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變化
公孫義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8章 變化,從道兵開始的都天靈官路,公孫義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章變化 經蓬萊道官這麽一提醒,武庸立時便調換了一番將行的計劃。 與他去那界外搏上一搏! 為此,扶搖武氏的門第定品都尚且可以稍稍擱置…… 扶搖山下。 武庸與五雷猖兵統領-葛道人坐而對論。 「我靈識中未有生前道則法理記錄,即使有,道庭重祀我等猖神之身的時候也掏乾淨了!」 「就連那《抱樸子》能存續,也似是老夫生前怨念難消散,埋在五雷壇中才得以傳承。」 葛道人搖了搖頭,過去已經數個紀元了,如今他隻有一副歸屬道營丶聽令武氏的猖鬼軀殼而已! 「元神道果為修行精粹,乃是你道行之顯化,何必強求三道災法?」 「道有三才,天地人,上有三光,日月星。」 「外道三災有異,成壞往空-水火雷,又有小災-瘟刀饑。」 「你所求的是你自己敕令的天災-風火雷,還丹天地中有扶桑神木,諸世大火皆繞其而生,可成駐世火災;你得風法飛砂走石丶由心生惡風,遮天蔽日,此可為壞生風災。」 「我見你曾使用過一道雷公寶術,喚醒我等,不妨就從此入手,花些精力推衍上去罷了,得一道天雷便止……」 「觀自然而得道,此道便是超脫無儘之機;道中求一法,此法乃成仙之途;法中求一術,此術止步元神而已。」 「隻修神通,不受天數,終究是難成大道啊!」 葛道人這猖身雖失了三魂,散了七魄,也無了往昔的大部分的道則,但高屋建瓴,言語之間輕易就替武庸省釋了諸多疑慮。 「我明白了!」 武庸恍然點頭。 葛道人所言自然是有理,隻是他本是古天庭時代遺留下來的元神雷將殘靈。 上古時代若隻修神通,不識天數,但凡站錯了位置,自然就過不得大劫。 可如今,諸道崩壞,散於混沌,三千法則化為十萬八千道。 這個時代,仙道頭上也無天尊護佑丶大帝顯化,尊位與否,隻靠你麾下兵馬神通,道行高低,何來天數之理? 時代變了,如今是逞道之威的時代。 神通弱了丶法寶低了,那才是真正的不如人! 既為求問,武庸也不好多言反駁,隻能取用精粹,自行分辨個中道理…… 武庸心中一動,再突然轉移話題,將其引到了五雷兵馬上。 「不過,葛道可要與那三煞君一般,以祈祀道,禮祭敕封作陰神?」 「如今那陰二郎得機緣,陰神一道再化生元嬰,已更進一步,得了大法師之位……」 「道庭那一麵,想來以我武氏如今的地位,也有轉圜之餘地,總好過雷營諸位,日複一日丶年複一年的混混沌沌,若幽靈般躺在廟中!」 「吾心不忍。」 如今這營五路兵馬,雖說在戰力這一方麵,幾乎是幫不上武庸了。 畢竟《抱樸子》還丹法就是五雷營下的傳承,某種意義上,雷營與武庸的關係是那三尊煞猖陰神,甚至比武氏的族人,還要近上一線! 葛道人眉目一低,神色瞬間便暗了下來。 「我等是道庭猖兵,五雷營……何況,祀陰神之法也是無用,我等連命魂都不存,卻是與那煞營的幾位不同。如今的五雷營,不過是上古五雷兵馬一部的殘靈罷了!」 「你的心意,我領了。」 道人身影一閃,再化作銀甲陰袍雷將模樣,麵無表情,矗立在側,低聲應道。 他等是連自我胎光靈慧都失去了的猖,是真正的不生不死的猖兵。 此法不行嗎? 這本就是太平經中的度化之法,若如此也不行的話…… 「我還知曉有一處,有香火神道傳承,至都城隍-府城隍-州城隍-縣城隍,敕封神脈極為完整。」 「葛道可休要言此法亦是不成,我卻是知曉,古天庭時代,城隍神係也是歸屬承天效法土皇地祇麾下,乃是山川土地-地祇神係。」 「常有喪者死後數百上千年,亦能敕封入城隍神係。」 武庸卻是不容葛道人拒絕,篤定道。 屆時他或可在丹田中的天鉛自然洞天中,自開一道城隍神府。 使得東海一脈生前有仙壽,死後去城隍神域,再享陰壽一輪。 到那時候,便算是稱尊做祖,開辟一脈道統了,也不枉入這九州大世滾上一遭! 「哦?若真有那一日,我等著你。」 葛道人背影突然一頓,不過很快又麵無表情地化作雷將,帶著雷聲轟鳴,瞬間便入了宗廟,化作一尊靈牌…… 獨留武庸一人在院中的火桑下靜坐。 