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11章,抓周宴上,我扣下了閻王的眼珠子,佚名,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後你犯錯了,你就看我大比兜子抽不抽你就完事了。” 我說我沒瞧出來,你這小娘們有反骨啊?這就開始欺師滅祖了嗎? 盧曉瑩解開長發,帥氣地甩了甩:“那可不?彆人想讓我欺,我還不乾呢,我專盯著你欺!” “李醜?你發什麼愣呢?快走啊?” 見我直愣愣站在原地,盧曉瑩大感不解,跑到我跟前小聲問:“這就生氣啦?你這人真沒勁。” 我衝她噓了下,指向右側的樹叢方向。 盧曉瑩畢竟剛入行,見識少,當時她看到那畫麵後,整個人都嚇麻了!潔白的雙腿直打擺子,眼瞅著就要叫出聲了,被我一把捂住嘴巴。 在距離我們右側五米開外的位置,出現了六個扭曲的人影。 領頭的那個,是個頭戴鬥笠,身穿蓑衣的老者,老者背著個巨大的木製背包,走在最前麵帶路。 老者身後,是四具行走的死屍,三男一女,穿紅色壽衣壽鞋,四屍雙眼緊閉,麵部已經爬滿了屍斑,散發著濃烈的屍臭。 這些還不算啥,最特麼恐怖的是,四屍嘴角都掛著一種說不出的陰森笑容,在老者的帶領下,緩慢地在樹叢中行走著,路過我倆身邊時,那女屍突然回過頭來,歪著脖子衝我倆咧嘴一笑! 她笑的時候吧,她眼皮子裡的眼珠在瘋狂轉動著,這畫麵怎麼說呢,白天遇上還好,這淩晨大半夜的,突然來這麼一出,彆說盧曉瑩了,就連我都感覺頭皮子發滲。 所以,這是一支來自湘西的趕屍隊伍,之前桑千絲還跟我倆說這事,說趕屍家族也跑來雨林找尋陰廟了,結果前腳說完,這會就碰上了。 關於趕屍,我多提兩句,很多人被影視作品洗腦了,一說到趕屍,就會不自覺地想起林正英的電影:一個穿清朝官服的僵屍,臉上貼一黃紙,雙手前伸,雙腳向前蹦躂。 現實中的趕屍,並沒有那麼邪乎,一種是把屍體切成三段,用竹筐背著走,等背到地方了,再一針一線縫合起來,入土為安。 還有一種就是讓四到七隻屍體站成一列,然後用兩組長長的扁擔,一組從屍體腋下穿過去,另一組固定屍體腳部,再用繩索固定,隊伍前後各站一活人,這樣嬸的去趕。 我們遇到的這個隊伍,就屬於第二種情況,領頭的老者是師父,隊伍最後麵還跟著一少年,那少年瞧上去也就十五六歲,是老者的徒弟。 師徒二人架著四根扁擔,控製著四具屍體,在崎嶇的山路上緩緩前行,可你彆看它有扁擔架著,你就覺得它輕鬆,屍體這玩意,比大石頭沉多了,四隻屍體疊一塊,鐵扁擔都能壓折了,更何況這細細薄薄的竹扁擔? 這裡麵有控屍的成分,有的還不是一點半點,而且手上沒萬斤的力氣,不生長幾副鋼筋混凝土的硬膽,是乾不了這行當的。 也有隻用兩根扁擔的,用扁擔架在屍體腋下,讓屍體懸空,腳不沾地,而且扁擔還必須是黑色的,這樣一來,有人在遠處看到,就會誤以為屍體在半空漂浮前行,那模樣十分滲人。 王世禎的《中國民情風俗搜奇》一書中曾提到過趕屍,說是在抗戰時期,重慶的打銅街就有做趕屍生意的店鋪。 店鋪的屋簷下掛著一塊木招牌,上麵寫著「祝由科專治疑難雜症,代辦運屍還湘」 客死他鄉,對於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是最無法接受的結局,所以就誕生了趕屍這個行業,以前打仗,誰死在外省了,家人就會找到趕屍匠,給一筆錢,讓他把屍體帶回故鄉。 另外,趕屍匠是很忌諱貓狗衝撞亡人,所以他們才會晝伏夜出,走夜路時還不能打燈籠,手中隻拿攝魂鈴,一搖鈴,貓狗就不敢往過靠了。 據說趕屍匠還有辰州符、辰砂兩大秘寶,能鎮妖辟邪。 那領頭老者察覺到附近有人,就喊了一嗓子:“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陰人上路,陽人回避!” 純純的湘西口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