夥來說,完全可以算得上傳世鎮族之物了。 否則袁仲自有兩件靈寶,也不至於慘敗退走了。 但若是能以此物換來一位冉冉升起的準半仙,是的,袁仲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武庸遲早會超過自己。 且武庸的話裡話外卻是不止向往那大真君之位,而是看中了那三十六尊半仙之一啊! 並且,袁仲上頭有位大真君的嫡長兄在玉京鎮世,冀州那位攪動風雲的元初真君』也馬上就要成就大真君了,族中早已經站完了隊,他還能動用的力量還真隻有青沅道將之類。 其他人就算是請來了,這先天靈寶-枉死天城,還落得到他手中? 算來算去,還真不如予了武庸,屆時二家親如一體,合力之下,還真是能橫霸蓬萊外州,絲毫不遜色於一尊上族,屆時,他在族中的地位又是另一番境地了。 突得袁仲那炙熱的目光火辣辣的投來,武庸眸子一垂,低頭輕抿了一口茶。 「可我已經有了一位道侶,且是我族中分支嗣裔,扶搖山離不開她。」 武萱坐鎮扶搖山,有了數十年嗣女的名義,扶搖山上下,不論是武庸一力帶起來的嫡係,亦或者三位老總管手下的數百家生子,對其俱是心服口服,也都在許久前為其站了隊。 她乃是武庸為扶搖武氏本家抬起來開的的「自己人」,也是經此,三大老總管同時下拜,整個扶搖武氏擰成了一體,能讓武庸後顧無憂的將整座東海道場交予他們。 武萱如今代表的,便是整個扶搖武氏本家的靠山。 於情於理,她的位置不可動搖! 「哦?哈哈哈哈,我還以為多大的事兒?」 袁仲聞言頓時一僵,遂又忍不住大笑起來,與青沅道將對視一眼。 「一個道侶算什麽?吾蓬萊道場中道侶尚有九位,子女十餘人,你若家業夠大,立下規矩,各自打發開來,還懼養不起她等麽?」 「但吾嫡女可隻有那一位,她母親乃是姬氏女,多少上族世家子求取,吾還看不上呢……」 三尊在鈞天道宮中相談了一日之久。 當晚,袁仲等人才正式啟程,拿著武庸的東周山河圖,亦是開始了攝拿大界靈機之路。 袁仲與青沅二人並肩立在舟首。 青沅道將最先忍不住說話了: 「你原先不是想將妙姬許配給那三家仙族之後麽?如何會想到此人?」 原先的仙人氏族分彆為薑丶姬丶獨孤。 【幽】界大戰,獨孤氏的仙人隕落,迫於董氏【黃牛仙】的壓力從昆侖仙境中出走,從仙人氏族跌落為了一品世家。 而那【羽化董氏】亦受打壓,族中有了仙人,也成不得仙人氏族,入不得昆侖仙境,也是止步在一品世家。 如今的一品世家有兩個偽仙族的巨無霸啊…… 原先袁仲可是一心想要攀附仙族,希望能減輕羽化董氏對他的打壓。 而聽了青沅道將的話後,袁仲苦笑著擺了擺手: 「先前慌不擇言的胡話就不要當真了。」 「不過先前在那金鑾殿大夢一場卻是讓我知曉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我瞧這武庸有天運在側,命數極為綿長,至少不會比我差麽。」 「搏一搏,妙姬與他年歲相仿,為她丶也為我蓬萊道場的基業壓上一寶,亦非值得?」 袁仲麵上露出隨意之色,但眼神卻是極為篤定。 【我斷定武庸即使不是三十六半仙之尊,也能立足七十二渡劫大真君之位,此事自然是賭得!】 青沅道將少見袁仲這般認真之色,隻道他變化真是不小。 扶搖武氏,四十年連跨三品門第,甲子不到的四階道將,還是上品道兵法,關鍵還修了一門丹道…… 倒也不墜太陰袁氏的門第!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