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突得秘聞
公孫義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6章 突得秘聞,從道兵開始的都天靈官路,公孫義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86章突得秘聞 「我得讓王姁給王家真君暗地裡推,一下,扶搖武氏歲末定評四品,屆時雲夢景氏就算不唱反調,也不會有什麽好話。」 「你要去嗎?」 武庸那銀鏡前,輕輕理了理衣領,再偏過腦袋對那榻上輕喚一聲。 「唔……我?」 武萱埋在柔軟的錦被中,望著那正在整理衣物的英武青年,滿腦子都是昨夜的顛鸞倒鳳,雙耳根都紅得不行。 「我……就,不去了。」 「你自己去吧!」 一麵說著,武萱整個人都躲在被褥中,似不敢見人。 武庸聞言,微微點頭,轉身便離開了東閣…… 入得道官府邸後,武庸立刻便是著筆布置,先須得將幾部的兵馬調動歸分開來。 及至今日,扶搖武氏如今的實力已是頗為可觀,正可與東海道府相互交叉任命。 如今道府六官分彆是趙伶丶武萱丶武靈秀丶何嫣丶金風子丶周伯約。 金風子在東海混得開來,也算是樂不思蜀了,做不了山大王,卻也是東海上一方豪俠…… 「金風子掌巡蓬萊日久,如今東海尚缺一員定海神針般的人物,妖王出身,戰力卓絕,可定評為上修,且留他一留,再鎮守東海一輪年月。」 東海道府如今頗為平衡,上有一尊大法師級的金鵬,又有武萱丶趙伶兩位法師掛名,無需變動。 而扶搖山一脈,徐妙熙之持國玉琵琶丶武常歸之多聞混元傘丶晏雲月之廣目赤龍寶珠丶武靈秀之增長青雲寶劍,這四天王道法寶已然小成,四人也如今皆已位列罡煞。 若是攜手,甚至蓋壓尋常的金丹法師! 足有護族之能。 三位老總管中,武庸立山的這些年已經坐化了一位,倒是金老總管,時時坐鎮東海道府,倒看上去還頗為振奮,要為武氏再守數十年家業。 「武氏烈,扶搖總攝乾坤大總管,修得中品風道金丹,得本命法寶-呼風喚雨幡,縱一道評為正修金丹。可一紙調令入道軍,征伐四方!」 「武氏楓,傀師仆從道,中護軍,修得罡煞,弈術卓絕,執掌寶弓,身兼縛靈法,行事穩健,定為大修罡煞。可徵辟入道軍,隨軍攻殺界海。」 「武氏金者富貴,九世家生子,修得築基,庶務難得,賞罰分明,善誡處事,當隨軍出征,理策後勤。」 「武氏……」 武氏風道修士中,有戰力卓絕者丶有精通百藝者丶有善調兵遣將布糧運輸者,武庸為他等立下道評道帖,屆時一紙調令入營,一目了然。 「雲土-墨玉石王……」 「雲土-陰屍王……」 「雲土-魍魎……」 武庸以靈符一一刻下道帖,以作來日點將統軍所用。 在府衙正殿中刻錄了許久,王姁才姍姍來遲,一臉羞赧的站在下方。 卻是誤了時辰! 不過武庸平素也懶得計較這般事宜,忙時抬眸,令其入座,又奮筆篆刻下最後幾張道帖。 直至盞茶後,最後一張道帖功成,武庸再才對旁座的王姁輕聲呼喚: 「王真君近來可好?」 「今日獨喚你至此,實乃有事相托,勞煩道友替我向真君傳個口信,歲末的定評論品,還須得王真君助臂一番……」 旁座的王姁聞言,心頭一緊,自知此是大事,也不敢耽擱,請身告退之後便喚出一隻猖鬼,將一封口信托進了其中。 這猖鬼領了書信,微一躬身,立時便從現實世界消失,入了虛界。 至此,王姁又從腰間的囊中喚出一隻三階紅鳶,再托了一張玉符在其中,以作第二重保險。 這一切做完,王姁才如釋重負的鬆了口氣。 她一個小小的旁係女子,這還是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操控道庭定品的事宜,滿心都是做賊一般,好像怕極了被人抓包。 正欲回殿中向武庸答覆。 恰此時,長環島上突有赤金光芒,照耀數十裡,有一輪金色的大日驅散雲層,直臨東海。 定睛一看,卻非是什麽大日淩雲,而是一輛鎏金古戰車,九隻赤焰狻猊拉車,化作九輪紅日,粗一看,倒以為是金烏大日墜落了! 