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當初的錯誤
皮皮蝦大騎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當初的錯誤,穿越後,我的兼職是電影明星,皮皮蝦大騎士,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如斯皮爾伯格所預估的,得益於羅修穩定的演技發揮,《火星救援》的現場拍攝隻用了55天,比預計的70天節約了一小半時間,這還包括額外花了20天用來拍攝美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國國家航天局的相關細節,力求呈現出的宇航員形象和行動符合實情。 現場拍攝結束後,在劇組混吃混喝了兩個月的劉亦菲被黃磊一個電話叫回學校報到,羅修和艾瑪留下來繼續參加後期的製作。 兩人在上半年都沒有片約,艾瑪想乘這個機會多學點製片人的工作:“我想自己獨立給你拍一部電影——在將來的某個時候。” 聽到艾瑪的解釋,羅修不感動是不可能的,但他沒有半點想要效仿的念頭,這麼多年在片場混下來,製片人每天有多累他非常清楚,當年《哈利·羅》的製片人頭頂地中海的麵積就是以每天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擴張:“我會期待著。不過我還是更喜歡做編劇,把故事帶到這個世界,至於怎麼講給大家聽就讓專業的人去做好了。” 艾瑪當然清楚自己愛人的怠惰,但她也沒有特意去糾正的想法,比起小時候每天隻想混吃等死的那個小男孩,現在這個起碼也有了除自己之外的朋友:“嗯哼,你喜歡就行,我也隻是想為你一個人拍。” 雖然艾瑪說她會擔任製片人,但羅修很清楚到時候自己肯定也要被拖下水參加幕後製作,所以他得找一部最好短時間能搞定的電影來解決問題。 羅修立刻在腦子裡開始盤算,把對電影的要求總結為最好是場景單一、演員越少越好,敘事結構不能太複雜。用這幾個條件篩選出來的高分電影有限,《狙擊電話亭》和《活埋》在這個世界上都已經問世,可選暫時隻有《一切儘失》或者《月球》。 “你在想什麼?”艾瑪伸了一下腰,把翻譯到一半的《三體》手稿收起來,然後斜斜地靠到羅修的懷裡,雙手勾住他的脖子,兩眼忽閃忽閃的。 羅修低下頭吻了艾瑪一下,他知道女孩在期待什麼:“你要拍的電影,不過我暫時還沒想好劇本,要求有點高,要仔細想想。” 艾瑪發出銀鈴般的笑聲:“是要考慮怎麼拍才能最簡單吧。” 羅修被戳穿了也沒惱,兩人從小在一起長大,都實在是太了解彼此了,常常一個人動動眼睛,另一個人就知道對方要乾什麼:“稍微有點了頭緒,等我想好了告訴你。” 艾瑪想起和斯皮爾伯格聊過的事情:“這幾年好的電影作品越來越難了,小成本電影很難被院線看上,觀眾們更樂意去電影院看大製作。而從製片方的角度看,大製作的風險太高。” 羅修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這個世界正在走前世的老路,而且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好辦法:“這就是未來,這幾年流媒體起來後對影院的衝擊會更大,其實這反而利好很多小成本電影,觀眾在線上平台有完全自由的選擇空間,優秀的電影也更容易被觀眾看到,而且還沒有放映的時間限製。隻不過對大製作來說會更加艱難,製片方為了預估收益,會儘可能將一切都標準化,這也會導致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就考慮標準這個問題,最終結果就是大家寫出來的都差不多套路。再過幾年,等好萊塢賠上幾部大片,電影公司會更加保守,選擇熱門續作或者熱門ip翻拍來控製風險。” 艾瑪細細評味羅修的話,發現說得很有道理:“商業大片的製作成本確實越來越高了,但也正往一個誤區在走——製片人讓觀眾看到的是新鮮的視覺效果,而不是充滿想象力的劇情。如果單單是視覺效果,觀眾很快就會厭倦,那時候這一類型的電影也就走到頭了。” “對,所以好劇本才是最重要的,也許視覺特效能夠支撐電影工業十年的發展,但百年大計卻依舊依賴於劇本,而不是電影技術的革新,”羅修向來認為技術進步隻是一種推動力,但電影的基礎仍舊是好的故事,“我之前看過斯奈德的《救貓咪》,講的就是好萊塢編劇,觀眾被按照年齡和性彆劃分成四個全體,大家都想寫出所有象限的觀眾都喜歡的電影,而這種題材往往成本不高,劇情才是最能讓人共鳴的。” 