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危險邊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後續,奇怪選擇係統,遊走危險邊緣,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籃球運動員的手感,是一個很玄乎的概念,就連運動員自己,都沒有十足把握。 否則你就不會在電視,電腦裡,看到那麼多國際大巨星,頭鐵地投了一個又一個球。 唯聞“哐哐哐”的打鐵聲。 哪怕是籃球水平最高的賽事裡,拿著最高薪水的籃球巨星,投球命中率同樣十分喜人。 像趙雲明這樣,接連投中四個三分“空心球”,成功率之高讓李典霖都吃驚。 當然,李典霖並不會就認為,一旦上了球場,趙雲明還會有這麼可怕的成功率。 籃球是一項對抗性十分激烈的比賽,每一次進攻和防守,都會消耗運動員大量體力和精神。 比賽中,一個運動員體力和精神下降的時候,投球命中率,就會不斷降低。 而且李典霖也清楚,趙雲明的高命中,其實是因為,自己並沒有真正攔截的緣故。 如果真的登上比賽球場,雙人包夾,三人包夾,乃至四人包夾,都是常有之事。 那些超級大球星,在球場上一旦持球後,就會麵對對手球員的團團圍困。 趙雲明在沒人阻攔的情況下,能夠輕易投中三分“空心球”,如果麵對包夾? 在被包圍成密不透風,還能繼續保持那麼高的水平嗎? 說不定連出手的機會都無法找到。 所以李典霖才想著,把趙雲明引進籃球社後,讓他多參加訓練,並且逐步適應比賽的規則。 才能夠把趙雲明當成奇兵,在意想不到的時候上場,幫助球隊取得勝利。 然而一切美好設想,還沒有開始實施,就因為趙雲明拒絕,從而化為烏有。 李典霖左思右想以後,發現無法強迫趙雲明加入籃球社,隻能沉著臉,眼看李玉琳把趙雲明拖走。 想起這家夥,哪怕被李玉琳拖著走,還是滿臉倔強,一副不肯服輸模樣。 倒是讓李典霖暗覺惋惜。 他李某人,最喜歡這樣頭鐵的小朋友。 但更加喜歡的,還是哄騙對方加入籃球社後,給對方製定高強度的訓練。 讓對方知道,東甌大學籃球社,魔鬼社長的威名,並不隻是口頭所說而已。 可惜趙雲明身份特殊,李典霖一時也沒有辦法,讓對方心甘情願入社。 趙雲明隨著李玉琳離開,圍觀的吃瓜群眾,眼見好戲終了,也各自紛紛散去。 等到聽聞消息,趕來籃球場,想要看李典霖笑話的學生,匆匆跑來球場,哪裡還有戲看? 不過看到依然在籃球場上,都拉著一張陰鬱臉色的籃球社社員,眾人依然覺得,不虛此行。 更加勁爆的後續,大約在籃球場一對一比賽,半個小時以後,爆發於東甌大學的校園論壇網。 有匿名的吃瓜群眾,暗中用手機拍攝下,這一場奇怪比賽,並且將之傳到論壇上。 接連四個百分百中的三分“空心球”,還有狂虐的暴扣,讓所有看到視頻的學生們。 都紛紛大呼精彩絕倫,並且在視頻下麵,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停地將視頻頂起。 有人滿口稱讚不已,覺得趙雲明的三分“空心球”,還有李典霖的暴扣,都讓人看得十分過癮。 有人互相討論,從技術的角度,討論一個人,想要不間斷投中四個三分球,困難度有多大。 還有人質疑,認為這個視頻,不過是拚湊而成,並非是真正的實況比賽。 於是就有諸多在場親眼觀看比賽的吃瓜人,下場發誓,視頻內容真實可靠,絕無半點弄虛作假。 但更多的學生,卻對一向霸道的籃球社社長,李典霖吃虧感到喜聞樂見。 開始打聽,和李典霖對抗,投中四個三分“空心球”的學生,究竟是哪一位新生? 由於當時趙雲明剛剛結束軍訓,回到宿舍,就接到李典霖用李玉琳手機,打來的電話。 連身上的訓練服都沒有更換,所以才被人一眼看出,就是今年剛剛入學,正在參加軍訓的新生。 所有學生們都覺得好奇,趙雲明如此驚人的投球技術,又是怎麼才能練成的? 等到某位籃球社社員,接到好友電話,才知道籃球社在校園論壇上麵,被眾多學生嘲笑的事情。 這名社員不敢怠慢,第一時間告知社長李典霖,他和趙雲明比賽的視頻,被人偷拍發到論壇上的消息。 他一五一十訴說,得知消息的籃球社社員,個個心浮氣躁,哪裡還有心思繼續訓練? 李典霖見籃球社人心浮動,隻能叫一句“解散”,自己拿著手機登錄論壇,觀看視頻引發的論戰。 有心急的籃球社社員,早已經登錄校園論壇,為自家社長辯解,搖旗呐喊。 說什麼這次一對一比賽,從雙方對抗的強度來看,其實並不屬於正規的比賽。 因為對抗的兩人,都在自顧自玩耍,並沒有出手阻攔,故意乾擾對手。 趙雲明投三分球的時候,李典霖除了第二個球,曾經起意動身前衝了一下。 想要故意乾擾趙雲明投球,不過最後卻並沒有成功,還是被趙雲明投球入網。 李典霖進攻時,每一次運球突破,趙雲明都視而不見,像個木樁一般,呆若木雞。 如果是真正的一對一,那麼兩名比賽者,都會有高強度的身體接觸對抗。 以李典霖的體格,隻要往趙雲明身前一站,張開長長雙手,就能乾擾趙雲明,讓趙雲明投球失敗。 類似的觀點,其實不僅僅隻有籃球社社員提出,也有其他部分觀看視頻的學生讚同。 李典霖看著論壇上麵,為自己辯解的社員和學生,卻覺得有些不以為然。 趙雲明和李玉琳離開後,李典霖曾經在腦海裡,多次複盤過這一次的比賽。 有一個驚人發現。 趙雲明投出的第一個三分“空心球”,無論是手法和動作,都顯得十分生疏。 但是後麵的幾個投球,就展現出了肉眼可見的進步,變得越來越規範,越來越嫻熟。 等到第四個三分“空心球”時,不管持球手法,還是投球動作,都已經成熟到,連李典霖都吃驚的程度。 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真真正正,經過無數時間千錘百煉,每一幀動作都合乎運動原理的球員。 這個複盤中的意外發現,也讓李典霖感到異常後悔,捶胸頓足歎息連連。 因為李玉琳的緣故,錯失了使趙雲明加入籃球社的大好機會,隻能無可奈何。 李典霖想著心事之際,東甌大學校園論壇上,各自的爭辯,變得越發激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