良久後。 隻聽到山門外喧嘩不斷,自山門外擁擠呼喝之聲竟傳一路到了東苑。 ap 徒擾了武庸清靜。 得聞院牆外來往的道童踢踏不絕,武庸一把拉開這院落的大門,招手便攔住了落下在最後方的小女童。 這道童當即便嚇得不輕,卻未知宗子怎出現在這裡了。 「宗子大人!」小道童有模有樣地打了個稽首。 「這是發生了什麽事?你等來往火急火燎的,竟如此紛擾。」 武庸右袖撫額,遠眺著問道。 「我,我們……我當時要去東正閣稟報宗子大人,道庭諭令至了山門,武烈大總管在郡守府親自接令,如今我扶搖山可是四品大世家,東海之冠族了!」 小道童急得都快要哭出來了,得蒙武庸為她度了一道法力,才回神解釋清楚。 四品了嗎? 原本的將行計劃,在武庸眼裡突然感覺也就那樣,內心早就知道結果,早已經波瀾不驚了。 「行了,算你搶了個頭彩。」 「去找金總管領賞吧,再讓金總管帶你去府庫中領一件法器護道,唔……無論品級,隨你挑選!」 武庸隨口贈與道。 見到這小道童突然又想起當初隨侍多年的道童,順口再問。 「對了,你可曾還見過清萊?」 此時的小道童卻是驚喜之下,繃直了身子,聽得武庸提問,立答道: 「清道長如今是玫縣的二風觀觀主,道童時期的最後一年險險開了氣海,到了東郡縣下執教去了……」 是了,那小子資質不佳,但還算賭對了,邁上了道途。 武庸默默點頭 九州各地的良家子除了入道院一步登天,剩下的便是於各仙道世家望族作道童,耳濡目染之下,若是開了氣海,得以留下,數代以後也就成了家生子,道族中的一員。 各人有各人的路,倒也合了自然之理! 而這幫道童們火急火燎地往東苑彙報卻撲了個空之後,武烈,這位扶搖山中的當代法師,已是雙掌托著四品寶誥入得了山門。 行至東苑門口時,見到與一道童站在道口的武庸,也是心中驚喜,垂首一禮。 那道童哪敢與武庸站在一塊,頃刻間就被嚇得跑開了去。 二人對視一笑,捧著四品金誥入得了東苑正殿,將寶誥再擺上了正殿的匾側。 與寶誥一同送上來的是一枚靈印,不過與五六品世家的靈印不同,四品靈印除了可以憑此參與道庭遠征的名額,也已經能以四品靈印徵辟五六品世家,自組一支入道庭籍錄的道軍了! 「老爺,那我等就準備出發了嗎?」 武烈站在四品金匾下,瞻仰了許久,突轉過頭來,問道。 「血神子三人去了慶雲界,且待他等將那三尊妖王接了過來。」武庸微微搖頭。 他亦是還在準備之中,待慶雲界的妖軍就位。 三妖王攜妖軍三路,儘取精銳,各取兩百妖山統領,約為六百人。 黃天道營,各部符法嫻熟,法力渾厚,當有兩百餘騎。 武氏風修風道精深,法器全備,八位術士總管領銜六十四尊,正修武烈,以都統眾人。 傀師仆軍百餘,將以武楓為護軍,鍾伶兒為道主。 東海遊俠道人數十,崔鴉兒為首,做斥候部。 南域禾山邪修不計數,陰二郎自有統屬。 武庸麾下得三陰神丶武烈丶紫尊蠍王,應該也就是這麽多了。 那來往大界終歸是一個大一統的修行國度,武庸不打算直接和袁仲想的一樣親率兵馬打進去。 而是儘起精銳,以仙師道統的方式攜惶惶大勢入東周,正所謂震國國師,禍國妖道! 他卻要是去與那慈航普度搶個國師之位,將其鬥下去。若能以東周大國,舉國之力,收攝萬裡福澤丶仙山靈機,豈非輕而易舉? 也如此,才能儘奪那一脈城隍道統丶香火神係。 這般信任那妖王陰物?武烈卻是有些不安。 「宗子,那鯤靈法艦可是寶舟中最為上品,就這般交給三隻……」 但終究也不好在背後議論他人,武烈欲言又止,隻是隱隱提出了擔憂。 那畢竟是陰神,這鬼魅難測,不堪重任呐。 「即使有法艦相助,有資格橫渡界海的,隻有他等了……」 「何況你須相信他們,這三人與我也是共度過生死的,屆時陰神圓滿,也於常人無異!」 最值得一提的,這三人與武庸乃是上下隸屬,命魂靈印都還在青玄還丹福地中掛著,武庸對他三人的信任恐怕是比扶搖山中大部分人還高的。 再說,真不必歧視陰神一脈。 畢竟道家正統,北陰鬼道就是其中最正統的一脈,太陰屍道丶屍解仙亦是大羅正統。 隻是這般妙法難得,世間多數是參照這幾脈弄出來的四不像之法,平白拉低了北陰和太陰一脈的名頭!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