「你家道官今日可在道場中?」 「小家夥,速速去為替本座投張拜帖。」 一身著錦繡王袍的男子掌禦狻猊,站在戰車之頂,向王姁投下拜帖,同時又隨手賜下一顆法寶級彆的寶珠以作打賞。 此非彆人,卻是蓬萊道場之主-袁仲。 武庸立於殿中,得聞雲端那淩人氣機,眉頭一挑,但著實不知其來意。 在殿中正待十數息後,王姁跨著小碎步匆匆趕入殿中,將拜帖投入大殿,再微微一禮。 「道兄,是太陰袁家三郎!」 「此人曆來跋扈,或許要稍稍避讓……」 王姁在旁輕聲提醒道。 「嗯,我知道,辛苦你了。」 武庸掌執拜帖,微微頷首,揮手遣退王姁後,又令道童登臨西崖,擂響朝鼓,擊起晨鐘,喜迎貴客。 再以一支道童開路,武庸親自駕雲,以接這位袁家三郎,蓬萊大道官。 「哈哈哈,武庸,你這東海,如今真是不錯!」 「兵精糧足,悠然有序。」 得此禮遇,袁仲心中也是極為歡喜的。 畢竟,他去另外三家道場的時候可沒這樣般禮遇,整座長環仙島都動了起來,晨鐘朝鼓,仆僮成群。 這武庸是真分得清好歹的。 盛讚一聲後,袁仲勒令了一番停在長環道外的道軍,令他等暫且靠在長環渡待命,再收起了那狻猊九日戰車,與武庸一同乘雲入道府…… 「聽聞那南域一行,你竟以一敵三,連敗蠻部真君,為那瓊明拿下了一座福地?」 「看來你也觸碰到那一層次了!」 袁仲與武庸並列,甚至隱隱領先半個身位,即使他能意識到這個武家小子的神通道行大概率已經超越了自己。 「袁家道官謬讚了,也是出於無奈。」 「反倒上次大道官贈我一營傀師,庸還未來得及好好道謝,且隨我來,今日定要讓庸一儘地主之誼。」 武庸倒是不在意這上下半個尊位,不值當! 何況太陰袁氏的三子,這般門第也撐得起這尊位。 於是武庸在旁指路,領袁仲去了南方正殿,二人一捧一喝,尊者不過傲,行者不低首,不驕不躁,不卑不亢,相處得也還算融洽…… 「甚好!」 「吾這數百年修行,曾瞻仰驚才絕豔的少年道君,接觸過享譽五州的美名尊,見識過一力神通破四海的道營天將,亦和心機巧絕之輩鬥過法……」 「隻感覺你,這名丶法丶慧丶氣魄丶姿儀諸般皆有,雖各項皆未至極致,也是上上之姿,讓人倍感親近,堪良才也。」 「來,共飲!」 袁仲與武庸言談之際,心中爽朗,眉頭晦氣漸解,暢快道。隨後便是滿杯入喉,無半分地惺惺作態。 「慧極則必傷,情深卻難壽。」 「修行嘛,取一個中庸而行,囫圇觀之,能得其理,便是一個道字了。」 「道官之名響徹九州,才是我輩豔羨。」 武庸輕笑回應,對著袁仲再是舉杯,一飲而儘。 二人一番對奏,袁仲再才步入正題,麵帶酣意地追問道: 「聽聞扶搖金歲定品,欲要再升一級,是否?」 「若是的話,或許,吾可助你一臂之力,休書玉京,令我那大兄在後方推上一推。」 太陰袁氏因玉京的變動,分了三脈。 道庭玉虛殿為總攝,殿內有四尊大真君號值守道君。 旗下有玉樞十二院,共製九佐三官,皆為真君,位同州牧,掌各九州仙修吏丶籍丶遷變等等 另有一尊北極驅邪院,掌律丶罰丶令丶伐,為最權重之院! 下麵再才是下屬各類各雜庶殿。 袁家長子基,證得元神道果三百載,位居玉樞七殿的君佐也三百年整了,若是九州世家論品定級,自然是幫得上忙。 雖他太陰袁氏曾在不久前受創,但三脈分支後,老大居玉京,老二取冀州,老三袁仲入蓬萊,加上隨界外征伐大軍歸來的父祖,這般運營起來,反而三脈相互支扶,隱隱又有重歸巔峰的趨勢。 袁仲自然敢在武庸麵前下這般保證! 「哦?」 「若是如此,那我可得好好叨擾袁大道官了。」 武庸眉頭一挑,遣退左右後,再為袁仲滿上一杯。 卻不知這袁仲到底來作甚?助他定品?莫不是還有什麽想法吧! 「扶搖若想要定四品,並非難事。」 「隻是武庸,你對武氏丶東海,甚至你自己的未來,到底是如何的想法?」 「武氏升品,盤踞東海,外伐小界?」 袁仲抬起酒盞,但並未再飲,而是按下酒杯,似笑非笑地盯著武庸。 不然呢? 武庸麵色不變,但卻不知這位是何來意了! 