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未來
公孫義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9章 未來,從道兵開始的都天靈官路,公孫義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59章未來 自東州徵辟諸郡,隱隱與東海分清關係後,東郡扶搖山下的武氏諸修卻是壓力不小。 仙城道吏多次叩門扶搖,徵調修士與軍餉,遭府中主事兒的西苑夫人連連婉拒,聲稱家中宗子尚在東海,令其敕令往東海而去。 但這諸番詰問,加之坊市傳言武家要放棄扶搖山,要儘數入駐東海之類的傳聞雲雲…… 也讓扶搖山上下百餘正修心頭蒙上了一層陰霾。 好在,這個時候。 武庸回來了! 在這個時候,驅遮天鯤靈丶攜道營兵馬,大張旗鼓地回歸扶搖山。 也算是平息下了浮動的人心。 道營兵馬入駐扶搖武氏府邸之北苑,雖人數暴漲直達百三十餘,但絕談不上多,這北苑曾是武氏位列四品,中興時代調兵遣將的北校場,可容八百正修兵馬! 武氏入東海的正修也調配了一半回來,儘皆為武氏的家生子! 而府中東苑正堂之中,武庸丶武靈秀丶武萱丶西苑夫人-徐妙熙丶大總管-武烈……儘數聚集於此。 武庸居暖閣之東,與眾人麵對而坐,望向徐妙熙,開口問道: 「聽說仙城又派了人來要兵馬要錢糧?」 「是,已催了三遍,不過,我並未回應。」徐妙熙微微搖頭。 仙城此舉,要調動正修上百丶靈藥寶材不計數,可武氏除開入駐東海的修士,扶搖山中隻有百名正修,如何能應? 「不必理會他等,慶雲徵召才過去多久?便直說,武氏為雲夢擴土,頗有損傷,須得再整修數載!」 武庸眸光一冷,寒聲道。 「雲夢景氏,號東州魁族,實為大類螞蟥,貪婪而暴斂。」 「今我武氏,得東海道職,如今麾下兵強馬壯,武氏當能在下一次的論級定品中作四品世家!」 「若事起順遂,我當能在一個甲子後功成四轉。」 「東郡的話,且就低眉垂首忍他一忍。」 「哼!到那時以這東郡為基,截斷丹陽,蓋壓黑山,直通東海,這東州三郡,也未必不能冠名武姓。」 景氏跋扈,但如今的他可也不用看人臉色了。 否則,那不是白白修行這十數載了嗎? 「叔叔呀,但會不會有些冒險了?」 「或許,可以稍稍低頭,婉拒徵辟,轉而為那蕩南道軍補上一筆資糧?」 徐妙熙斟酌再三,還是頂著武庸的話提出了建議。 叔叔倒是有大造化,世人皆道;扶搖武氏,捭闔東海,威靈顯化,為命定真君! 但愈是如此,她卻是要壓住武庸那一絲狂傲,行百裡者半九十,絕不能在臨門一腳時出事。 那景氏拿捏東州萬載有餘,手段可是不差啊…… 「大可不必~」 武庸右手高抬,一言而決! 再垂眸望向四人,輕聲道: 「天香殿封山百年,百年後我武氏至低已經取回了四品門第,當由荀氏作保與玉京各族相交,入仙道最上族的圈子。」 「數年前,一品上族-瓊明王氏的真君也找了上來,當與東海有些默契。」 「此時絕不能退,我等須得拿出虎踞一方的威勢,何況,景氏就算不撕破臉皮,我亦要找一個重量級的對手。」 「此為-養望!」 凡修行論品,也論圈子,要想出圈,進入另一個圈子,總得有些事跡,令交好的世家丶道觀丶名修四處傳唱。 此便是絕妙的機會! 本來武庸的假想敵是那袁仲。 不過也好,若能小勝雲夢一子,更可少卻諸多算計。 「原是如此嗎?兄長。」 「難怪去歲,與道宮結業之時,有自玉京而來的高門真修屢屢邀我同遊,那一個圈子,似乎便是以瓊明為首……」 武靈秀婉坐在一張玫瑰椅上,若有所思道。 那瓊明可是極為古老的一支道統,號稱萬法源流,儘出瓊明,整個瓊明洞天擁有著九州最繁多丶體係最完整的修行體係。 天仙道統丶地仙道統丶靈仙道統丶鬼仙道統丶神仙道統,以及屍解仙等等,每一道統都至少一道直通元神的古經。 