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海陵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編話本(求追讀),我堂堂漢人竟成大元皇帝,我是海陵王,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玉京書會。

  “侍正,您這邊來。”

  一位怯薛歹引領者阿魯走進閣樓,阿魯瞪了他一眼,斥道:“說了多少遍,出門在外,不要稱職務,叫我劉公子。”

  怯薛歹嘿嘿一笑,道:“忘了。”

  他撓撓頭,疑惑道:“侍劉公子,為何姓劉?”

  阿魯得意哼了一聲,道:“陛大爺喜歡漢學,前段時間我當差的時候,大爺嘀嘀咕咕,說以後要取個漢名,說叫劉劉對,叫劉淵,咱以後不也得跟著大爺一起起個響當當的漢名嗎,索性我也姓劉。”

  怯薛歹眼睛一亮:“那我姓什麼比較好。”

  “你小子。”

  阿魯輕輕拍了一下他的腦袋,笑罵一聲,道:“好好乾活,萬一哪天在大爺麵前露個臉,大爺一高興,給你賜個漢名。”

  怯薛歹眼睛發亮,連連點頭。

  “走吧,快點辦差。”

  “這可是第一次交給咱們這麼一個大活,可不能出差錯。”阿魯道。

  怯薛歹拍拍胸脯道:“侍正,您就放心好了,我都打聽過了,這是大都內最大的書會,唱詞、話本、雜劇樣樣全,哪怕你想寫段那種詞,人家也能找到人。”

  怯薛歹擠眉弄眼。

  “呸,老子一身正氣,用不到。”阿魯道。

  說完,他抬步向前。

  怯薛歹在背後淬了一口:“不知道誰老惦記鄰家嫂子呢。”

  “快點!”

  “來了!”怯薛歹高聲應道,快速跟上。

  

  “不知兩位舍人有何貴乾”

  一位玉京書會的王姓掌櫃打量了一下二人,詢問道。

  阿魯咳嗽一聲,淡然道:“我來此,是有個故事想讓你們幫忙改成雜劇話本之類的,然後讓大都的人都知道。”

  王姓掌櫃微微一笑,他見過太多這樣的客人。

  大多是異想天開的年輕人。

  自認為故事無比精彩。

  可惜,要邏輯沒邏輯,要衝突沒衝突。

  就是個人意淫太嚴重。

  還妄想一書成神,讓世人皆知。

  可笑!

  “當然可以。”

  “你可以先選擇一下不同等級。”

  “等級?”阿魯反問道。

  “沒錯,我書會人才眾多,有專門負責寫稿潤色之人,根據供稿人水平,分為甲乙丙丁四等,這價格嘛,自然也是不同。”

  “最高的!”

  阿魯直接從懷裡掏出一個錢袋子,直接扔給王姓掌櫃。

  王姓掌櫃一接,打開縫隙一看,麵色一變,笑盈盈道:“您先坐好,來人,將貴客請到上房,還有,去泡一壺上好茶水。”

  阿魯表麵高冷,心裡肉疼。

  雖然陛下賜予了一些金銀,但是他怕不夠,自己也掏了一部分,誓要講此事辦的穩穩妥妥。

  到了上房之後,阿魯開門見山道:“話本改編費,以及在大都散播費用都在裡麵呢,而且,我要最好的人進行撰寫。”

  “我想,玉京書會這點可以滿足吧!”

  王姓掌櫃滿口答應:“我玉京書會一向重信用,世人皆知,這可是關漢卿大家組織的。”

  玉京書會,成員人才濟濟,有關漢卿、白樸、楊顯之、趙公輔、嶽伯川、趙子祥等。

  他們的曲子、雜劇,四海皆知。





  而關漢卿被稱為“總編修師首,撚雜劇班頭”。

  現在,玉京書會有些沒落,可也是整個大元頂級書會。

  很快,一名姓李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神色低迷,一副黑眼圈,身上穿的也比較邋遢。

  阿魯皺了皺眉頭,王姓掌櫃連忙介紹,將其誇讚一番,阿魯才壓下換人的念頭。

  “我所說的故事,是乃我蒙古秘史,阿蘭老祖母與金甲天神的故事”

  聽聞阿魯簡單敘述後,李姓男子麵色難看,他打量著兩人,道:“雖說在這方麵管的比較鬆,可是你們這個故事一旦發出來,可是很容易被叫去挨板子。”

  元朝在文學方麵,是比較自由。

  不存在文字獄。

  南宋滅亡後,有個立誌當遺民的詩人,名叫鄭思肖。

  他人在大元,心係大宋,經常寫詩懷念宋朝,結果什麼事兒都沒有,平平安安地活到了78歲。

  相比明朝的遺民在清朝活得戰戰兢兢、謹小慎微,鄭思肖過得簡直就是神仙的日子。

  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鄭思肖寫的書在元朝從來都沒有被禁過,但是到了清朝卻變成了禁書。

  元朝還有個詩人名叫梁棟。

  有一次到南京附近的茅山遊覽,大約是喝高了,所以就像《水滸傳》裡的宋江一樣,隨手在牆上寫了一首詩。

  詩本身的內容其實也沒什麼,但是廟裡的道士和梁棟有過節,所以就把他給舉報了,說這小子公然寫反詩。

  案子層層上報,最後,大都的禮部下來了判決:“詩人吟詠情性,不可誣以謗訕。倘使謗訕,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

  剛剛,李姓男子聽完之後,覺得這次有點懸。

  這哪裡是所謂的金甲天神。

  推算一下時間,似乎是在唐朝時期。

  莫非這裡麵的金甲天神是身著明光楷的唐朝軍人?

  那真不能寫!

  萬一傳開之後,被某些人惡意控訴,罵執政當官的可以,罵人家老祖宗不講婦德,那可不行。

  阿魯一拍桌子,道:“讓你寫就行,放心,沒人敢查!”

  “萬一出了事情,我保你。”

  李姓男子搖搖頭,道:“我可以寫,寫完不能署我的名字。”

  旁邊的怯薛歹罵道:“你這個人,磨磨蹭蹭得!”

  “哪來那麼多事。”

  阿魯狠狠瞪了怯薛歹一眼,怒斥道:“一邊去。”

  “我和先生說話,你插什麼嘴!”

  他轉頭道:“行,署我名,劉二。”

  李姓男子:“”

  最終,這個故事還是撰寫了出來。

  並且,玉京書會抓緊排練成一個雜劇戲曲,按照阿魯的指令,準備上演。

  

  “伯溫兄,聽說了嗎,當今陛下要仿文宗舊事,設置宣文閣了。”

  餘闕和劉伯溫走在積水潭北岸,兩人來此遊逛,放鬆一下心情。

  下一輪的殿試,不會淘汰人。

  因此,二人沒有太大的緊張。

  劉伯溫回道:“當今陛下,看來重視儒學,正是你我施展才華的時候啊!”

  餘闕也點頭。

  這時,一道吆喝聲響起。

  “快來看啊,新出爐的話本。”

  “那些年,你不知道的蒙古秘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耽美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