而袁仲見武庸被勾起了逆反之心,直接便是以驚人之語連連出口: 「九州祖界本為三品,行蟒雀吞龍,搏食二品大界「幽」,至如今,已近半個甲子!」 「你可知這意味什麽?」 「萬界論品,能供養有兩位數丹道的大界,稱五品;能供養二掌之數的元神,此界可為四品;能容納不下於十位數的半仙,甚至偶有人能突破真仙之界限丶此界可謂三品。」 「我九州祖界便是三品中的例外,三品大界有兩尊上仙!」 「今我祖界侵吞消化了「幽」,我料定短則數十年,多則百年,九州定會迎來盛世。」 「將有六尊仙位空懸,合天罡之數的半仙果位,地煞之數的大真君之尊?或許還不止吧?」 「你我這一輩人有多少眼睛在盯著,你當荀氏閉山是為何?你以為羽化董氏丶滄溟風氏丶金玉賈氏如今受儘打壓,為何遲遲未有回應?」 袁仲挑眉一笑,篤定道: 「他們在蟄伏,在等待盛世的到來!」 「二品大劫,又會有哪些人奪得仙位?北海那隻萬劫陰靈能作鬼仙否?獨孤氏那尊隕落的老仙之子能繼承父誌?瓊明玉祖能成道?太陰元尊可化仙?抑或是昆侖仙境的姬薑氏族丶仙君子嗣各展其彩?」 「哼哼!誰知道呢?」 世界晉升之秘,唯少數人知,這其中有何得利之處,更是難言。 但至少,九州祖界必將迎來一個盛世! 「可,那距離你我,也過於遙遠了吧?你我至今連元神都未證就。」 二品大界,真仙之位十尊丶半仙位有三十六,渡劫大真君之名七十二…… 武庸陡然得知這般秘聞,心頭一震,不過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連元神道果都尚且沒有完善,何論其他? 那仙位可真是太過遙遠了啊。 「沒錯,屆時除了我十州一域,鎮於北海的魔道一脈定然也會搏上一搏。」 「既如此,我九州祖界征平界海,附屬的四五品,甚至幾座三品大界呢?必然也會拜入道庭。」 「你我這般,未證元神,連上場的資格都沒有,如何去窺視那大真君丶半仙之位?」 袁仲長歎一聲,心生憤懣下,大袖一甩,直接將案幾上的花果珍饈丶美酒佳肴齊齊掃落。 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代,他等,隻怕是連這盛世大劫的尾聲都不一定能觸碰到。 元神元神,若古神靈行走在地,這般果位,豈可輕得? 「武庸,你我是一樣的,胸中五氣成,頂上三花將現,可這一步,哪有那麽容易踏得過去?。」 「我們隻得劍走偏鋒,搏上一搏,才有機會!」 袁仲心中不服,眉頭一挑,沉聲喝道: 「你我須得在極短的時間內,攝拿到足夠多的靈機,再回九州,強尊證元神,方不至於錯過接下來的大世!」 「五品六品大界,不打下十來座如何能頂用?」 「今日我來尋你,就是要合你我兩家之力,伐下一座四品大界,取其靈機,你我兩家平分。」 「四品大界,尊大道律,可取靈機半數,近兩千餘,足夠你我求證元神所需。」 「如何,敢不敢隨我乾?」 「你我兩家合力打下一座四品大界來,可早歸九州,以元神之位入道庭,應劫而奪其大運。」 「你可得知曉,九州如今大真君也不足三十尊,三十六駐世半仙丶七十二位因果不沾身的逍遙大真君之位……」 袁仲起身在座,激動之餘,不免對武庸喝問。 太陰袁氏族中祖輩各有野心,唯少數的助力也隻在老大與老二身上,他以身入蓬萊便幾乎是最後的支持了。 以他如今的力量,狻猊戰車丶太陰玄儀大旗兩尊靈寶在手,再加上冀州那位元初真君大州牧贈予的一尊四階道將,約莫可比三尊混沌界海的元神戰力。 而武庸,一人可戰三尊蠻部元神,放在混沌界海,亦是比擬三尊元神戰力。 蓬萊丶東海兩家合一,伐四品大界,行以小博大,雖然風險依然不小,但這收益…… 得袁仲這連爆猛料,武庸至今大腦還有些混沌,不過他首先便是反應了過來,連發三問: 「是何界?」 「界域戰力如何?」 「你我兩家,可真有把握拿下?拿下後,能否齊心?」 「愈值此時期,道官可不能輕動,須知這一步錯,便是與道無緣呐!」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