丹鼎丶符籙丶練氣丶煉形丶煉神亦是有所珍藏,唯有外丹道丶還丹法,不曾涉獵。 既如此,瓊明殿下道統無數,隱隱為諸上品世家之首…… 「哦?」 「那倒無礙,勤修道法,神通不墮,與其交往,點到為止即可!」 武庸眉頭一挑,直朝武靈秀望去,倒是差點被瓊明王氏偷家了? 這幼妹如今已然是亭亭玉立,生得楚楚動人,再不複當年嬌憨模樣。 他這當兄長的,可是屬實不太稱職。 「嗯,我武氏今後定策便是如此,我須得下一次論品,扶搖武氏重奪四品之位。」 「東郡扶搖山自是不會放棄,不僅不能放棄,還得好生經營,當初托庇在扶搖之下的六縣道觀,得酌選可靠之人重塑傳承。」 「以待來日……」 言語間便自丹汞福地中攝取出六支二尺玉瓶。 瓶中氤氳之息流轉不絕,氣非氣,霧非霧,端的是神異非常。 「族中嫡庶旁親加之一起,也就是你我五人了。」 「雖有些拔苗助長之嫌,但如今,需要你們儘早練作金丹,修成三轉丹道法師!」 「此氣號為靈機,乃一方世界演化萬千,大衍五十,天衍四十九,此靈機服下可憑空生得兩儀丶四象丶三才丶五行等道痕各四十九。」 「腹中可憑空而生甲子法力。」 「一元之始,因此號為元始靈機。」 武庸輕輕揭開其中一支玉瓶,其中百縷靈機化出縷,分散至四人身前,將餘者封回瓶中,再向四人演示如何消化此等神物。 四縷靈機甫一沒入四人體內,便隻覺其化作一道無形法力,悠悠融入周天,在武庸的控製下,四人內視,尤其是為其所見,風道道痕在那氤氳之氣堆砌下,與身軀之中化出半道道痕。 而其所花費的時間,連一炷香都未到。 真是令人驚異,隻一縷靈機便如此,那百縷,千縷,該是何等的神妙? 「武萱丶武烈,這六道靈機,你二人每人取三道,細細消化,可憑生三甲子法力,三衍道痕。」 「不過,卻也不急著立刻便結丹,消化完三道靈機後,須得好生洗煉暴增的法力,化為己用,還需勤修神通,再思結丹事宜。」 武庸卻也不至於趕鴨子上架,就要他們立刻結丹去為他做什麽,若是倉促間丹成下品,駁雜難堪,倒也是個莫大的遺憾。 但求諸方圓滿丹成上品,有不可思之神通。 退而求其次,結成中品金丹,也是大道無瑕,雖無進益,但修道者也,中正平和也是極好! 「嫂嫂和靈秀亦是如此,尤其是妙熙,你當初乃是壽春道院榜首,未入道宮便築就道基,如今近二十年過去,怎得還未凝罡煉煞?」 「我所能做,力保你等三轉,有壽八百,絕非問題。」 「但金丹入腹,再往後神通丶道行丶法力丶道蘊,缺一不可,你等丹鼎一道更是胸中五氣難煉,頂上三花縹緲無蹤。」 「自家不務修行,該是如何?」 若說結丹,武庸自身亦是不修丹鼎,更無法指點,或許花上些許靈機能強行成丹,但日後的修行呢? 求道之難,既修神通,更求天數。 元始靈機隻得強築底蘊,可得神通,但天數該是如何,卻是皆由自身所求。 「倒也並非如此,隻是我欲練出一尊本命法器-碧玉琵琶,如今其禁製剛剛合地煞七十二道,還差一絲火候!」 徐妙熙訥訥否認。 她雖說是近些年來懈怠了少許,但還不至於如武庸所言,隻是也想在二轉修得極致,在凝罡煉煞之時洗煉出本命法寶,凝聚本命神通,故才停滯了許久。 「何等法器?竟洗煉了如此之久?」 武烈大總管洗煉法器停滯了近乎一甲子,乃是荀老太君的馭下之道,並未為其開方便之門,苦於寶材難得。 她可是西苑主母,不至於吧? 「還不是叔叔你先前封在府中的那諸器祭煉之法,持國碧玉琵琶丶增長青雲劍丶廣目寶珠丶多聞混元寶傘……」 「這持國玉琵琶越是祭煉越是心驚,簡直似個無底洞,地火風水四類寶材丶周山之玉丶錦妙雲光,可讓我全副身家都投了進去,就這還隻祭煉了個大半。」 「叔叔那幾道法器,可害慘了我與靈秀,她祭煉的增長青雲劍亦是如此!」 本以為是武庸自那道上品傳承中擇出的妙法,哪知是個無底深坑,花費了數百萬道銖的靈材,也就練了個囫圇。 