艾瑪換了個姿勢,趴到了羅修的背上,輕咬他的耳朵:“那我期待你的劇本,我的編劇大人” ------------------------------------- 斯皮爾伯格讓艾瑪和羅修參加了電影的視覺特效製作,他知道雖然兩人從小跟著不同劇組見識了各種幕後工作,但大多都是蜻蜓點水了解個大概,對整體視覺特效製作管線是怎樣組成還是缺乏足夠的概念。 這一次,有心在未來成為一名製片人的艾瑪終於接觸了視覺特效製作的完整過程。除了具體參與了概念原畫、故事畫板等的前期製作外,她還每天跟著大導演參加每日的評審會議和質量監督工作。 此外還有個意外之喜,工業光魔如今已經成為一個龐然大物,能夠同時承接幾部特效大片的製作。與《火星救援》同期的還有剛剛收工的《阿凡達》,以及卡梅隆已經開始進行前期準備的《星際穿越》。 這部電影的一個重頭戲就是黑洞“卡岡圖雅”,為了呈現出它的視覺效果,工業光魔正在和索恩教授合作共同開發全新的物理仿真模擬器,隻不過這個軟件現在還在碼農們的爆肝階段,大家要見到被項目負責人保證是“最接近真實”的黑洞效果圖還得再等上幾個月的時間。 “我已經補習了關於黑洞的知識,艾伯特給我上了一整天的課,但還是無法想象黑洞到底是怎麼樣的,”卡梅隆將黑洞的概念圖展示給羅修和艾瑪看,他們兩個是跟著斯皮爾伯格過來參觀的,“看起來就好像黑色土星,這條光環就是土星環。” 在電影製作領域,艾瑪在兩位大導演麵前完全就是個菜鳥,但如果是天文方麵的知識,她立刻就恢複到學霸本色:“黑洞並不完全都是這樣。” 隻聽艾瑪開了個頭,在場的三個男人就立刻正襟危坐,因為大家都知道艾瑪老師的小課堂又要開始了—— “黑洞是目前人類已知的最簡單的天體,隻需要三個物理參數就能描述:質量、角動量和電荷。所有黑洞的質量一定是大於零,但角動量和電荷卻可以是零,所以我們可以根據是否帶電和是否旋轉把黑洞分為四種,也就是不帶電不旋轉的、帶電不旋轉的、不帶電旋轉的和又帶電又旋轉的。在《星際穿越》裡我們選擇的是最後一種,又叫克爾-紐曼黑洞,因為它的視覺效果最適合通過電影表現。” 斯皮爾伯格雖然也是科幻片導演出身,但對黑洞的了解還不如剛剛突擊惡補過的卡梅隆:“我知道引力彈弓效應,這對黑洞也適用麼?” “隻要有質量就可以用,”艾瑪老師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圓球,又在圓球外畫了一個橢圓,“假設這是個黑洞,無限紅移麵跟外視界分離,在這兩者之間還有個非常神奇的能層,請注意,這個能層實際還是黑洞的外部,並沒有越過黑洞的視界。在能層中,飛船如果有一大塊零件脫落掉進黑洞,就會有一股強大的動力把飛船從能層裡麵給踢出來。外部觀察者看到的是飛船被彈出能層,飛離了黑洞範圍。” 艾瑪畢竟沒有講課經驗,她的描述並不能做到像索恩教授那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兩位大導演聽得一臉懵逼,還好羅修發現了這一點,主動站到黑板邊充當助教:“我就是那個充當掉入黑洞的零件,但這個過程並不是牛頓第三定律,也就是你們熟悉的作用和反作用力。如果是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扔出一塊零件的所產生的推離是很小的,不足以讓艾瑪駕駛的飛船擺脫黑洞的引力。我們所使用的原理是‘彭羅斯過程’,這個物理學家彭羅斯是算出來的。正常情況下我們扔出一個球,它擁有的能量總是正的;但在黑洞的能層裡,這個球的動能是負的。這裡要感謝托馬斯·楊,他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是宇宙真理,所以當飛船分裂成兩半時,一半帶負能量,那另一半必定能量增加。這就是飛船掉進黑洞的能層會被彈出來的道理,很簡單吧?” 兩位大騎士麵麵相覷,這隻哈士奇解釋得更讓人一頭霧水,關鍵他自己還缺乏這方麵的自知之明。 也許當初把他們兩個交給大騎士長撫養,就是個錯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