武庸眉頭一挑,倒是有些驚異地望向兩人。 那可是他從靈官寶誥中所擇,南天門外持國丶多聞丶增長丶廣目四大天王之寶,可從法器法寶一路祭煉到靈寶的妙法。 這四道妙法本是他擇出,有意在合適的時機,在族中尋四位天姿國色之輩,以作護法。 這兩人恐怕就是看中了那名頭,直接便是開始拾起來祭煉了。 他當初那萬鴉壺的大體,也是荀老太君請荀氏某名大法師為其築造,那等法寶胚子,可是極難練的! 「原是此法啊!」 武庸卻是指著徐妙熙,與其他幾人調笑道: 「諸位看看,這就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那持國玉琵琶丶增長青雲劍完全體可至少是頂尖法寶的級彆,若有機緣都不比我的萬鴉壺差,她卻在這嫌棄上了當!」 「哈哈,無妨,我芥子鐲中還有千餘萬道銖,你姐妹二人拿了去好生祭煉,這兩件法寶威能可是極為不俗,若是功成,你二人當有大運。」 談笑間,武庸便將手腕上的紫金芥子鐲取下,輕輕擲到了其懷中。 其中尚有他一千四百餘萬道銖的私房錢,足夠二人練成那法器了。 今後或許可再尋兩位天資不俗築基術士,湊齊了那「四天王」。 五人在東苑暖閣中又再度暢談而起,武庸雖已成就威靈顯化大法尊,但卻絲毫不尋常的威嚴架子,與幾人調笑同修。 對武萱和武烈沒有太多的結丹經驗,但也一共分享著如何消化靈機,毫無保留。 與徐妙熙與武靈秀,又提點二人如何祭煉法寶: 持國碧玉琵琶輕彈,便是地火風水齊發,音道為載,地火風水四象大道為刃,主靈巧變化。 增長青雲劍,上有符印,以風道為主,風為萬千兵戈,人若受此刃,休叫寶光罡氣或道體,皆為青風兵戈裂作湮粉。卻是頗合大風古經! 五人於東苑暖閣暢談兩日,再才一一退卻,隨後府中便是勒令要再擇人重建東郡諸縣道觀,諸多舉措一一頒布,卻是一時間平息了扶搖山上諸多流言。 至此,東海有三煞陰神領著混天金鵬鎮壓,蓬萊有袁仲壓場,武庸又是常駐了扶搖山中。 逐日勤修道法神通,靈官妙法初洗煉,神籙尊道與道兵法隱隱重合,魂魄壯至臨界點後,道兵法第四階乃是泥丸宮中養神! 是以七魄身神居巫靈神位,泥丸宮中得七神,魂魄胎光入上宮,如魂道天光開混沌,泥丸宮中開新天,化作神庭虛界,七神居於其上。 號-七神天! 於是,道兵法三轉養神篇直成,精氣神三寶皆得,為三道大法師。 「原是如此,道兵法二階練身丶三階練魂丶四階莫不就是奉神?以證神將,為上古紀元仙神們行走世間的天之使者!」 「難怪未有前路,九州神道不通,符籙道也是以法力驅籙位,煉神籙作仙籙,作神仙道。」 「道兵法要證天將丶神將,至少在九州祖界行不通,須得在那混沌極西的諸神國度才有希望。」 難怪四轉道將要低真君一等,恐怕道將奉的「神」,都是符籙道的半仙乃至大真君吧! 真是難怪了…… 武庸伸手一指,虛空裂開一道口子,那虛空縫隙中天花繚亂,金殿乃成,七尊數寸高的巫靈神尊立於其上。 此為虛界-七神天。 「凡黃天道營諸修,得證三轉黃天大法師,不無神可奉,乃奉七神天,為萬變神脈!」 「庸若修得靈官仙位,定不負神將一脈,後世若有修行道兵法之人,無神可奉,定可讓他等感應我萬千神力,不教其低人一等……」 武庸泥丸宮中開虛界,為黃天道營開了前路,心有所感,也知諸多道將之難,心中暗暗發誓。 卻不知在武庸未知之處,靈官寶誥無風自動,翻得颯颯作響,漆麵上都天大靈官之貌閃閃發光,似是作出了一道預言。 此誓,成! 並寶誥擇主,當為天定;黃天一脈,承接三天威儀,自號威靈;巫靈神籙,乃是萬變神職,定命顯化。 其將成道與未來不定之日,為命定威靈顯化天尊。 呼名三災敕令高天黃道大靈官~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